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打出降价牌,接不住了压供应商?

比亚迪打出降价牌,接不住了压供应商?
2024年07月04日 07:54 汽车很听话

最近,一则新闻令我感觉如鲠在喉。

一是说部分车企为了打价格战,开始无限压榨供应链,最终导致供应链企业没有利润甚至亏本,这样一来这些供应商的创新和研发都断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也会陷入停滞。二是说还有一部分车企居然开始“骗方案”,拿了供应商的方案自己做或找第三方做,结果导致供应链企业付出大量研发心血的项目直接被鸠占鹊巢。

当然了,发生这样的事我倒也不意外。不说供应商了,连我们媒体圈这种“小庙”,也曾被“大佛”光顾过。十年前,某车企把省广的公关摁在厂里,三天三夜让人家想出了方案,然后就直接拿走变成了自己的,不让省广的人插手执行,只让人家做媒体接待,这件事也一直是媒体圈的笑谈。

只能说有些企业在行业内早就“臭名昭著”了,我们这里也就没必要点名了。但我想说的是,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造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坚持长期主义,某种程度还需要承受巨大的痛苦。对于车企来说,成功绝不可能是一蹴而就,而应该是自上而下的高瞻远瞩,以及一直朝着一个目标不断努力。

比亚迪能做出998的秦L,是因为它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中下游都有完整的全产业链布局,从最上游的电池原材料开始,到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的研发与布局,再到下游的整车研发与制造,甚至连车载芯片都尽量自己做,这才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才做到了998的价格。

而部分车企压根没有这个技术实力,就有一颗“要便宜”的心,看人家车价是998,回头就要求自家供应链集体降10%,根本不管别人做不做得到。比亚迪弄个秦L出来,需要花16年的时间,需要把混动系统从第一代发展到第五代,需要有20多年的造电池经验。到你这里就是大手一挥,对供应商来一波无差别打击,目标就达到了?

现如今供应商与主机厂的关系越来越紧张,绝大部分责任其实就在主机厂。比如要求供应商通过技术创新降成本,却不提供任何可行的技术方案;比如不断扩充产品的责任担保范围,不管是不是自己的设计缺陷,一律要求供应商承担质保开销;当然还有前面说的“骗方案”,第三方企业好不容易把方案优化好,转手就拿给自己的关系户企业做。

当然我也不是说零部件供应商就没有问题,这个行业也有大量供应商企业以次充好,有的还做技术材料造假,但这不也是主机厂自己的质量审查不严格吗?主机厂本身就应该对供应商有监督职责,不然要SQE干嘛。对于这些不合格的供应商,应该是大胆地踢出供应链,这才是正确的做事方式。

其实主机厂与供应商的关系,与主机厂与经销商的关系很像。这个渠道用得好,就是如虎添翼,用不好,就是如鲠在喉。大多数主机厂都把经销商当“夜壶”,需要清库存就拼命压货,自己经营压力大就“赖”返利。结果怎么样呢?经销商就拼命套路客户,什么保险金融装潢之类的,已经弄成了“行业惯例”,然后还把售后当成主要的“盈利”渠道。

结果怎么样呢?就是彻底失掉客户,看如今多少车企的经销商集团尾大不掉。车企做的种种努力,下去立马被这帮人“吃干抹净”。这里不是为经销商辩解,我也很讨厌这帮人,但不得不说这样的结果就是“上行下效”。

为什么比亚迪的4S店可以做到“只排队不加价”,而合资车企几十年都做不到?就是因为比亚迪不跟你搞那么多猫腻,是一就是一,是二就是二,你敢伸手我就敢罚,敢让你出局。

当然你做得好我也可以给你足够的奖励,比如去年达成300万辆计划,比亚迪就拿出了20亿元作为特别奖励。对于完成销量目标的门店,比亚迪将按照每辆车666元的标准进行奖励。既要有雷霆手段,也要有菩萨心肠。大家公事公办,有钱一起赚,有锅一起背,这才是健康的合作方式。

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中,车企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需要承担的也最多。面对强势的供应商就拼命“讨好”,生怕对方断供,被“卡脖子”;面对弱势的供应商就各种压榨,甚至直接断了别人的“后路”。这样做当然是“顺人性”的,欺软怕硬嘛。但结果呢?强势的供应商价格居高不下,弱势的供应商被逼得走投无路,最终就是产品既没有价格竞争力,质量也不过关。

当然了,对于供应商来说,也没必要哭哭啼啼。主机厂随便交流几下就把你的方案“偷走”了,你这技术也太“不经偷”了。十几年前我们做评论员的时候就在呼吁,零部件企业应该奋发图强,零部件企业要成为大集团,零部件企业应该技术领先于主机厂,结果到现在还是不行。你要是像爱信、像博世一样强,还用担心被“偷”吗?那还不是一堆主机厂抢着找你配套,而且一分钱价格不会讲。

底层逻辑真的还是你技术要强,就像我们最近嫦娥6号一样,天花板级别独一份的技术,别人想偷那就是偷不了,其他国家还不是纷纷归还文物。

尤其是部分零部件供应商,心思也不在做产品上。以为找到了一两个行业“大能”,可以带去跟车企大佬见个面,自己就算是高枕无忧了。结果产品不过关,先被“大能”吃一把,再被车企“吃干抹净”,这种真的很难令人同情。

车企跟供应商,本就应该是既竞争又合作。像博世当年“挟ABS以令诸侯”,找比亚迪要价2000元一套。比亚迪怎么做的呢?拿出了自研的ABS系统,虽然比起博世的产品稍微差了那么一点,也足够自用了,甚至还能满足对外出售的需求。

结果呢,博世主动把比亚迪的供货价降到800元,并享有优先供货权。之后的ESP系统又折腾一番,比亚迪再次拿出足以替代的产品,博世彻底服气了。1200元一套的价差呀,这能少压榨多少小供应商?

对强大的对手唯唯诺诺,对弱小的合作伙伴“重拳出击”。做出这种事的企业,我不相信它能有多少技术底气。顺风时对消费者肆意加价,逆风时就开始哭诉对手迫害,要求国家拿政策来帮自己,这样的企业,我也不相信它能有多强的社会责任感。

主机厂作为第一主体,如果满足于像某些掮客一样玩左右逢源。试图出个牌子就打天下,卖车压力甩给经销商,研发压力甩给供应商,那这样的企业离末路也不远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