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南昌起义:这次,从书法中见证卓越领导人的风采

“八一”南昌起义:这次,从书法中见证卓越领导人的风采
2022年08月04日 15:28 京报网_北京日报官方网站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最终就有了今天的“建军节”。

尽管因为时代变化剧烈,各种资料保存不易,仍能通过诸多途径发掘一些历史文献,以颇为特别的“书法”形式出现,见证了卓越领导人的风采,“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搜集到的资料,一部分是直接和“八一”南昌起义相关的题词等,一部分则是领导和参与起义人员的书法作品,集中展现,藉以缅怀先烈,不忘历史。

最惹人注目的是“起义军作战命令”。对照贺龙、叶挺两位的签名来看,书写“起义军作战命令”的可能另有其人。现今虽不知其名,但高超的书艺水平令人印象深刻,可见当时军中多文化才子,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让人叹服。从字形来看,主要是取法颜真卿楷书,笔画饱满厚重,字形开张大气,用来书写“作战命令”,再合适不过,有力地衬托了威武之师的形象。

  贺龙、叶挺签署的起义军作战命令

  释文:我军为达到解决南昌敌军的目的,决定于明(一)日四时开始向城内外所驻敌军进攻,一举而歼之!代总指挥贺龙,代前敌总指挥叶挺。

周恩来书法融碑帖于一炉,既清秀又雄强,自成一家。所题“光明之路”笔力遒劲、点画沉着,灵动遒厚兼具,字形沉着凝重、雄俊伟茂,使转提按、一气呵成。

  1949年,周恩来为《光明日报》创刊题词

  释文:光明之路。周恩来。

1950年7月,南昌市委负责人赴京邀请朱德为准备筹建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塔”题词。可以看出,朱德书法主要学黄庭坚和颜真卿,笔力苍茫,笔画伸展而字形跌宕,令人想到金戈铁马之雄风。

  1950年7月,朱德为筹建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塔”题词

  释文: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在南昌起义的英雄们!烈士们!你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高举起人民革命的义旗,抵抗了反革命的进攻,创造了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你们的英勇行动,在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历史上,永垂不朽!朱德。

贺龙所题写的“到连队中去”,距离南昌起义爆发,已经整整过去十四年。彼时一二〇师各旅和晋绥几个军分区的剧社,汇集在兴县大善村联合会演。演出结束后,贺龙师长发出号召:“你们要到连队去,到战士里边去,到敌占区去,到斗争的最前线去……”题词逸笔草草,婉转流利,不拘绳墨。

  1941年“八一”建军节,贺龙题词

  释文:到连队中去。贺龙。

叶挺题字,笔画饱满厚重,绵里藏针,主要取法康有为,行笔放纵,先声夺人,“到底”二字行笔夸张,展示了一种视死如归的决心。“挺”字笔画长舒,尽显率真之意。

  1939年,叶挺题字

  释文:抗战到底。叶挺,十二日。

陈毅曾题写“荣宝斋画谱”,与专业书法渊源很深。用笔细腻,字形清秀,主要是帖学功底,文气扑面而来。

  1958年,陈毅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题写馆名

  释文: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陈毅。

刘伯承书法主取王羲之、赵孟頫而自出机杼,行笔夸张而各见变化,尤其是同字变化功夫,令人称道,题词中的“人民、解放”多次出现,不欲变而自然变,可见临池功夫深厚。

  1950年7月10日,刘伯承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题词

  释文: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八一建军节,在人民解放军诞生地的南昌,纪念二十三年来为人民解放事业而死难的烈士,永垂不朽!刘伯承敬题。

聂荣臻所书“还我河山”乃意临岳飞之作,亦能自出己意。起始“还”字温雅,不激不励,此时情感尚在酝酿之中,“我”字书写速度已经加快,尤其是右侧撇画,相对粗壮醒目,令人印象深刻,大有“我以我血荐轩辕”之意,“河山”二字连带,“山”字顿笔而收,戛然而止,回味无穷。

  1939年7月,聂荣臻题词

  释文:还我河山。一九三九年七月,曲阳沟里镇,战斗之胜利品!荣臻志。

徐特立是南昌起义中目前有名可考的参加者中年纪最大的一位。其书法学颜鲁公、学魏碑,此题词尤以后者为主,似是《张猛龙碑》,笔画瘦硬劲健,撇捺画放纵,字形开张,两行未皆为“是”字,自然生变,同中有异,创作意识明确。

  1950年,徐特立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题词

  释文: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徐特立书。

“南昌起义”在军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俗话说,“书道犹兵”,“书法”与“兵法”可谓天然契合。王羲之强调写“戈”字如“百钧之弩发”,即是最明显的例子。南昌起义的领导者及追随者的笔墨世界,蕴藏着浓烈的家国情怀。

(原标题:铁笔丹心)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晓丁

流程编辑:u060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