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流量,又被降智爽剧赚到了

这波流量,又被降智爽剧赚到了
2024年10月16日 22:12 京报网_北京日报官方网站

古偶剧势微,已是大趋势。

但不得不说,这类题材就像快餐连锁店,品质均一,随时能吸引一大批观众。

任敏、张晚意主演的《锦绣安宁》在腾讯视频站内首播热度破22000、播出四日破26000,这个数据基本达到了平台的热播标准,有效播放量在同档播出剧中最高。

但口碑……真不咋地。

豆瓣上高赞的一条评论是吐槽张晚意演技尴尬,任敏声音刺耳的。

古偶剧获得好评,演员身价飞升;差评之下,扛刀的也必定是男女主演。

就拿任敏的古装造型说,并不是一直翻车。她出演的第一部古装剧《清平乐》口碑好,她的古装扮相也被赞清灵秀雅。可到了流水线上的仙侠剧《玉骨遥》,她的造型就被嘲是猪猪侠。

这次《锦绣安宁》被骂得更严重了。

网友吐槽她:

路透林黛玉、开播王祖蓝

不怪网友刻薄,实在是“难看”都不足以形容《锦绣安宁》的粗制滥造。

这部剧改编自网络小说《首辅养成手册》,讲的是备受欺负却暗藏锋芒的“卑微庶子”罗慎远,和一身反骨、渴望自由独立的“嫡女千金”罗宜宁,两人从开始的相互利用,到后来的双向奔赴,终得圆满的爱情故事。原著连载期间在同类型题材上长期位居头部,有大量的原著粉。

谁料改编成剧后,剧情像是低配版《知否》,气质是山寨版的《墨雨云间》

任敏饰演的罗宜宁母亲早亡,她被父亲的小妾乔姨娘诬陷,从小乡下别院长大,直到罗府为老夫人大办寿宴,她才有机会回家。如今府内掌家的既不是大伯父的遗孀,也不是父亲的续弦正妻,而是当年陷害罗宜宁的小妾。

罗宜宁嫡女归来,就像推翻了的多米诺骨牌,乔小娘为了自己女儿有个好婚嫁,一心要将她赶出府,暗戳戳地搞事情。罗宜宁也发现,生母当年流产致死可能是被乔小娘暗害,誓要查明真相。

什么嫡庶尊卑、宠妾灭妻、流产陷害、报仇雪恨……应有尽有,观众早已烂熟于心,都能自行脑补出台词了。

罗府内的人物设置也和《知否》一一对应,观众足够熟悉,也方便导演开3.0倍速讲故事,一集戏里码进五集的冲突,保证爽点接连不断。

人物设置和《知否》一一对应,行为却是降智版的。

《知否》里刘琳饰演的大娘子暴躁耿直又蠢萌,怼天怼地怼丈夫,是观众的快乐源泉。高露饰演的林小娘弱柳扶风,无论是她在丈夫面前恰到好处的茶艺表演,还为女儿婚事筹谋,走一步看三步的深沉心机,往往在观众意料之外。

可《锦绣安宁》里,张瑶饰演的大娘子明明不是反派,却总斜着眼睛看人,好像居心叵测。戴娇倩饰演的乔小娘,手段之低劣简直一言难尽。俩人争斗能动手的绝不动嘴。

蒋家和罗家嫡女有婚约,乔小娘一边散布罗宜宁丑闻,一边让自己女儿对蒋家公子暗送秋波。可当她打听到蒋家其实想另攀高枝,只想娶罗家女儿为妾时,她居然说服丈夫让罗宜宁出嫁。一番骚操作,主打一个损人不利己,罗家嫡女已经是妾,庶女还有可能嫁得更好吗?

编剧不做通盘考虑全局,只求把局部争斗写到爽。

不想嫁到蒋家为妾的罗宜宁是怎么高智商解决困局的呢?她让自己丫鬟以妹妹的名义约蒋公子茶馆私会,又设计把妹妹和老爹同时骗去茶馆,罗大人撞到的是乔小娘的女儿与蒋公子私会,罗宜宁将计就计提议让妹妹嫁到蒋家。为了仕途甘愿嫡女嫁入高门为妾的罗大人此时居然不愿意牺牲庶女,当即决定和蒋家退婚。

也不知道罗大人这种脑回路是怎么在朝为官的,反正这部剧为了突出男女主角的高智商,配角都是降智的工具人,叙事逻辑比蜘蛛网还脆弱,轻轻一戳就破。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男女主角那些小儿科的手段在宅斗的每个回合都大获全胜,也才能保证每集剧情都爽点密集。

即便这种水准,在今年的古偶剧大盘里,《锦绣安宁》已经是矬子里拔将军了。2024年堪称“古偶灾年”,以前作为平台主要流量来源的古装剧,正在流失基本盘。

云合数据显示,2022年四部古偶剧有效播放量位列全年剧集前四位,《星汉灿烂》的集均播放量逼近5000万。而今年截至目前,除《墨雨云间》一部达成头部指标外,其余古偶剧的有效播放量都被抛在五名开外。

究其原因,如今的古偶剧既不古,也不新。打造爆款古偶剧的公式和套路用了这么多年,已经渐渐失效,而继续批量生产的剧集不仅故事无甚新意,还审美降级了,台词、人物都缺乏古韵。

打开几部古偶剧,就能凑齐三四个复仇女,五六个活阎王,七八个重生归来,什么嫡庶之争、背德虐恋、权谋诡计……流水线上的剧情,好像是编剧装配出来的。

导演们则是加工预制菜的厨师,只要火大调料足,抓起材料就开始炒,一股脑儿地往锅里扔,也不管凑一起味道怎么样,总之炒熟了就行。

观众看多了古偶剧,总觉得似曾相识,人设是上个月看过的,人物关系是去年三、四部剧里用过的,只有价值观永远是乱七八糟的。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如今的古偶编剧个个是“嫡庶神教”的信众,《红楼梦》里的人都很少把嫡出庶出挂在嘴边上,可古偶剧却生怕千年的封建糟粕失传似的。

只能说,2024年的古偶剧除了人设越来越高贵,其余一切都在降级

古偶剧不是突然间就势弱了,部分古偶剧为了增加娱乐性、吸引眼球而放大文化糟粕,违背基本的历史逻辑、生活逻辑和艺术逻辑。短期内的确赚到了流量,代价是劣币驱逐良币,对行业造成了长久的伤害。剧情逻辑存疑,角色之间的情感张力也缺乏真实感,这样的情节导致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无法产生代入感。

希望,观众的注意力转移、审美的变化能倒逼创作者做出改变。

END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