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囤药了!还没感染,流感神药先卖爆

又囤药了!还没感染,流感神药先卖爆
2025年01月08日 20:55 头条新闻

来源:医学界

一些人还未感染甲流,就提前晒出自己多达十几种药物的“囤药清单”。专家提醒,自行用药可能存在耐药、药物性肝损伤等潜在风险,不建议囤药。

连日来,多地抗流感病毒药物需求量暴涨。

据“美团买药”最新数据,1月8日,上海、宁波的甲流指数比上周分别增长453%、571%,布洛芬、玛巴洛沙韦、奥司他韦、氨咖黄敏胶囊等多款药物的搜索量、销售量持续攀升。

社交平台上,不少人还未感染甲流,就提前晒出了自己的囤药清单,其中包括感冒药、退烧药、抗生素等数十款药物。医生提醒,药物没有预防功能,囤药的老百姓要谨慎用药,尤其是自行联合服用多种药物,可能存在药物性肝损伤等潜在风险。

另有多名受访专家向“医学界”表示,与往年同期相比,我国流感病毒耐药株的检出率有所增加,这可能导致药物疗效削弱、治疗失败等情况,为流感防控带来更大挑战。

网友晒出的流感囤药清单,专家提醒谨慎用药。/图源网络

抗流感药为何“封神”?

伴随着流感疫情起伏,近些年,多款药物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短缺。

2022年夏,我国多地出现反季节性流感传播,奥司他韦等一药难求。2024年2月,广州某连锁药店提出,购买玛巴洛沙韦需交1000元订金,三四天后才能拿货。

知名药师、原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药房主任冀连梅告诉“医学界”,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都是临床较常用的抗流感病毒药,兼具抗甲型、乙型流感病毒的作用。

在社交媒体上,这两款药物先后“封神”。各个平台中都有大量用药科普指南,电商平台也会在呼吸道疾病高发期适时推出补贴、限量等营销策略。

就连一些日常聚焦旅行、育儿、美食的博主们,也会在此期间现身说法,讲述用药经历,或吐槽买不到药的尴尬。“能劝一个是一个……玛巴洛沙韦真的太有用了。”有博主如此劝人囤药。

玛巴洛沙韦是一款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因其“全病程只需服用一次”被网民称为“流感特效药”。不少人反馈,自己就医时会主动提出用玛巴洛沙韦,理由是“网上都说效果好,吃了立马退烧、浑身不疼。”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感染科主治医师徐姗姗听到过此类说法,“他们觉得玛巴洛沙韦起效更快,用药24小时左右能退烧。”

实际上,玛巴洛沙韦和奥司他韦的作用机制不同,效果也有所区分。Ⅲ期临床试验显示,在缓解流感症状的时间方面,两者大致相当;玛巴洛沙韦在降低病毒载量方面更优。

此外,病毒排出时间缩短,能降低传染他人的风险。相比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使体内病毒排毒停止的时间显著减少(48小时对比96小时)。

多名受访者介绍,从临床效果来看,市面上几种抗流感病毒药物在改善症状、治愈时间等方面相近。

“不论是奥司他韦还是玛巴洛沙韦,吃药后,症状持续时间都能缩短1-2天。”冀连梅说,简而言之,不吃药情况下,流感的病程是5-7天;吃药后3-5天能痊愈。这和老百姓理解的“药到病除”有显著差异。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翟晓波告诉“医学界”,在治疗过程中,大多数患者感觉不断好转,比如体温从39℃逐渐降到37℃。

翟晓波介绍,这两款药物在出现症状后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好。奥司他韦要连用5天、每天两次;玛巴洛沙韦只需单次口服,治疗依从性更高。

对于网络上的赞美之词,有受访者指出,没有必要神化这两款药物。民众也无需因为“神药”名头而高价、大量囤药。造成浪费不说,还可能引起耐药问题。

2024年12月末,上海李女士从药箱中清理出不少过期药,其中有为防流感而大量购入的奥司他韦。图源/医学界

警惕耐药问题

“今年有患者反映,用奥司他韦的效果好像下降了。”徐姗姗告诉“医学界”,部分患儿的高热消退速度减慢,而往年感觉没这么强烈。

这可能和耐药株增加有关。2025年1月2日发布的《流感监测周报》显示,2024年4月1日-12月29日,国家流感中心共检出A(H1N1)pdm09亚型流感病毒1844株,其中48株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性降低或高度降低(2.6%)。

而2023年4月3日至2024年1月7日,耐药株检出数仅有4株,占所有检出A(H1N1)pdm09亚型流感毒株的0.2%。

即便是抗流感“神药”也需正视耐药性问题。奥司他韦属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最早于1999年上市。2005-2007年,在全球分离出的季节性H1N1中,奥司他韦耐药株检出率为0.4%-0.6%。而2007-2008年,相关检出率升高7%。

此后,A(H1N1)pdm09亚型流感毒株出现,造成全球大流行,几乎取代了季节性H1N1。2024年11月,《病毒学报》发表国家疾控中心隗合江等人文章称,A(H1N1)pdm09亚型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耐药比例,高于其他季节性流感病毒。

玛巴洛沙韦也存在耐药隐忧。

日本是该药的首批上市国家之一。监测数据显示,在2018年-2019年流感季大量使用玛巴洛沙韦后,检出的甲型H3N2流感病毒中,23%携带特定突变。这会削弱药物效应,或无法达到预期疗效。

2023年3月,BMC Infectious Diseases发布日本厚生劳动省等联合研究。在465名流感患者中,228人使用玛巴洛沙韦,其中21人治疗后出现耐药株。这在低龄患儿中表现更明显。此外,美国、欧洲等地的流行病学监测也提示玛巴洛沙韦的耐药风险。

冀连梅提醒,一些错误的用药行为可能增加耐药风险。这主要包括三方面:

其一是非流感患者乱用抗流感病毒药,或长期、大量用抗病毒药取代疫苗来预防流感;其二是缩短疗程用药,比如奥司他韦本该服用5天,却在用药一两天甚至一两次就提前停药;三是减量用药。

“上述行为都容易给病毒施加选择压力,促使其产生耐药。”冀连梅说。

长此以往,随着药物效力下降,患者发生并发症或重症的风险增加,住院几率升高、时间延长。耐药病毒的传播还将进一步影响公共卫生安全,影响临床用药选择。

金刚烷胺就是例证。这是最早用于抑制流感病毒的药物,曾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国内数据表明,1989-1999年,甲型H3N2病毒对金刚烷胺不耐药,2002年耐药比例为3.4%,1年后升至56.0%。流感耐金刚烷胺株在用药48小时即可产生,传播速度较快,存在神经毒性。近年来,金刚烷胺的临床应用已被严格限制。

多数人不必囤药

这类人群应尽早用药

随着流感患者持续增多,徐姗姗所在医院的重症病房收治了一些重症患儿。她坦言,有些孩子的疾病进展很快,发烧两天就出现坏死性脑炎。

网络中也不乏流感重症病例的相关报道,令一些居民、尤其是家长倍感紧张。一位家长表示,自己病情好转后在家囤了七八盒抗流感病毒药物,“我家三代同堂,一共六口人,手头有药能备不时之需。”

在深圳地区,一些线上卖家提示热门药物“无法当天送达”。湖北武汉、江苏苏州等地以往每盒售价220多元的药,如今涨到了300多元,有工作人员称“卖得很好,所以卖得偏贵”。

输液室座无虚席,图文无关。/郭雪梅 摄

对于囤药现象,冀连梅提醒,在接种疫苗的基础上,就医方便的家庭不建议囤药,“万一老人、孩子病了,应该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用药。对于就医不方便的家庭,可以考虑给老人、孩子备1-2盒药,通过网上咨询等方式、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

专家强调,不是所有流感患者都需要使用抗流感病毒药,实际上,临床医生更主张为流感高风险人群用药。

这其中包括孕期女性、哺乳期女性、小于5岁的儿童(尤其是小于2岁者)、65岁及以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以及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病、癌症、糖尿病、免疫功能抑制等患者,或BMI指数大于30者。

“我最怕重症病房患者感染流感,一定要快速处理。”翟晓波表示,吃药缩短病程,能帮助高危人群避免进展为重症,降低并发症、住院率、死亡率等。

他表示,排除高危者,平时身体健康的成年人,戴好口罩、做好防护,即使得了流感,也能依靠自身免疫力康复。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抗流感病毒药都是处方药,自行用药存在风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顾为丽告诉“医学界”,部分特殊群体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比如肝肾功能异常者、老人、孕妇和婴幼儿等。

翟晓波解释,玛巴洛沙韦具有超长效的作用,药物完全代谢所需时间更长,发生呕吐、腹痛、头痛等不良反应的风险更高一些。玛巴洛沙韦的说明书就提醒,目前只批准用于5岁以上、体重在20公斤以上的儿童及成人,妊娠期妇女及哺乳母亲慎用。

“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看,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能减少不当用药行为,减少耐药病毒的产生,有利于全人类。”冀连梅说。

参考文献

1.包佳琪, 等. 流感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18.06.012.

2.Li, J.,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viral RNA shedding and evaluation of potential viral infectivity at returning to school in influenza out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with baloxavir marboxil and neuraminidase inhibitors during 2013/2014–2019/2020 seasons in Japan: an observational study. BMC Infect Dis 23. doi.org/10.1186/s12879-023-08140-z

3.Nobuo Hirotsu, et al. Baloxavir Marboxil in Japanese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Influenza: Safety and Clinical and Virologic Outcomes.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doi.org/10.1093/cid/ciz908

4.杨红茹, 等. 流感病毒耐药分子机制及现状. 中国公共卫生. 2008,24(9):1147-1149.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