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开高走的《南来北往》,不止收视破4%

高开高走的《南来北往》,不止收视破4%
2024年05月16日 13:59 京报网_北京日报官方网站

鸣笛到站,《南来北往》落下帷幕。一趟列车人生,一种时代记忆;一声师傅马魁,一生警察坚守。

汪新、马魁、马燕和铁路大院的故事有遗憾却不缺圆满,有温情也不乏幽默。时代的车轮在往前滚,关于时代的记忆永驻在铁轨上。2024开年,年代剧《南来北往》上交了一份超越市场预期的惊喜答卷,成为2023-2024年目前开播剧集收视TOP1,超越了《狂飙》《人生之路》等经典热门剧集。

观众的认可来源于《南来北往》层次丰富的意蕴,在这部剧中,小家和大家、个人与集体、守候与进步就像列车南来北往的路线一样交织在一起,共同描绘出鲜活立体的人物、浪漫写实的过去。

在这里,获得力量、获得共鸣,获得与峥嵘岁月对话的机会。

分钟收视峰值破4%  复合题材优势尽显

当整体剧集市场的质量向上提升,评判一部高热剧集的标准就会愈发严格,而《南来北往》在直播收视多个维度均能保持着令人信服的竞争力。

看向山底,《南来北往》第一集开播34分钟收视破3%,打破了2023-2024年目前CCTV-8黄金档剧集最快破3%记录。看向山腰,全剧平均收视率高达2.58%,7天单日平均收视破3%;看向山顶,《南来北往》收视峰值破4%,且单日分钟收视峰值破4%的有7天。

点播方面《南来北往》的表现也依然强悍。在同期点播剧集当中,《南来北往》强势登顶TOP1;在播期间整体播放指数曲线稳中有升,累计7天夺得剧集点播日冠。

以数据反馈至用户行为,证明的就是《南来北往》高开高走的事实。持续的高收视意味着剧情内容的高质量,包括故事讲述的节奏足够紧凑,剧情的衔接足够合理,演员的演绎足够精彩。

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复合题材的优势。《南来北往》不只是一部单纯讲述过去生活常态的年代剧,警察探案也是主要的元素。

在前期剧情中,铁路上的小案、小矛盾为铁路警察的角色发挥定下基调,以密集的小抓手持续将观众带入到列车内的场景中,刺激观众们对于铁路警察如何解决列车上的种种问题产生期待。但就像汪新起初一直不满足的“都是小案”一样,剧情推进过程中开始逐渐往大案要案推进,场景也逐渐从列车内转换到列车外,加之不停有伏笔角色的回扣,多手段更新着观众们的内容体验。

与此同时,办案之外的家长里短剧情支线基本都维持着一种“持续性”,汪新马燕如何终成眷属?马魁汪永革如何捅破窗户纸?这些都构成了观众们对《南来北往》的长久兴趣,职业剧情和情感剧情的交错,让《南来北往》的“高收视”成为常态,也再次验证了剧情节奏的把握对于剧集的播出表现能够有几分深刻的影响。  

全国21省收视夺冠 北方特色贯穿全剧  

从收视地区来看,《南来北往》在全国21个省份都斩获了收视率榜单之冠,这些省份集中于北方地区,宁夏、内蒙古、北京分别以6.17%、5.60%和4.82%的收视排名分省直播收视率的前3位。

地区收视特点契合了《南来北往》的背景设定,两代铁路干警的故事发生在拥有大雪纷飞的北方。无论是台词设计、口音表现,还是邻里之间的相处方式、体现出来的家庭生活习惯等等,都极具北方特色。

尤其是剧中穿插的南方地区对比描述,更反向衬托出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的北方生活境况。身处北方地区的观众更能够在镜头画面中提炼出共同体的亲切感,自然而然也体现在了地区收视偏好当中。

当然,就算不是北方的观众,也会为“铁路大院”邻里之间的情感纽带而感到治愈。在那个还没有现代化高楼耸立的时代,一个大院就是一个大家庭。《南来北往》的大院生活刻画得太过鲜活,足以让观众们流连于大院中的温情不舍离去。

汪新拿回来一台电视,就放在大院里,大家一起热热闹闹边聊边看。蔡小年结婚,48条腿儿是院里凑的,浩浩荡荡骑着“凤凰”的接亲队伍都是大院里家家户户的邻居。

最经典的还是牛大力下南方闯荡时与大院的数次告别。牛大力家是院里最好的位置,能看到每家每户的烟火气氤氲在大院里,构成缕缕眷恋。大力返回大院两次,第一次获得了继续出发的情感支持,第二次获得了东山再起的资金支持。大院是他永远的退路,是他在外闯荡的底气。

《南来北往》在主线剧情之外着重对大院百态做出一定篇幅的描述,也是在补充小人物身处时代背景中的一处具体景观。铁路干警的付出背后,也受不了铁路职工及其家属的支持与帮衬。干净淳朴、真诚善良的人们聚集在一个院子里,是那个年代留下的珍贵的时光邮票。   

深度刻画年代群像,高光角色立体多元

大院也好、列车也罢,《南来北往》注重的群像雕琢成就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欢网大数据统计的《南来北往》热议角色中,三位领衔主演饰演的汪新、马魁和马燕为角色榜前三位。姜妍饰演的姚玉玲、刘冠麟饰演的牛大力以及李乃文饰演的贾金龙也都有不小的话题度。

汪新与马魁作为相爱相杀的师徒,一路以来从互不顺眼到惺惺相惜、再到亲上加亲,多重复杂的情感构成了全剧中最有趣味的一对搭档,对手戏十分精彩。

而汪家与马家之间的隔阂横亘在汪新与马燕的爱情之前,经历了相爱、破碎、再修复的跌宕起伏,两人终于走向白首不相离的结局。

大院里最爱美的姑娘姚玉玲与牛大力、贾金龙之间的爱恨纠缠是该剧集中另一大看点。高互动量发文和各平台热议话题的词条中,均出现了对三人之间情感走向的讨论。如#贾金龙霸总套娃式送礼##牛大力遭贾金龙偷家#等等。

其中的关键在于姚玉玲的角色非常立体,很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她并不完全正面,但正因其身上的矛盾纠缠,才让姚玉玲成为主演之外更有讨论度的一个角色。

影视剧中其实非常需要这样的一种角色,她更自由、更多面,不被绝对讨厌也不被绝对喜欢。当主角更偏向于承担起忠于价值的责任时,出色的配角往往体现出来的是更忠于自己。   

角色之间的关系塑造是否成功,能够从剧集热议词条中体现出来。可以看到《南来北往》在群像关系上的处理十分细腻,让每一段关系的转折都能与剧情的发展相关联起来。

各平台用户在《南来北往》播出期间也积极参与到话题讨论中来。其中#南来北往#在抖音的话题播放量超163.6亿次,在快手超8.4亿次,在微博的相关话题产生了22.1亿次阅读和438.1万的讨论量。

用户能够主动对于剧集进行讨论,说明观看行为是确定且投入的。这不在于一段剧情毫无争议能够让所有观众满意,而在于每一段剧情的演绎都给予观众讨论的空间,可以结合观众自身的理解去再度阐释剧中的内容。

马魁的牺牲无疑是剧集末最诛心的一把刀。有观众认为没必要强行让马魁下线,好心人能够过上好日子在影视剧中是可以被实现的美好期待;有观众认为马魁的牺牲才能够凸显铁路干警职业的凶险,真正能够体现两代铁路干警薪火相传的主旨。

这些对撞的观念是《南来北往》真正接触到全民,走进全民的表现。对于剧情的讨论不止一种声音,证明剧集的影响力在向外扩散。 

南来的北往的到站了,以蒸汽机车开头的《南来北往》也以动车高铁画下了句号。

年代剧里看年代,《南来北往》以列车为标志物,让时间的流逝变得有迹可循。在《南来北往》点播平台的弹幕中有这样一句——“从来没有看年代剧看得这么上头”。

说明2024年观众选择好剧的基本标准依然是内容为王。好内容不受题材类型限制,不受职业主题限制,讲得出好故事,就是真本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