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岂能披着“烟”的外衣,做着“毒”的勾当

锐评|岂能披着“烟”的外衣,做着“毒”的勾当
2024年06月28日 16:47 京报网_北京日报官方网站

“吸一口飘飘欲仙,安全上头无隐患……”类似的电子烟宣传口号近来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辅之以吞云吐雾的画面,不少年轻人由此“入坑”无法自拔。事实上,不少“上头电子烟”成分是兽用麻醉剂甚至是合成大麻素,本质上是一种新型毒品。

与传统毒品相比,新型毒品易于制造、方便获取、价格低廉。“上头电子烟”往往披着“烟”的外衣,做着“毒”的勾当,其危害程度相对于传统毒品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损害大脑和神经系统,让吸食者出现头晕呕吐、视力模糊、手抖抽搐、易怒、丧失记忆等症状,超出身体耐受范围时,还极易形成依赖,甚至导致死亡。

毒品之害,人所共知,坚决禁毒更是中国社会的强烈共识。近些年,在协同打击治理下,新型毒品泛滥受到极大遏制,但仍在以各种形式冒头。究其原因,一方面当然是真金白银的暴利驱使,总有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另一方面,也更重要的是,新型毒品种类多样,潮流伪装迭代翻新,不但“三十六变”,迷惑性十足,且都打出“安全无副作用”的旗号。一些年轻人或缺乏辨别力,或经不起诱惑,不明就里就陷了进去。

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新型毒品的犯罪手段也在与时俱进。当前,毒品犯罪手段网络化态势明显,数据显示,近七成毒品犯罪交易依托网络实施,“互联网+物流寄递+电子支付”等非接触方式犯罪相当普遍。买卖双方大玩各种隐语、暗语,通过熟人介绍,跨省贩卖交易,再利用网络层层分销,逐渐形成一个隐蔽的圈子交易。线上交易使新型毒品的买卖行为更加隐蔽,辐射范围更广,执法部门证据收集和案件查处难度进一步加大。

对新型毒品犯罪的治理,不仅要依靠事后打击,关键还在于如何预防。2021年,最高检向国家邮政局发出主题为“强化寄递安全监管”的“七号检察建议”,旨在切实强化寄递安全监管。在此基础之上,针对“网络+寄递”的毒品犯罪模式,尤须通过不定期抽查落实到位,查、堵、截、控多措并举,堵住“上头电子烟”的销售通道。当前,新型毒品类目繁多、层出不穷,有的放矢地堵上监管漏洞,还要适时优化调整列管毒品目录,让不法者无空可钻。针对新型毒品荼害年轻人的乱象,社会、学校、家庭理应形成教管合力,提高公众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

面对新型毒品的变种扩散,禁毒工作复杂严峻,莫让“上头电子烟”等冲昏头脑,必须有迎难而上的勇气,牢牢织密中国禁毒工作的天网。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流程编辑:u070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