12.4万地产人“逃离”的背后

12.4万地产人“逃离”的背后
2023年04月23日 20:29 田地糧薪

大家都知道,这两年的房地产行业进入下行通道,寒气在每个人身上传递,房企裁员、降薪等消息满天飞。

裁员潮一波接着一波,比如某头部大房企在去年12月底通知了约30%-40%的员工,要求在月底离职,比如某知名地产物业公司薪资仅发放了20%,高管层被迫降薪。

这些消息背后,真相究竟如何,到底是哪些房企在裁员,哪些房企又在逆势中扩张呢?

把房企的最新年报拉出来一目了然,里面的数据如此真实、可怕。

01

截至4月16日,百强房企中,有43家披露了2022年的员工数量,出乎意料的是,居然有35家的员工数量同比下降,累计减少了12.4万之多!

也就说80%的房企顶不住下行压力,都选择裁员来降本增效。

其中,减员数量最多的前五,首先是碧桂园,减少了30773人,其次是融创(-27188人)、富力(-8045人),第四和五名稍感意外,是万科(-7677人)、新城(-7118人)。

如果按减员比例来算,员工数量腰斩的房企(裁员50%以上),有中梁、融信等,正荣、合景的裁员比例接近50%。

还有更夸张的,减少5310人的禹州集团,由于出售了自己的物业公司,员工直接从7295变1985,相当于砍掉了73%的员工,突出一个惨烈。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以上提到的房企,除了万科有国企背景以外,其他基本上都是民企。

这两年,民企的日子太苦了,遭遇资金链断裂、融资不畅、去化变慢等困境,整个2022年的营收都在大幅减少,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对组织架构调整,裁员优化来降低成本。

在行业忙于降规模、降杠杆的时候,有8家房企却在补充新的血液,不断招兵买马,加大投入。

排第一的是华润置地,年内增加5833人,紧随其后的是保利发展(5406人)、招商蛇口(3302人)、建发国际(3025人)、越秀地产(2080人)、中国铁建(1817人)等央国企。

背后的原因很明显,这些央国企去年在土拍市场攻城夺地,土储不断攀升,项目多了,对于员工的需求自然也大了

比如来自厦门的国企建发国际,旗下的建发房产和联发集团在2022年合计拿下62宗土地,全口径拿地金额合计约1030.25亿元。

裁员的背后,尽显房企众生相,大部分民企还在熬过生死关,央国企和优质民企已经领跑行业,两者差距不断拉大,行业已经开始出清了

02

2022年行业已然如此冷冽,今年裁员风潮会有好转吗?会不会等土拍市场回暖,市场项目增多,岗位数量会有所反弹呢?

炸天团对于这个问题并不太乐观。

首先,整个行业的增量市场不多了,行业规模正在肉眼可见地收缩,人才需求慢慢变少。

过去10年,地产行业高速发展,从10万亿发展到18万亿,规模扩大,人才供不应求,各种高学历求职者扎堆涌入,很多人都分到了一碗羹。

也就是说,地产人过去的高薪酬、高成长,并非是能力一定多强,而是我们每个人都踩在了时代的风口上。

但如今楼市黄金时代过去了,18万亿之后,我们的行业还能继续增长吗?目前看大概率不能了,并且行业收缩迹象非常明显。

2022年,无论是头部房企,还是民营房企,业绩基本都大幅下滑,以百强房企销售金额增速为例,降幅接近60%。

裁员,表面上是每个房企在优化结构、降低成本,本质上还是因为整个行业的式微,目前以及将来的地产圈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03

其次,行业越来越注重人效的提升,特别是在当下寒冬。

什么是人效?人均效能=销售额/员工人数,就是单个员工承担的创收。

这几年,由于行业整体组织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房企的人效也持续大幅增长。

在2018年的时候,百强房企员工平均创收483万元/人,但在超10万人离开的2022年,增加到845万元/人,人效翻倍

目前,行业标杆的万科、保利、中海,人均效能都在6000万/人左右。而人效最高的滨江,人效甚至达到1.5亿/人,数据显示,滨江去年销售额1691亿,员工人数只有1100人。

说白了,现在一个员工要干三个人、甚至是四个人的活,过去一个项目总只管1-2个项目,现在可能要管3-5个项目,很多房企近些年合并区域收缩,分公司数量越来越少,就是这个道理。

行业愈发内卷,整个圈子蛋糕就这么大,淘汰低能效的员工成了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04

一边是裁员潮,一边是行业内卷,地产人该何去何从呢?

据炸天团的观察,被裁的60%地产人还是会继续挤在地产相关行业里,毕竟圈子和资源都在这,转行的难度和代价太大。

但留下来的大多数人,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存量资产运营。

包括商业项目的运营,后疫情时代消费复苏,商业地产比住宅地产恢复得快,人才需求更大。

包括做地产物业的,还有人准备试水长租公寓行业。

甚至身边有朋友是做地产设计人,后来转到到新能源行业做厂房设计管理了。

这些地产人的做法打开了就业思路,从业这么久已经不可能改行,还不如努力适应行业变动。

想想自己的资源优势,重新捋一条路,也许荆棘坎坷,但走通了,也能成为康庄大道。

加油吧,地产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