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加快合成生物制造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 年)》的通知

关于印发《加快合成生物制造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 年)》的通知
2024年10月22日 14:36 京报网_北京日报官方网站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中心,各公司:

  现将《加快合成生物制造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

  2024年8月20日

  平谷区加快合成生物制造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24-2026年)

  合成生物学是生物制造的核心技术,是21世纪颠覆性前沿技术,为世界各国必争的新兴战略领域。农业食品领域是合成生物学重要应用场景,合成生物技术已成为未来农业食品的关键性技术,是保障粮食安全、构建多元食物体系的新途径。抓住合成生物发展机遇、前瞻布局农业食品领域新兴产业,是平谷区抢占未来产业发展机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农业中关村建设必须要锚定的战略制高点。按照《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基础

  作为农业中关村建设的主阵地,平谷区在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已汇聚了一批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大型企业研发总部和创新型科技企业,要素集中、潜力巨大,初步形成了“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总体态势。崖州湾北京研究中心、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等一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正在加快落地中。北京(平谷)农业微生物国际创新研究院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正在加快建设中。龙头企业方面,保利集团等均在平谷区谋划布局农业食品合成生物制造赛道;中小型创新企业方面,北京世纪阿姆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苏陀科技有限公司等已在农业中关村深耕多年。

  二、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

  聚焦农业食品领域合成生物学的开发应用,加快构建“基础层创新突破、平台层赋能转化、应用层产业培育”的合成生物制造创新生态和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与核心装备攻关,加快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创新消费场景和体验,延伸农业食品的价值链、产业链,着力发展国际差异化优势强、战略重点相关及商用前景明晰的高成长行业,包括生物育种、动植物营养、动物保健、创新蛋白、未来食品资源、特医食品和功能食品等细分领域,力争将平谷区建设成为代表北京、引领全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农业食品合成生物制造创新源头和成果转化中心,全力培育特色化高端合成生物制造集群。

  (二)基本原则

坚持精准定位,推动源头创新突破。围绕农业中关村建设,布局农业食品合成生物制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人工智能、合成生物技术、自动化等跨学科交叉融合,加快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引领性技术突破。发挥人才的关键核心作用,大力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

坚持企业主体,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围绕企业需求完善要素资源配置,夯实农业食品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基础,打造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测试验证、工艺放大等全链路共性技术服务体系,赋能科技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坚持产业导向,打造合成生物制造高地。支持企业选择技术含量高、生产规模适度、满足绿色低碳要求的产品在平谷区进行研发-生产-销售全链布局,打造符合合成生物制造特点的绿色、智慧、适度规模的专业化新型制造园区。

坚持协同发展,实现京津冀产业联动。吸引农业食品合成生物制造细分领域在平谷区集聚化、高端化布局,在京津冀地区实现“平谷总部研发、津冀落地生产”的协同联动,辐射带动环京津冀经济圈,逐步形成布局合理、高效互补的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生态。

坚持先行先试,创新政策监管体系。以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北京“两区”及农业中关村建设政策优势为支撑,在创新研发、审批监管、市场应用等环节争取一批先行先试改革措施,率先探索构建符合农业食品合成生物制造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机制模式。

  (三)发展目标

  到2026年,平谷区农业食品合成生物制造的创新资源集聚力、产业创新策源力、示范应用引领力、区域辐射带动力全面提升,平谷创新策源、津冀承接支撑、辐射带动全国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农业食品高端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创新资源集聚明显提升。汇聚一批产业创新主体,实现一批产业亟需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引育不少于5个农业食品合成生物学领军团队,建立国际化合成生物学合作交流机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食品合成生物制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创新发展支撑不断优化。建立库容达到1.5万株以上的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备份库;创建基因元件达到1000例以上的功能基因元件库;布局不少于3个合成生物制造创新平台、1至3个千升级的中试放大工艺平台。

产业集群态势加速成型。落地一批创新产品,新增1家合成生物制造上市企业,引育5家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培育百余家优秀初创硬科技企业。建设不少于1个合成生物制造专业园区,初步形成10亿级农业食品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

  三、重点任务

  (一)加速原始创新策源

1.布局一批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崖州湾北京研究中心、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中国中医科学院道地药材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项目建设,深化与优质科研机构、创新主体的合作,围绕多元化食物供给、保障首都食品安全保供、国民营养健康的重大需求,重点突破农业食品合成生物技术的关键理论与瓶颈问题,在合成生物制造过程中涉及的底盘细胞及功能元件挖掘与构建、代谢网络调控与重塑、定量合成生物学、机器学习DBTL循环、精密发酵放大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交叉研究,支撑合成生物技术在农业、食品领域的产业化开发。(责任单位: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区发展改革委、区卫生健康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平谷分局)

2.引进一批新型研发机构。联合行业领军企业,采用市场化运行、国际化引才、一体化研发转化的模式,谋划组建农业食品合成生物制造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聚焦农业和食品合成生物学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结合农业中关村现代食品营养谷和未来食品产业发展需要,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和关键共性技术瓶颈,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支持高校院所科学家团队,聚焦概念验证、成果转化等环节,联合各类创新企业,在平谷区落地引进新型研发机构。(责任单位:中关村平谷园管委会、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区科技和信息化局)

3.开展一批关键技术攻关。围绕高效底盘构建、元件线路的设计优化、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合成制备与修饰技术、关键生产工艺开发、活性成分分离纯化、精准发酵放大等产业发展薄弱环节,在微生物功能基因元件挖掘、自动化基因编辑和细胞构建、生物合成食品质量控制与生物安全评估等领域取得突破。支持驻区科技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攻关任务,开展攻关需求设计和成果验证,加快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转化应用。(责任单位:区科技和信息化局、区发展改革委、区农业农村局、中关村平谷园管委会、区市场监管局、区卫生健康委)

  (二)健全创新服务生态

4.建设北京农业食品合成生物创新中心。打造国家和北京市合成生物学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构建涵盖验证中心、中试平台、技术标准的全链条式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公共服务网络,为国内外创新企业(团队)提供研发、中试、孵化、投资、合规、咨询等服务及“工程化”“标准化”“产业化”整体解决方案,带动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潜力大的企业落地,更好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助力北京抢占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先机,逐步树立北京在合成生物制造领域的竞争优势,更好服务国家农业食品科技自立自强战略。(责任单位: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区科技和信息化局、区国资委、联扶公司)

5.建设北京(平谷)农业微生物国际创新研究院。依托科研机构从农业微生物资源获取、功能开发到技术创新的完整研究体系及农业微生物高通量筛选平台,凝聚首都地区优势农业微生物资源,聚焦微生物兽药、微生物农药、微生物饲料、微生物肥料、植物抗逆促生菌剂、食品与营养微生物6个重点研发方向,搭建“自主研发+对外共享平台+承接企业需求”的公共科技开放创新平台。(责任单位: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区发展改革委)

6.建设农业食品合成生物标杆孵化器。采用“四位一体”运营模式,由国际一流人才牵头,联合荷兰、德国等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孵化机构及国内龙头企业、高校院所、院士专家团队和相关孵化机构,高效整合融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突出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服务能力,打造示范引领合成生物制造行业创新发展的高水平新型孵化机构,促进合成生物技术成果转化和硬科技创业,带动高端创新资源和产业要素集聚,推动传统食品产业转型升级。(责任单位:中关村平谷园管委会、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区科技和信息化局)

7.建设合成生物制造食品风险评估与合规保障共性技术平台面向合成生物学科研单位和行业企业,针对食品合成生物学产业技术需求,建设功能型共性技术平台,形成重要的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提供“合规咨询与申报、安全检验与评价、风险评估与控制、标准研究与制定、营养与功能研究”等一体化解决方案,助力创新原料在营养健康食品产业中快速应用和产业化。(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市场监管局、区科技和信息化局、中关村平谷园管委会、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

8.建设SynBio-AI合成生物设计自动化工具平台。联合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充分利用北京大模型、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优势,聚焦催化元件、调控元件、传感元件等,打造AI合成生物制造共性技术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区发展改革委)

  (三)促进产业要素集聚

9.集聚一批优质创新企业。加速各类科研成果转化,着力培育硬科技企业。加强与头部企业对接,吸引落地一批合成生物制造技术研发、总部结算、高值单品生产等项目。(责任单位: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中关村平谷园管委会、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

10.吸引一批产业创新人才。发挥农业中关村建设优势,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积极引入战略科学家等高层次人才。鼓励驻区企业加强与高校院所对接,通过“产教融合”探索“全程仿真式”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应用型、交叉型和紧缺人才。加强发酵工艺、智能装备设计复合型人才及菌种选育、生物体设计等技术技能型、工匠型人才引育。采取全职、兼职、双聘、合作等各种方式,灵活引进合成生物领域国外优秀创新人才。(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中关村平谷园管委会)

  (四)加大产业培育力度

11.建设一个合成生物制造专业园区。按照绿色低碳智能标准,围绕高值低耗管线单品的规模化生产需要,推动自动化合成生物重大基础设施平台建设,规划建设未来农业食品合成生物制造专业园区,提升合成生物制造能级。(责任单位:中关村平谷园管委会)

12.组建一支合成生物制造创投基金。按照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主导、市场化专业化运营的原则,积极对接相关机构和产业资本,推动组建一支创投基金,重点聚焦以合成生物制造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未来食品等领域的投资。(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国资委、谷财集团)

13.出台一套合成生物制造专项政策。用好用足市区各级各领域政策,形成涵盖科技研发、平台建设、产业集聚、金融支撑、人才服务等全方位支持的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政策包。围绕农业和食品领域合成生物制造面临的难题和困难,探索围绕研发、生产、经营和使用等各环节的配套创新政策和规范,参与合成生物领域地方、国家和国际标准制定。(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委组织部、区市场监管局、区科技和信息化局)

  (五)提升协同发展水平

14.推动区域全链布局。与天津市、河北省等地开展农业食品合成生物制造专业园区共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实现更大范围的产业协作。(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中关村平谷园管委会)

15.搭建国际合作平台。举办中关村论坛合成生物创新论坛,打造国际合成生物学合作交流平台。开展投融资对接、项目路演等创新创业服务活动,建立全方位、开放共享的国际化输入输出双向通道。(责任单位:中关村平谷园管委会、区政府外办)

  四、服务保障

  (一)强化资源统筹协调

  建立健全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在产业规划布局、重大项目落地、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等方面强化顶层谋划和政策倾斜支持。加强跨平台、园区、跨部门、跨层级的组织联动,以项目化、任务化方式推动责任落实。(责任单位:区科技和信息化局、区发展改革委)

  (二)强化多元资金投入

  强化各部门资金支持的有效联动与衔接,持续做好重大项目落地、标准厂房以及园区建设等方面的资金保障。发挥市区两级的产业投资基金作用,吸引撬动社会资本加大合成生物制造领域的投资力度。(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和信息化局)

  (三)强化应用场景建设

  鼓励产业链相关企事业单位加强合作、建立产用联合体,协同开展合成生物品性能测试评价,对首次实现产业化应用的自主创新产品按照规定予以支持。加强对合成生物制造优质产品和技术方案的宣传示范和科普,提升公众认知度,提高市场认可度。(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和信息化局)

  (四)强化专业服务能力

  开展合成生物制造领域的生物安全、伦理监管、标准执行、市场准入、知识产权等方面培训,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监管服务队伍。提升合成生物招商专业水平,培养一批熟悉区域政策、投资金融和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复合型招商人才和职业经理人,精准对接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市场监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发展改革委、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中关村平谷园管委会、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