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想为她写一本书,告慰她,也让更多的人知道她……

多想为她写一本书,告慰她,也让更多的人知道她……
2023年01月29日 16:09 京报网_北京日报官方网站

我从小喜欢看书,慢慢地也开始有了写点东西的梦想。幸运的是,1968年我在东城165中上学时(那时候还叫“人民中学”),遇到了一位非常优秀的语文老师邓婉嫭先生,一位改变了我的人生,把我带上写作之路的恩师……

邓老师1946年毕业于北大文学院,后赴美国留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她与先生一同回国,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上。她没有到文学研究领域或名牌大学任教,而是在我们这所普通中学任教几十年,一直到退休。

因为我特别喜欢听她讲语文课,又每次都认真地写作文,因此她很喜欢我。她经常在课余辅导我,给我讲写好文章的要点,鼓励我要多看多写。每当我的作文写得不错,她就把我的作文拿到其他班里作为范文去朗读。也正是她的不断教导和鼓励,让我热爱上了文学和写作。

她对我们几个喜欢文学的学生很“偏心”。看到我们写出了好的文章,她会掩饰不住地,像小姑娘一样喜形于色。但有时她又显出一副面无表情的样子,她会不自然间用眼镜后面的余光瞧你一眼,用别人不易察觉的微笑看着你,你从她的眼神中会感受到她的一片纯真无私的爱心,她真的像母亲一样把我们这些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我那时还是一个懵懂少年,对于她的种种偏爱,我什么都没有回报过她。只是因为喜欢她的语文课,喜欢写作文,她就这么师恩于我,现在想起来,仍是觉得受宠若惊。

记得我那时曾经在课间休息时眉飞色舞地为同学们大讲“三国”段子,“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好几次正讲得忘乎所以,竟然看到她也站在同学们后面,一言不发,笑眯眯地听着我“讲课”。一时间把我羞得无地自容……

我曾在星期天去她家时,多次遇到那些已经大学毕业、走入社会后还去看望她的老学姐。她们中有科学院的研究员、大学的老师、媒体著名编辑记者……真的是桃李满天下!看到那些依偎在她身边的学姐们像女儿在母亲身边一样与她喃喃私语,看到邓老师那收获满满的甜蜜笑容,我们这些后来人都好生羡慕。

最为难忘的一件事,是在我毕业后的第二年秋天。有天傍晚,我突然听到院子里的同伴儿喊我,我跟出去,看到了一个穿着很旧的中山装的“老头儿”,推着一辆已然看不清颜色的自行车等在院门外。近前细看,才认出来者竟然是邓老师的老伴儿俞琳先生。其实俞先生那时才40多岁,我知道他是从事戏曲理论研究的学者。见到我,俞先生从挂在车前的书包里取出一包东西递给我,说是邓老师送给我的书。我接过书,有些不知所措。我去老师家做客时也常看到俞先生,虽然在单位他是领导,可他谦和、朴实、平易近人,我们都很尊重他。

俞先生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大老远专程送书给我,我张着嘴激动得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别看俞先生穿着很不起眼,其实他是非常帅气的,很像胡适先生,是电影里典型的民国知识分子的样子。他把书交给我,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冲我笑了笑,摆了摆手,然后骑上车走了……

回到家,打开那个捆着纸绳的包裹,里面竟是两本新书。啊!我忍不住惊叹一声,一套崭新的《三国演义》上下集!那是“文革”后的第一次再版。望着那套新书,闻着书中散发出来的油墨香气,我感动不已,脑子里不断回闪邓老师那熟悉的的身影……

《三国演义》,我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看,记不清看了多少遍,几乎都能背下来了。可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新书,那时候从同学家借来的旧书没头没尾,前后缺了好几十页,而且还是竖版和繁体字。小小年纪看三国,很多字我都不认识,只能拿一本《新华字典》一边看一边用拼音查。少年的我就是这样啃下了《三国演义》的所有章节……

面对眼前这套崭新的《三国演义》,我能不激动吗?我小心翼翼翻开书,发现扉页上有邓老师写的一行字“宝剑赠与壮士!”以及她的签名和日期。我的眼泪忍不住流淌……

已经离开学校一年多了,可我的老师还记着我,还记着我喜欢看“三国”!我的眼前再次浮现出邓老师站在同学们背后默默听我讲三国故事的情景……这是一位有着多么博大爱心的令人尊敬的老师啊!遇到她,是我一生的荣幸。无以回报!

如今我已是六十开外的人了,可她送给我的这套书和她在我的作文本上批改的评语,我还都珍藏着。搬了无数次家,我也舍不得丢弃。

她是一位多么和蔼可亲的长者。只可惜,她在上世纪90年代初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我们……

1977年我参加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考,却终因我那初中文化的“底子”太薄而落榜,是我一生的遗憾。尽管我非常热爱写作,也写过一些中长篇纪实文学和小说等作品,但写作中经常会遇到很多问题。每当这时,我就会由衷地想起邓老师,如果她还活着,我就可以经常向她请教,那该有多好!每当我在报刊或网络发表了作品,我也会更加怀念她——如果她还活着,我想她一定会不露声色地为我这位“半残教育”的学生取得的一点成绩在背后偷偷地乐,然后指出我的文章还有哪些毛病,提醒我别骄傲……

2013年初,我曾在《北京晚报》“感动人生”栏目刊登过怀念她的文章。我始终觉得,今生如果不是遇到她,没有她的谆谆教诲,我可能不会走上写作之路。尤其近些年,退休后我又写了很多东西,更是时常不断想起她,如果她还活着该有多好……

前几年,看了作家冯骥才写的怀念韦君宜先生的文章,甚为感动。冯骥才说:“如果我没有遇到韦君宜先生,我以后的文学可能完全是另一种样子……”这话让我再次想起我的恩师——邓老师。

我一直想给她写个传记,让更多的人知道她。因此在网络上、在和她接触过的人当中四处寻找搜集,希望了解更多她的经历和事迹。但一直没有找到她的亲属家人和密友。后来只找到了两位师姐,其中一位是邓老师50年代初期的学生,后来在北京25中教语文的孟老师。她在《人民教育》杂志上也曾写过怀念邓老师的文章。我专门到养老院去探望过她,从她那里了解到邓老师的一些情况,知道了邓老师晚年生活的诸多不幸……由此我更加怀念她。我甚至怨自己那些年总是忙而没有坚持去看她,去帮助她。想起当年她对我的培养和爱护,就连我毕业时分配到铁路这个当时社会上令人羡慕的“铁饭碗”工作,都是她强力推荐的……我更觉得自己愧对于她……

想起邓老师母亲般的关怀和教诲以及她说过无数遍的名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始终铭记在心。她给了我这么多的人生大爱,我却不知如何才能回报她!

多想为她写一本书,告慰她,也让更多的人知道她……

(原标题:多想为她写本书)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周永隆

流程编辑:u029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