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被退回多例血标本!这个科室公布5条整改措施,血标本合格率达100%!

接连被退回多例血标本!这个科室公布5条整改措施,血标本合格率达100%!
2023年05月13日 21:20 中国护士网官方网站

采血时血标本溶血原因有哪些?

如何避免无效标本?

一、出现问题

静脉采血是护理工作中一项最基本的技术操作,但往往会有多种因素导致采血不顺利,血标本出现溶血等不合格现象,严重影响血液检验的准确性,延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会给患儿带来再次抽血的痛苦,引发医患纠纷。

溶血介绍:

溶血是指血液中的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的现象。溶血情况可通过目视进行检验,并按照0~3级分级:

0级:无溶血。

1级:轻微溶血,即血清和无溶血样本相比,呈轻微粉红色。

2级:中度溶血,即血清明显变红。

3级:重度溶血,即血清呈深红色。

0和1级为可接受样本,2和3级为不可接受样本。

图1 不同溶血级别的血标本

我科为儿童综合内科, 2023年3月份送检血液标本201例,其中有3例标本因为2级溶血被退回。

为保证患儿安全,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我科室将“降低血标本溶血率”作为本月护理突出问题进行改进,取得良好成效。

二、原因分析

1.患者因素

(1)患者本身有溶血性疾病,如ABO溶血症、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心脏瓣膜病等。另外疟疾、大面积烧伤等也会引起溶血性贫血。

(2)采血前患者准备不足。剧烈活动、情绪紧张、患者血管条件差等都有可能引起溶血。另外患者年龄小,血管隐匿,依从性差,家属焦虑,不能很好地配合采血,也有可能引起溶血。

2.采血者因素

采血操作不规范、不熟悉静脉采血的流程和标准、缺乏静脉采血知识和技能的储备等,都有可能导致血标本溶血。

(1) 止血带使用不当

静脉穿刺时,止血带的使用有利于定位血管,但长时间绑扎常常导致血液浓缩,容易引起淤血、静脉扩张导致红细胞破坏。所以要求扎止血带时间不超过40秒。

(2)采血部位选择不当

不同部位的血管结构和血流速度不同,因此采血部位的选择也会影响血标本的质量。一般来说,宜选择较大的静脉进行采血操作,如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和手背静脉,血管条件不佳者可选择股静脉或者颈静脉。

避免在皮肤炎症、瘢痕、硬结等部位采血,若患者正在进行静脉输液时,不宜在输液同侧采血。

(3)静脉穿刺技术

静脉穿刺技术不过关,采血时定位不准,在同一部位反复进行穿刺,针尖在静脉内反复试探,易形成局部血肿,造成标本溶血。

(4)集血方法不当

采血时血液流速过快,血液未沿管壁流入,会引起红细胞破裂导致溶血;采血过多,引起标本-抗凝剂比例不当,导致血细胞破坏和标本稀释;采血时血液流速过慢,过度挤压穿刺侧肢体,造成血标本机械性破裂而溶血;过度颠倒摇晃也会破坏红细胞,造成溶血。

(5)采血后处置不当

长时间放置和高温环境会导致血标本中的细胞和蛋白质分解,增加血标本溶血的风险。

3.采血用品因素

(1) 容器本身问题:比如注射器和采血容器不干燥;采血管质量问题,如负压太大、负压不够、漏气或抗凝剂剂量不足、试管质量不过关等。推荐使用国际标准真空采血管。

(2)采血针头的选择不当:采血针头的直径、长度和角度等因素都会影响血标本的质量。一般来说,采用细针头、短针头和较小的角度可以降低血标本溶血的风险。

4.其他因素

(1)标本运输过程中引起的溶血。选择适当大小、材质优良、密封性良好的运输容器可以降低血标本溶血的风险;在运输过程中,血标本容易受到震动和碰撞,加速血细胞破坏;温度过高或过低也会破坏血细胞,导致血标本溶血。

(2)标本离心处理时引起溶血。离心是将血液分离成血清和血细胞的过程,但过度离心会破坏血细胞,导致血标本溶血。因此,在离心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离心速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离心。

三、我们的整改措施

1. 操作前充分评估

(1)排除患者本身疾病因素。   

(2)采血前告知血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对有特殊要求(如空腹血糖、血氨乳酸等)的血标本,护士需严格按规定执行采血操作并提前告知患者,做好采血前准备。

(3)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正确评估、选择血管是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环节。宜选择上肢静脉作为穿刺部位,避开静脉瓣,关节部位以及有瘢痕、炎症、硬结的部位。

2. 采血用具的正确选择

(1)使用国际标准真空采血管 。使用前需“三查七对”,严格把关采血管质量。

(2)采血针过粗或过细均可引起溶血,应根据患者血管情况选择适宜大小的采血针,建议儿童及血管条件差的患者使用23~25G的采血针。

(3)不同检验项目选择各自正确的试管类型。明确不同试管的采血顺序及采血要求,根据不同检验项目制定准备流程。如用采血针采血时应先采普通管,最后采抗凝管,这样采完抗凝血后可用最短的时间将血摇匀。

采血的顺序:血培养→无添加试管→凝血管→枸橼酸钠管 →肝素管→EDTA(乙二胺四乙酸)管→草酸盐-氟化钠管

3. 强化责任心,严格操作规程

1)采血时止血带不宜扎得过紧、时间过长(常规不超过40秒为佳);消毒后穿刺部位自然干燥;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2)明确评估,正确选择血管,准确穿刺。穿刺前充分评估血管,尤其对于小月龄的患者更应严谨对待,切忌盲目进针,应尽量选择粗直、充盈度较好的血管进行穿刺,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可有效避免血流不畅导致的溶血。切忌工作中急、忙、乱而影响标本质量。

(3)采血速度不宜过快,血液应沿管壁缓慢注入,血流过慢时切勿过度挤压,采血量符合检验标准,抽完后不要过度颠倒摇晃,抗凝管摇动5~8次即可。保证添加剂与标本充分混匀,避免纤维蛋白丝、微小凝块及血凝块的形成,同时避免混匀力度过大造成的血细胞损伤/溶血、血小板激活或凝血的发生。

图2 血标本混匀手法

(4)血标本采集后及时送检,切勿放置时间过长。室温下放置时间<2h,4℃ 下保存<6h。有些标本要求在30min内送检,如血气分析等。

4. 运输和检验需谨慎

(1)选择适当的运输容器。准备大小合适、材质优良、密封性良好的运输容器来保护标本。

(2)转运时避免震动和碰撞。需轻装轻卸、平稳运输,避免震动和碰撞。

(3)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保持血标本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

5.持续改进,制定标准化流程

(1)将静脉采血纳入科室教学培训中,护士长和高年资护士不定期检查护士采血全过程,予以正确指导,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技能。

(2)加强督查力度,将血标本溶血问题纳入科室质控范畴,对于薄弱人员、薄弱环节进行督查。建立血标本采集登记本、不合格登记本,定期归纳总结。

(3)制定静脉采血规范流程及血标本不合格应急预案,人人掌握。

图3 制定采集流程图和预案

四、效果评价

2023年4月1日-15日送检120例血标本,合格率达到100%,较改进前明显改善。

总之,防止血标本溶血需要从评估、采集、采血用品选择、存放及运输等方面进行综合控制。只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保证血标本的质量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不合格静脉血标本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0,43(10):956-963.

[2]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6版.北京:人卫出版社.2017.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