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低碳日,北京市启动低碳试点创建工作

全国低碳日,北京市启动低碳试点创建工作
2024年05月15日 11:03 京报网_北京日报官方网站

今天是第十二个“全国低碳日”。上午,主题为“绿色低碳 试点先行”的“全国低碳日”北京主场活动拉开帷幕,活动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丰台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 活动中,2024年北京市低碳试点创建工作正式启动。今年北京市低碳试点申报时间为全年开放,将定期组织评审。另据了解,在今天举办的“全国低碳日”国家主场活动上,生态环境部公布了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名单,北京市门头沟区、延庆区、通州区入选。

开展低碳试点工作,通过“创新引领”推动“重点突破”,是本市探索低碳发展的有效路径和创新特色。2022年以来,本市开展了先进低碳技术、低碳领跑者、气候友好型区域、气候投融资工具等四类试点,征集先进低碳技术试点,聚焦绿色制造、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碳汇、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等重点领域,遴选出一批技术水平高、减排效益好、示范作用显著的先进技术应用项目,向全市范围推广,以技术变革加速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记者了解到,从2022年以来,全市已有26个项目先后获评北京市先进低碳技术试点,初步测算年减碳量可达到51万吨,各个项目的示范推广效应可圈可点。其中,2023年全市共有14个项目获评先进低碳技术试点。

今天活动的主会场——丰台区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就是2023年北京先进低碳技术试点优秀项目之一。其综合能源应用项目作为典型的既有建筑供暖改造项目,采用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技术、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BIM组配式安装技术、智慧能源管控技术,较一般公共建筑碳排放降低了60%,是可再生能源供热(制冷)和综合能源服务的新样板。

为鼓励企业低碳发展,北京市结合产业结构和碳排放特征,依托10年碳市场建设经验,在重点行业中鼓励评选出一批碳排放绩效优、管理水平高、技术应用领先、有推广示范性的低碳领跑者企业和机构。2023年,本市在高校、电力生产和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等3个行业评选出5家低碳领跑者,其中华北电力大学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引入分时分区供暖系统和分布式供暖技术,建设多能互补系统,推进零碳校园建设;构建新型能源电力特色学科,加快培育“碳中和”领域科技创新人才。

另外,本市面向不同区域管理主体,遴选培育区域边界明确、工作基础较好、实施意愿较强的街道、乡镇、园区、社区、村等区域,开展不同类型的气候友好型区域试点建设,探索低碳发展模式。2023年3个社区、3个村被评为北京市气候友好型区域。其中,平谷区万庄子村以“分布式光伏、充换电站、智能微网”为基础打造零碳智慧乡村,建成分布式光伏发电站265座,年减碳量约3100吨。

2023年,北京作为全国81个低碳城市试点之一,在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进展评估中位列榜首。2022年,北京市通州区、密云区入选国家首批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积极搭建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健全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为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积累成功经验。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骆倩雯

流程编辑:U032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