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每当人们遇到危难、陷入困境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拨打110,向警察求助。从设立之初的匪警电话,到值得信赖的报警服务热线,北京110早已成为百姓心中的“守护神”。
前身是匪警电话“00”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旧警察局设立的匪警电话“00”被沿用下来,这也是北京110的前身。不过,“00”这一号码在当时多是因敌特情报而响起。由于当时刑事案件少且通讯技术落后,虽然该号码简单易记,但鲜有人知晓。
另外,北京各区的“匪警电话”也不统一,即便需要报警,也确实比较难记。1959年《北京晚报》上的一则消息《丰台电话支局明晨改自动电话》中就写道:“改变后,丰台支局范围急用电话号码是:火警200号,匪警406号……”
其实,不管报警电话号码是多少,直至上世纪90年代之前,电话在我国还是稀罕物,在公用电话都难寻的时代,大多数人遇到危难,更多的是选择直接前往派出所报案,或者通过居委会、治保会等基层组织联系民警,匪警电话存在感并不强。
1958年,崇内四眼井9号艾淑芝家突然来了一个好几年没见面的老街坊傅某,他推着一辆自行车,进门就说那辆车是她儿子让买的,现在还差30元钱。艾淑芝心想,儿子已有一辆车,怎么还会再买?看到老人迟疑,傅某拆掉车上一个白牌就走了。此举让艾淑芝更加疑心,因为她曾听说公车就挂白牌。于是,她便跑去江擦胡同派出所报警,待派出所和东单公安分局调查后发现,傅某是个偷车贼,民警很快将其抓获。(1958年3月19日《北京晚报》4版,《老太太捉车贼》)
就这样,警民“面对面”的传统报警模式一直持续多年。
与国际接轨改为“110”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因与国际电话的区号“00”冲突,我国将原来使用的两位数特服号改为三位,因此原来匪警电话“00”改为“110”。为何选取“110”作为报警号码?公安部有关负责人曾介绍,许多国家都把110作为报警电话,当时为了与国际接轨,我国也将其确定为报警电话的号码。
上世纪80年代,北京110是设在公安刑侦部门的“110匪警电话”,专门负责接受刑事案件报警。在北京警察博物馆里,还保存着一份纸质的“1982年110匪警接警记录”,纸张抬头处印有“北京市公安局治安处电话记录”字样。离这件展品不远,还有一部老旧的“110报警台接警使用电话”。
别小看这些过时的老物件,它们都曾立下过汗马功劳:1992年2月25日,北京市公安局首次通过新闻媒体发布通缉令,号召市民积极协助,将一起抢劫杀人案在逃犯及时捉拿归案。在此之前,通缉令都是走内部流程下达派出所,只有民警才能获取在逃犯信息,而那些犹如惊弓之鸟的逃犯看见警车就藏匿,因此很难被发现。就在北京电视台当晚播出通缉令15分钟后,市公安局110报警台就接到了第一个举报电话,之后,110举报电话声络绎不绝。正义的眼睛遍布城镇乡村,4天时间,2名公开通缉犯和5名负案在逃犯落入法网,5名重大案犯投案自首。(1992年5月23日《北京日报》6版,《公开通缉之后》)
110在初设时专门负责接受刑事案件报警,因此在很长一段时期与群众保持“距离”。1991年2月,本报读者李明来信提问,什么情况下可拨匪警电话?公安部门回复:110匪警电话不允许随便拨叫,一般的邻里、家庭纠纷以及一般的治安问题,请不要打110电话;当发现有人正进行杀人、伤害、强奸、抢劫、盗窃等犯罪活动,或犯罪分子作案后尚未远离有可能及时抓获,或发现流氓械斗、聚众闹事、酗酒斗殴、侮辱妇女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情况时可以及时拨打110,向公安机关报案。(1991年2月7日《北京日报》3版,《什么情况下可拨匪警电话》)
升级为报警服务热线
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人、财、物的大流动,一些新型犯罪不断发生,沿袭数十年的旧的公安体制面临挑战。
继广州在全国首创110报警服务台后,公安部于1987年发布通知,要求全国各大中城市公安局普遍建立110报警服务台。这也意味着,110从单一的匪警电话发展成为公安机关为及时有效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服务群众而设立的报警服务系统。(1987年7月30日《北京日报》4版,《公安部要求大中城市公安局建110报警服务台》)
1996年7月,按照公安部部署,市公安局在对110匪警电话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开通了110报警服务台。110从刑侦部门移至市局指挥中心后,成立了覆盖近郊8个区的110报警服务台,同时在各个远郊区统一配置了接警装备,开通了本地区的110报警服务台,24小时受理公民的报警和服务。110报警服务台除了担负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重任外,还强调维护治安与服务群众并重,为群众提供紧急救助服务。(1997年3月13日《北京日报》6版,《110:随时随地援助你》)
虽然加入“服务”二字,受理范围也扩大了,但限于当年人们仍以使用BP机居多,110报警服务台在成立初期的接警量并无大幅度增加。禹洪是110报警服务台的第一批接警员,他回忆,当时每个班组只有两三名接警员,在三尺见方的小平台上,值守三部插磁带的录音电话,用手写接警单。“每天大概接听几个报警电话,有时甚至一天一个报警都没有。”(2019年9月26日《北京晚报》38版,《110昼夜接警守护平安》)
为了让更多群众了解110,之后每年1月10日全国“110”宣传日之际,市公安局都会通过设立街头宣传咨询点,到中小学校、居民区发放宣传册,制作播出110公益广告、专题节目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使群众报警意识不断增强,维护社会治安的参与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得到提高。
程玉扬摄
上世纪90年代末期,电话走进千家万户,特别是手机普及后,110与群众的联系逐渐紧密。孩子丢了找110、门锁开不开找110、外地游客找不到自己住的酒店了也打110……难怪许多市民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110。”
通过指挥功能,打击犯罪“现行”是110的首要功能。2005年2月,110接到报警称,有人在西站北广场附近抢劫。接警员立即联系110巡逻车,这是一起持枪抢劫53万余元的重大案件,1名涉案人员驾车逃跑。110指挥中心立即启动紧急处置预案,调动8辆巡逻车在街头围追堵截。十几分钟后,嫌疑人在方庄桥下被抓获,53万余元现金“完璧归赵”,此时距案发还不到1小时。(2006年1月10日《北京日报》7版,《110成了京城市民“保护神”》)
通过110,警方还搭建起了救助危难群众的通道。2010年10月,中央民族大学的一名学生报警称,在香山与同学走散、迷路。接警员一边安抚,一边详细了解他所处环境的特征,迅速部署民警前往营救。半小时后,民警终于找到了这名大学生。
据统计,110报警服务台成立十年,共接各类报警求助电话1572万余件,通过快速反应当场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3.3万人,救助、服务群众达545万人次。
科技助力110即打即通
110,关键时刻就是群众的“生命线”,一分一秒都耽误不得。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打击违法犯罪的前哨阵地,其接警能力和出警速度一直备受关注。
2005年以来,市公安局主动改变勤务模式,创建了扁平化勤务运行机制。一旦遇到重大警情,立即压缩指挥层级,由市局110指挥中心跨过分局甚至派出所,直接向一线民警布警,如有需要,还可跨警种作业,指挥调动刑警、特警、治安警等参与处置,大大提升了出警反应速度,110平均出警时间已经由几年前的八九分钟缩至4.5分钟。(2010年1月11日《北京日报》7版,《110出警加倍提速 平均4.5分钟到现场》)
仅通过一个几分钟甚至几秒钟的110报警电话,就要判断出准确的报案方位、街区地址,要调动最有利的警力出击案发现场,要全面了解当前的警务分布情况,除了依靠像“活地图”一般的接警员外,110报警服务台离不开科技的助力。
遇到突发警情,110就会借助GPS定位等手段,将报警人具体位置、路面警力分布、监控探头分布等情况显示在电子地图上,实现就近调警、动态用警。而且随着移动指挥终端的推广,将3G、卫星等无线图像传输技术应用于指挥工作,还能实时将现场及处置情况上传至勤务指挥部,实现现场民警与指挥中心“面对面”视频联系,真正实现可视化、扁平化指挥。(2016年1月11日《北京日报》6版,《三大科技“武器”助力110》)
对于普通群众而言,遇到危难之际,最怕报警电话打不通。2012年后,市公安局对报警服务台大幅度扩容,增加了150%接入线路,并引入文职工作人员,基本解决了高峰期报警人需要长时间等待的问题,报警高峰时段电话等待时长由原来的57秒降至6秒,群众拨打110基本实现即打即通。(2013年8月26日《北京日报》7版,《110报警高峰时段等待缩至6秒》)
此外,北京警方还探索建立了“互联网+110报警”新模式,为群众报警拓展新渠道。2016年,110互联网报警平台上线试运行,北京110App报警方式面向社会。作为110电话报警和12110短信报警的补充手段,北京110App不仅能为不方便使用语音报警的群众提供服务,同时也为警方第一时间掌握现场,有针对性地开展接处警工作提供了重要信息。(2016年10月1日《北京日报》6版,《今起可用App图片视频报警》)
2016年10月,市公安局指挥部成立,标志着北京110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10接报警职能不断拓展升级,形成了集指挥处警、指挥调度、警情监测、防范打击等职能于一体的指挥中枢,实现了首都110报警服务台发展历程中的重大跨越。到2018年,110最高峰时一秒可呼入3.5个电话,一分钟面对207名群众求助;平均每分钟,就有11人次警力抵达现场,每天1.2万次警力为各类警情奋战。(2019年1月11日《北京日报》9版,《110最高峰一秒呼入3.5个电话》)
据统计,在110全年接警电话中,经常有一些非警务咨询求助,诸如路面积水问题、服务投诉等。近年来,北京110与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不断完善联动机制,做到“一键通”“平台通”,对非公安机关管辖的情况引导转递12345受理解答,实现即时共享信息、快速转递处置、有效跟进反馈结果,并通过建立考核机制,推进接处警工作提质增效。(2023年1月12日《北京日报》5版,《110与12345实现“一键通”》)
“您好,北京110!”一声亲切的问候,道出了数十年的倾情守护。“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时至今日,110已成为一个有民生温度的号码,不仅是首都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的前哨阵地,更是服务市民的窗口、联系公众的纽带。
资料来源: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北京市公安局官网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