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加强金融支持,激活民营经济“一池春水”

两会聚焦|加强金融支持,激活民营经济“一池春水”
2024年03月11日 20:49 中国报道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民营经济”依然是热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配套举措,进一步解决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代表委员聚焦民营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期盼更充足的金融资源支持

通嘉宏瑞拥有真空泵方面的专利100余项,打破了该领域长期由欧洲、日本企业主导的局面。而企业发展到今天并非一帆风顺,通嘉宏瑞也曾在发展的关键时期遇到研发资金紧张的难题。

个体工商户以及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

“现在金融机构对个体工商户、中小微等民营企业有很多支持。”经历过融资难、贷款难的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注意到,但市场上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仍有不同体感。他强调,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重在落实,重在从基层办事机构就树立公平、一视同仁的格局。真正把国家政策落到实处,这是最根本的。

全国人大代表潘保春指出,国家一直都在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但是相比民营企业的需求来说,金融服务能力还有待提升。当前,多方面因素都在造成一些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在申请中长期贷款时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困境。

如何助力这些中小微企业茁壮成长?潘保春从三方面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包括根据中小企业类型及资金用途,增加中长期贷款,提高自身对中长期贷款风险的研判能力,最大限度满足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鼓励金融机构主动开发更多适用性强、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产品。

《中国报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金融机构已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具体需求开发出了适用性强的产品。如乐信普惠针对小微、小小微等开发出了专门的信贷产品。此外,自2022年开始,乐信旗下分期乐、乐信普惠推出“小店烟火计划”,通过额度高、审核快、服务好、花费省四项特色服务,助力更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疫后复苏;2023年初推出了“春雨消费复苏计划”,作为该行动的重要部分,乐信普惠联合金融机构为有需要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周转资金;面向经济困难地区的小微企业发放超百万元的免息券、折扣券等。

全国政协委员曹鹏建议,增强融资支持力度,中央或有关地方可牵头设立民营经济稳定发展基金,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低息贷款,解决其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以资金支持促进企业稳健发展和扩大就业。

刘永好建议对符合条件企业给予特殊时期的金融和资金支持,不在特殊困难时期抽贷,在新增贷款和发债担保增信方面给予支持。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提升民营企业在信贷投放中的比重。

全国政协委员、恒银科技董事长江浩然重点关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力度、促进消费信贷行业高质量发展等话题。他建议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优化发债融资环境,创新推出科创票据、科创公司债等债券产品,积极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直接对接资本市场,并为其开辟融资“绿色通道”。

不断提升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

截至目前,乐信普惠累计为 600万线下用户提供了优质金融服务;其中,服务小微用户超400万。

在邯郸市丛台区黄粱梦镇贵龙钢材市场,“90”后马坤投资经营着一家600多平的钢材销售门店。与一般零售行业不同,钢材行业需要周转的资金较大,马坤每周都需要投入十几万元的进货款项。“一般情况下,我都不跟家人和朋友张口借钱,不喜欢欠人情。”马坤说,“我更喜欢通过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平台等来解决资金问题。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一位乐信普惠业务经理,他为我详细介绍了他们的相关业务,没想到在授信之后很快就收到了贷款资金,帮我解决了资金周转问题,我的生意也越做越好。”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服务国家战略、地方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张奎说。

张奎建议,加快构建高水平普惠金融体系,要推动货币、财政、产业等政策协调配合,细化先进制造、绿色转型、涉农、民营小微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融资政策指引。要推动科技更好赋能普惠金融,提升普惠金融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

作为“五篇大文章”中的普惠金融,既是一项经济活动,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价值理念。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9.4万亿元,同比增长23.5%。在马坤看来,他就是普惠金融的受惠者。

“民营、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截至目前,乐信普惠累计为 600万线下用户提供了优质金融服务;其中,服务小微用户超400万,累计为小微放款超350亿助力中国普惠金融发展。”乐信副总裁杨涛说,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努力,构建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长效机制,提升金融服务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设银行天津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吴益强认为,普惠金融要不断扩大广度,努力扎根于中国这块土壤,聚焦国家发展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不断满足当前实体经济迫切的金融需求。同时,又要拓展深度,要主动探索未来发展趋势,完善数字普惠模式,深入推进“大普惠金融”理念,面向不同群体,积极探索成本可负担、创新可应用、商业可持续、风险可控制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逐渐由“输血式”金融供给向“造血式”金融服务理念发展,以金融之力赋能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从而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3月6日表示,鼓励和支持扩大民间投资。将指导地方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最大力度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同时,持续向民间资本推介优质项目,用好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加强重点项目融资和要素保障。另外,在普惠金融方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健全金融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平等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

强化科技赋能,提高金融服务民营企业质效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生成式AI在文化创意产业、新闻媒体、金融、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日益深度融合,加快发展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数字金融,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数字金融作为金融五篇文章之一,要求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和竞争力。

全国政协委员、美锦能源董事长姚锦龙指出,要强化科技赋能,提高金融服务质效。金融机构应科学运用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不断优化整合多维度数据,完善中小微企业信用评级和评价体系,加强涉企信用信息归集,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近年来,我国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普惠金融赋予了强大的能量和发展空间,科技要素在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金融服务可得性、金融服务满意度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杨涛指出,此外,数字金融平台在服务小微、小小微企业方面具备优势,可以帮助银行更高效地触达此类客群。

据介绍,根植于线下的生态业务乐信普惠,以“数字化赋能+专业网点服务”模式,基于大数据风控模型、线上线下结合的精准识别能力,长期陪伴个人和小微企业成长。

“我们将继续通过发挥风险、数据双轮驱动的科技优势,持续提高用户识别精度、深耕精细化运营,助力金融机构快速审批和放款、实行差异化额度和定价,践行普惠金融理念、帮助更多民营小微企业解决资金周转难题,助力他们实现稳健发展。”杨涛说。

姚锦龙建议,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加强金融产品创新。要健全银行、保险、 担保、券商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商业银行应独立评审、自主选择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金融支持,拓展首贷和信用贷款,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民企在债券市场融资,为民企融资提供“商行+投行”“金融服务+非金融服务”等综合服务方案;结合民企多元化融资需求提供针对性产品和服务,比如面向大型民企集团提供司库服务、面向中小型民企提供财资管理和现金管理服务,推动司库功能创新迭代及司库建设综合化、一体化、数智化、生态化发展,促进与民企的深度合作。

“2023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并将做好“科技金融”放在“五篇大文章”首位,既体现出中央层面对科技的高度重视,也赋予了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这为做好科技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国人大代表、河北金融学院院长、农工党河北省委副主委杨伟坤说。

杨伟坤建议,一是集合现有的金融数据、应用和系统,打造数智金融大脑。二是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手段,更直观地为客户“画像”,研发数字化产品,优化普惠金融服务模式。三是支持金融机构建立全流程数字化风控体系。通过深挖行内数据、引入外部数据,内外部数据,建立覆盖客户准入、身份识别、风险识别、风险预警等全流程的数字化风控体系。

撰文:文心

图片来源:新华社 受访者供图

责编:张利娟

编审:赵珺 徐豪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