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脐眼里的“黑泥”能不能抠?显微镜放大1000倍,看着恶寒极了!

肚脐眼里的“黑泥”能不能抠?显微镜放大1000倍,看着恶寒极了!
2021年06月16日 00:52 专业不抬杠

我们在洗澡的时候,经常会从身上搓下来一些黑泥条,并且用指甲稍微抓几下就会有一种滑腻腻的感觉,一通上下其手彻底搓洗之后就如同脱了一层皮,没有了“黑泥”附着在身上,就像浑身的烦恼被瞬间冲进下水道,别提多舒坦。

洗澡搓出来的“黑泥条”是什么?

经科学家研究发现,洗澡搓下来的这些“黑泥”并不是真正的泥,它实际上是身上的死皮(皮肤最外层的角质层)、皮肤毛囊中的皮脂腺分泌出的油脂以及少量的灰尘、螨虫、细菌等粘在一起的“混合物”。

尽管这些被搓下的“黑泥”都是实打实的脏东西,但一般专家都不建议勤洗澡,或者说不建议过度搓澡。因为角质层虽然主要是由10至20层扁平、没有细胞核的死亡细胞组成,但由于它是表皮最外层的部分,相当于皮肤的保护层,对直径为200纳米的细菌以及直径约为100纳米的病毒等微生物具有很好的屏障作用。

一旦过度搓澡就会导致角质层大量破坏,失去保护层的皮肤就会很容易遭到细菌和病毒的入侵,从而引起皮肤瘙痒、过敏等症状。并且虽然现在有很多护肤品或一些涂抹的软膏能够很好地缓解这些症状,但是药三分毒,尤其是那些含尿素乳膏(软膏)之类的,用多了同样会破坏角质层,进而让你陷入恶性循环。

肚脐眼里的“黑泥”又是什么?

不过,我们除了在洗澡的时候能搓出黑泥条来,有时候在抠肚脐眼的时候,也能抠出来一些黑泥。

2012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收集了60名志愿者肚脐眼里的“黑泥”样本,并将这些样本放在不同倍数的显微镜下观察,当显微镜放大到200倍时,这些黑泥基本上呈现出头皮屑那样的透明色;当放大到500倍时,就如同看到无数条透明状的铁线虫或蚯蚓在眼前;当继续放大到1000倍时,仿佛看到蚂蚁群在活动,还没等怎么看鸡皮疙瘩就起来了,看完简直一阵恶寒!

肚脐眼“黑泥”被放大200倍

肚脐眼“黑泥”被放大500倍

肚脐眼“黑泥”被放大1000倍

那么这些黑泥又是从哪里来的,由什么组成的呢?能不能经常抠呢?其实要回答这一连串的问题,首先就得科普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肚脐眼”。

“肚脐眼”实际上是肚脐的俗称,医学生则称之为神阙穴,它位于髂前上棘水平的腹部正中线上,直径约为1-2厘米,是人体唯一能看得到且又能直接摸得到的穴位。

从本质上来讲,肚脐实际上是胎儿出生后,被剪断而遗留在胎儿身上的那节脐带头脱落留下的疤痕,它是人体最早的疤痕之一。

在胎儿未出生之前,脐带是连接胎儿与母体(妈妈肚子里的胎盘)之间的纽带,胎儿就是通过脐带来吸收营养并进行代谢物的排出。

因此当胎儿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脐带靠近胎儿的一端其实是连接胎儿体内各种内脏和器官的部位。一般情况下脐带内含结缔组织和一对脐动脉、一条很粗的脐静脉。

但有时候也有一些需要外科矫正治疗畸形,例如脐带中还有退化不完全的卵黄管(Vitelline duct)、无法自行闭锁而成为脐正中韧带的脐尿管(Urachus)等。

脐带里的脐静脉沿着胎儿腹壁内面通过肝的血窦、脐动脉与胎儿主动脉相连,并依靠胎盘绒毛上皮的渗透作用,实现胎儿盘液与绒毛间隙内母体血液之间进行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交换。

不过从胎儿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脐带作为连接胎儿与胎盘之间的纽带作用结束了,而随着脐带的脱落所留下的肚脐眼不仅没有什么特殊的生理功能,而且还是身上比较脆弱的部位,尤其是婴幼儿不可受凉或用手抠。

由于脐带脱落后,往往会形成一个结构比较小且复杂的向内凹陷或向外突出的结缔,很容易“藏污纳垢”。

一是肚皮上的毛发(汗毛)会将衣服上的毛絮刮下并卷入肚脐里,而且肚毛越多越是容易把这些毛絮向肚脐眼里集中。

一位名叫Graham Barker的男士从1984年就开始搜集肚脐毛絮,到2000年他一共填满了3大罐子,他也因此而登上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真是没有更酸爽的了。

二是上文中讲到,科学家从收集到的60份肚脐眼“黑泥”样本中,就曾发现了2368种不同的细菌,相当于每个人的肚脐眼里“住”着67种细菌。包括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链球菌感染、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非发病分枝杆菌等。

并且实际上,我们的肚脐眼就是一个“细菌窝”,因为肚脐眼除了会卷入一些毛絮外,还会随着我们皮肤时刻都在进行的新陈代谢,许多角质层、皮脂腺分泌的油脂以及细微的灰尘等也会向这里汇集,为细菌的生长提供了养分,成为细菌天然的培养基。

不过肚脐虽小并有很多细菌寄居,但它却是“绿色生态布局”的大“生态体系”,因为里面寄居的细菌既有有益细菌,也有有害细菌,它们之间相互博弈,是共生共存的关系。

当有益细菌占据上风,免疫系统就能维持肚脐眼正常的秩序,我们不会有任何的不适感或其它症状出现;而当有害细菌占据了上风,那么有害细菌就会迅速摧毁已经构筑好的免疫系统,出现瘙痒、化脓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导致其它疾病的发生。例如新生儿脐带刚刚脱落不久,此时的肚脐眼非常脆弱,如果护理不当就很容易感染金黄葡萄球菌。

与搓澡一样,肚脐眼的清洗也不能过度,虽然抠洗肚脐眼不会出现像老人说的那样引起漏风、抠破肚皮等情况发生,但是肚脐结缔组织的表层皮肤同样受到角质层的保护,因而直径为200纳米的细菌或直径约为其1/2的病毒无法穿透这层屏障而侵入皮肤内部。

如果过度抠肚脐眼,不仅会造成角质层破坏,导致细菌和病毒趁虚而入侵入人体内部,而且一旦抠伤皮肤还会出现流血化脓,严重的还可导致腹腔内部感染,看来随意抠肚脐眼伤害还挺大的。

那么既然肚脐眼里有这么多“黑泥”混合物,要怎样科学护理呢?下面笔者就列举两种常用的护理方法:

1、对于肚脐眼比较浅的人,直接用温水冲洗并轻轻地擦干即可;而对于肚脐眼比较深、褶皱处容易“藏污纳垢”的人,用棉签或无纺布搓条蘸取沐浴露轻轻地擦一遍,然后用水冲净擦干即可。

2、简单地用水冲洗仍无法将污垢清理干净,也可以用粘湿医用酒精的棉签对肚脐眼里的污垢进行清理,并且清理完毕后一定要用棉签等吸水性好的东西将肚脐眼里的水分吸收掉,避免残留的“混合水”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

总之,请记住,无论是以上哪一种,一个月清洗1-2次就行了,过度清洗极有可能会打破肚脐眼原有的“生态体系”,反而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