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文学高峰对话,众作家聚焦“新乡土书写”

京津冀文学高峰对话,众作家聚焦“新乡土书写”
2024年06月26日 16:44 京报网_北京日报官方网站

在日前举办的2024莲池文学周之京津冀文学高峰对话上,李敬泽、阿来等15位著名作家、学者相聚一堂,共同畅谈新乡土书写。

对乡土经验的表达,是百余年来中国文学书写中非常重要的主题。从鲁迅开始,一代代的作家都在探索,如何表达被卷入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乡土经验。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认为,不可低估乡村中可能蕴含的现代性,历史经验和乡村振兴实践都说明乡村具有充分的现代潜能。

中国作协副主席、茅奖获得者阿来认为,当乡村进入文学书写时,其实已发生了变化。如同鲁迅笔下的乡村,传统的生产秩序和伦理已开始解构。他说,自己写得最费劲的小说是《机村史诗》,故事写到上世纪90年代末时,就很难再按以往的标准进行乡土写作,因为当时的乡村再度发生了一轮巨变,必须根据新的生产关系、新的技术背景来重新认知乡村。

“从城乡接合部到城乡共同体,我觉得这是近几十年中国文学发展的一条线索。”复旦大学教授郜元宝认为,几十年来城乡正在走向一体化,新时代的乡土书写者应拥有更广阔的洞察力和更自由的想象力,让乡土书写代表性作家路遥在早期提出的城乡接合部,真正走向中华民族的城乡共同体。

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关仁山对农村的发展变化感触尤深,文学是写人的,“要想写好新乡土文学,就要了解新农民是什么样的,而新农民的形象也在等待我们记录,这是一种双向奔赴。”

“我也是写乡村小说起家的,乡村一直都在我们的创作意识深处。”在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尹学芸看来,乡村中人与人之间关系是密切的,“就像我的小说《蓝芬姐》里写的那样,在乡村,你可以随便走到一户人家里去闲聊,他家儿子是做什么的,他家媳妇是什么性格的,你都能烂熟于心,这是乡村才有的特质,也是很多故事的由来。我的很多小说都是这样来的。”

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张楚认为,先锋小说中既有城市书写又有乡村书写,“尤其是苏童、余华的乡村叙事,成为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闪亮标志。”谈到当下的乡村,他表示,现在有不少厌倦城市生活的年轻人回归乡村,以全新姿态改写乡村的精神面貌,这些变化都是小说家应该关注、审视和书写的。

“我在乡村只生活了14年,在城市生活了30多年,但我的散文和小说写的几乎都是乡村生活,因为乡村留给我的记忆太深刻了。”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杜阳林表示,高晓声和路遥等前辈都写出了自己乡土的时代感,而在当下的新乡土写作中,如何赋予主人公以时代形象,也是他在持续探索的命题。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