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有一个消息,说的是今年各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量45万亿。
这本来是一个很正常的新闻,没想到有些媒体对此作出了很多夸张的解读,我大概总结一下这些人的观点:
(1)2008年的时候基建投资才4万亿,到今年直接变成了45万亿,简直太多了。
(2)这意味着国家又要大面积印货币了。
(3)那么接下来会发生很多连锁反应,比如极速通胀,发行更大面额的货币,房价暴涨等等
(4)中国经济太依赖基建了,这样不好。
……
看完上述观点,我想说真是吓死我了...
但真实情况真的如此吗?
我的看法是这完全是瞎扯淡!这应该又是哪个媒体人想要搞一个大新闻,把一个本来很普通的事情说得危言耸听,好气啊。一切没有对比的数据解读都是耍流氓!
以下是我的看法:
一、2008年的4万亿和2017年的45万亿有本质的区别!
总所周知,2008年的4万亿刺激计划是一个及其被动的计划,是指在原来的各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之外的额外部分,直接由中央出钱。4万亿从哪里来?由于是直接来自中央,所以是从印钞机里面来。所以相当于投放了4万亿的货币,所以才造成了通胀、房价等一系列问题。
然而如今的45万亿不一样,这是各省的总投入,是在计划之内的投入,不涉及到印钞的问题。
因此,08年的4万亿和今年的45万亿根本没有可比性。
二、45万亿的总投资,真不算多
之前说了,单纯拿一个数字出来解读,而不做任何对比,那绝对是在耍流氓。45万亿的总投资真的多吗,我觉得真的不多,和过去几年对比一下就明白了。
最近6年的数据,11年总量是30万亿,12年是36万亿……2016年达到了60万亿!虽说总量是逐年递增,但是增速却是在快速递减。2011年还是23.8%的同比增速,到去年,这个数字骤降到8.1%。
这样一对比,2017年的45万亿,多吗?
另外,关于基建占GDP的比重问题,这也是很多经济“砖家”颇有微词的一点。去年GDP是74.4万亿,基建就占了将近60亿,这个问题的确比较严重。然而,在如果2017年的GDP总量不减少的前提下(这个前提很重要),基建的占比其实是大幅度下降了。我们对基建的依赖程度实际上是降低了。
为什么会降低?你以为现在的国企改革,供给侧改革等都只是喊喊口号吗?
所以说,本来是一个经济好转的良好期待,被无良媒体人解读成一个灾难。
3、投资模式今非昔比了
现在已经不是当年那个4万亿的时代了。以前搞基建都是政府出钱,现在都是流行PPP模式,也就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其实和以前的4万亿是一个意思,唯一不同的是民营资本可以参与进来了,政府不用出那么多钱了。
去年年底的数据:PPP的规模已经突破了10万亿,按照今年45万亿的规模来看已经占了22%。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45万亿真的不多,很正常。至于因为45万亿所带来的货币崩溃啊,房价暴涨等等效应,纯属扯淡!
最后我想说,如果想通这个逻辑以后就会发现,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2017年的机会无疑将会是基建和国企改革,但如果要比较一下这两个板块,那么占优的一定是国企改革。
资本市场没有新鲜事,所有套路都一样:自从A股诞生以来,改革永远是炒作的热点和主题,而且这个炒作几乎是可以跨越牛熊的。所以我一直强调,炒股最重要的不是对一个企业的基本面研究得有多么透彻,也不是对技术上的买卖点把握得有多么精准,而是对套路深谙于心。
当然,只要你愿意阅读,我就愿意把我的投资经验分享给你,感兴趣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yitiao678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