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都新趣|北京郊野何处访兰花?

燕都新趣|北京郊野何处访兰花?
2024年06月26日 17:00 京报网_北京日报官方网站

兰花是最具欣赏价值的植物之一,其花姿态万千,形态各异,极具多样性。兰花清新脱俗的气质,自古以来就颇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南宋时期的《兰谱》这样感叹兰花之美:“竹有节而啬花,梅有花而啬叶,松有叶而啬香,然兰独并而有之。”

在北京的山野间,生活着二十多种野生兰花,它们原生态的气息更让人着迷。只不过,日益稀少的它们,逐渐将身姿隐藏在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不经过一番艰苦的寻觅,没有“爆棚”的运气,无法近距离感受其风韵。因此,寻觅兰花也成了一件苦乐参半的风雅之事。

林间小道偶遇多叶舌唇兰

在北京的山野间,如果能看到兰花,这趟旅程就值得铭记。

门头沟清水镇江水河村,坐落在灵山的山谷里,蜿蜒曲折的灵山路贯穿其中,是人们进出的交通要道。路西,是高耸的灵山主峰;路东,也是一片绵延的山脉。东侧山脉浓密的白桦林里,同样生活着品种丰富的高山植物。

一条简易的步道,从村口延伸至大山。沿着步道绕过一片山脊后,我们便扎入了白桦林深处。山路变窄变陡,阳光不再肆意洒落。

在这条曲径通幽的山路上,玉竹、华北耧斗菜、北京假报春、长瓣铁线莲等高山植物的美丽花朵不时出现,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突然,队伍一阵骚动,大家纷纷往队首赶过去。原来,路旁有两株兰花,与我们不期而遇。

灵山的多叶舌唇兰 

只有真正看到了兰花的尊容,才能理解它何以被称为“花中君子”:幽静的白桦林下,兰花静静地开着,直立的花茎,不蔓不枝,在灌木丛中显得卓尔不群,一如君子的清雅高洁。

《孔子家语》里记载孔子这样形容兰花的高雅气质:“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兰花的君子气质,在历史的长河里延续了几千年。

眼前的这两株兰花,底部长有椭圆形的大叶片,叶片之间生出长串的总状花序,上面开着十几朵淡绿色的花。仔细观察,这些花朵的唇瓣下垂,如一根细长的舌头,显得可爱俏皮。形如其名,这是多叶舌唇兰。伍凯告诉大家:“多叶舌唇兰之前常常被认为是二叶舌唇兰,两者主要的区别是看花距(花距是植物的花瓣或萼片所延伸形成的管状或兜状的结构)的朝向。花距朝上则是多叶舌唇兰,花距朝下则是二叶舌唇兰,后者在中国比较少见。”

见到了野生兰花,大人孩子都兴奋不已,围在多叶舌唇兰周围不停地拍照。伍凯及时提醒大家:“它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只能看,千万不能采摘!大家也要小心,别伤到它了。”

穿越丛林只为大花杓兰

能看到多叶舌唇兰已经足够幸运。不过,对很多植物爱好者来说,到灵山,内心还有一个隐隐的期待:大花杓兰。

大花杓兰是初夏时节北京郊野最为醒目的花卉之一,也是北京野生兰花中花朵最为硕大的品种之一。

它的花朵多为紫红色,在一抹绿色中显得妩媚动人。有趣的是,大花杓兰的每朵花下面有一个兜子样的唇瓣,远望之,像女士的绣花鞋。

如今,在北京郊外的寻常山野,已经很难看到它的倩影。即便是灵山,也只能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才能觅得其芳踪。

2012年端午节,正在读硕士研究生的伍凯和花友第一次来到雾灵山探访高山花卉。当时正值花期,漫山遍野都是野花,其中最多的便是这里的特色植物——雾灵香花芥。山上雾气很重,云雾缭绕,再加上野花的香气,一时间,颇有几分人间仙境的感觉。

他们一路爬升,来到高山上的一处林缘地带(森林和草地或灌木群落之间的交错群落)。隔着树林,他们看见一片不大的草坡上,有一丛鲜艳的红色花朵盛开,非常惹眼。他们赶紧穿过树林,来到山坡上。经过比对照片,他们确定这是大花杓兰。伍凯若获至宝——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大花杓兰的尊容。十多年过去,他依然记得当时的细节:“在不到十平方米的草地上,周围没有别的花,只有大花杓兰鹤立鸡群。”

雾灵山的大花杓兰

2021年端午节,伍凯在灵山再次与大花杓兰相遇。当时,熟悉灵山一草一木的当地向导周爷爷,带着伍凯和另外一位老师,穿行在少有人走的白桦林里。他们不停地走,走了将近一个小时,一直不见大花杓兰的影子。他们几次想放弃,但又坚持了下来。

当幽暗的白桦林里出现一片豁然开朗的光亮时,周爷爷说:到了。他们冲到“林窗”处,用眼睛扫描这里的每一株植物。也就一两秒钟的时间,他们爆发出一阵欢呼:找到了!更令人惊喜的是,经过搜寻,总共看到了三四丛大花杓兰。此时正是它的花期,它们开得非常艳丽。

灵山的大花杓兰

他们尽情地享受大花杓兰带给他们的喜悦,从不同角度给它们拍照、录像,唯怕有所遗漏。仔细观察每一株大花杓兰,伍凯有了新的发现:以前看到大花杓兰的花都是紫红色,这次却有两株开着淡粉色的花,出现了“白化”的现象。“这是大花杓兰新的变异,回去在网上查也没看到类似的图片。”

淡粉色的大花杓兰

山坡步道旁喜见原沼兰

伍凯介绍,根据《北京植物志》的记载,北京的兰花共有兰科19个属的26种。几年前,在延庆发现了新的记录:北京无喙兰。它是一种腐生性兰花,依靠肥厚的土壤提供养分。

北京的兰花种类不多,而且都不易看到。经过多年的野外植物调查,伍凯记录下了北京的六七种兰花。根据他的调查以及《北京植物志》,他总结出了北京野生兰花的环境特征:总体来说是“阴、湿、凉”的生活环境,即具有一定海拔的林下等阴暗湿润的环境里。

比如蜻蜓舌唇兰,伍凯在雾灵山见到过它,“它生活在灌丛里面,叶是比较宽的椭圆形,这是林下植物比较常见的特征。”在妙峰山海拔1100米左右的地方,他找到过多叶舌唇兰。甚至在延庆一个村边山坡的步道台阶边上,他发现了原沼兰,“花很小,呈黄绿色,混在草丛中,很不起眼,不仔细看根本注意不到它。原沼兰在兰花里面,颜值不算出众,在海拔低于1000米的山坡路边都有分布。”后来,在灵山,他也找到了原沼兰。

灵山的原沼兰

去年八月份,他在灵山的草甸上,第一次发现了手参,其块根形似手掌而得此名。“叶形为带状,适合高海拔、阳光充足的地方。”只是当时已近果期,没有目睹花的缤纷,但伍凯依然非常惊喜。

灵山的手参

还有一些《北京植物志》记载的兰花,虽然在北京未曾得见,但在其他地方调查时,却幸运地一睹芳容。比如羊耳蒜、凹舌兰,他在秦岭考察时遇见过。

北京的野生兰花就像隐士一般,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寂寥地生长着、绽放着。喜欢它们的人不惧艰难险阻,只为一睹其芳容。我们在此也呼吁,如果您有缘得见它们,可远观,可静赏,切不可亵玩焉,更不要随意采摘。

【北京其他野生兰花】

●紫点杓兰

兰科杓兰属植物。茎直立,叶子为椭圆形或卵状椭园形,叶子的表面为深绿色,背面为灰绿色。在叶子表面有明显的紫点或紫褐色斑块,这是其名称的由来。

花朵为白色或淡黄色,有时带有粉红色或淡紫色条纹。花瓣的形状为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花朵具有香气,唇上有紫褐色斑点。

紫点杓兰多生于透水性良好、遮阴、日照时间短或只有星散漏光横的林缘或次生杂木林下,有时也生于山溪边峭壁之上,对生长环境条件要求较高。

●绶草

拍于秦岭的绶草

兰科绶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3厘米至30厘米,茎较短,花茎直立。花小,有紫红色、粉红色或白色,花在花序轴上螺旋生长,好似绶带,因而得名。花瓣呈斜菱状长圆形,唇瓣呈矩圆形。

●角盘兰

兰科角盘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为窄椭圆状披针形或窄椭圆形,花黄绿色,花瓣近菱形,唇瓣与花瓣等长。

延庆的角盘兰

●凹舌兰

秦岭的凹舌兰

兰科掌裂兰属植物,植株高14厘米至45厘米。茎直立,叶片长圆形、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直立伸展。总状花序具多数花,花绿黄色或绿棕色,因下唇瓣有明显的凹陷,故名凹舌兰。

●蜻蜓兰

兰科舌唇兰属植物,植株高20厘米至60厘米。茎粗壮,直立,叶片倒卵形或椭圆形,直立伸展。总状花序狭长,具多数密生的花。花小,黄绿色。唇瓣向前伸展,有下垂,舌状为披针形。

●火烧兰

兰科火烧兰属的地生草本植物。植株高达70厘米,根状茎粗短,茎上部披短柔毛。总状花序,苞片呈叶状,唇瓣中间呈凹状,上唇三角状,下唇兜状。

伍凯摄影

来源:北京晚报·五色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