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例跌倒不良事件引发的护理思考和实践改善

由一例跌倒不良事件引发的护理思考和实践改善
2024年06月16日 21:20 中国护士网官方网站

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是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所提倡的,也是我们骨科术后患者一直在实施的。然而术后离床时机、方式、方法不正确,可增加患者跌倒的风险,甚至发生跌倒不良事件。如何为患者术后首次下床保驾护航,是我们临床护理人员的重要护理目标。

以下分享一例2023年12月发生在我科的跌倒不良事件。事件的大致经过为:一名55岁肩关节术后的男性患者,在术后第一天遵医嘱拔除管后,在女性陪护的陪同下,首次下床解小便,因在卫生间持续用力排出大量尿液后,出现头晕心慌不适。由于是肩关节术后第一次下床,单手无力支撑且双下肢乏力,患者跪坐在病房卫生间门口,后患者大汗淋漓,仍诉头晕心慌不适,当下测得心率51次/分,血压69/41mmHg,饱和度98%,手指血糖为7.2mmol/L,后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并给予氧气吸入3L/min。5min后复测患者生命体征正常,未诉特殊不适,医生查体示患者背部2处0.5*0.5cm皮肤破损。事件发生后,护士长即刻动态跟踪此次不良事件,并予以上报。

在护士长的领导下,我们对整个事件进行了回顾分析和一番头脑风暴讨论。通过分析近端原因,我们主要认为有三点:①患者拔除尿管后出现排尿困难,用力排尿后发生排尿性晕厥。②患者在卫生间跌倒时,女陪护工人在门口等候,无家属扶持。③患者右上肢肩袖术后,活动受限,单侧上肢力量薄弱,如厕时支撑不足。分析根本原因为①未重视前列腺疾病史患者尿管拔除后排便情况。②患者术后首次下床责任护士未进行现场陪同和指导。③未针对骨科肩袖术后病人单侧肢体活动受限制定护理流程和规范。

通过此次讨论及查阅相关文献后,我们关注到了一个名词,即排尿性晕厥。是指在排尿中或结束即刻时发生的晕厥,在发生前多无不适或仅有短暂的头晕、眼花、下肢发软等感觉,晕厥可持续1- 2min,醒后多无后遗症,但可能因跌倒而导致外伤[1]。排尿性晕厥属于反射性晕厥,其发生机制可能为:排尿时的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跳较慢、突然处于直立位、排尿后腹压下降导致静脉回流减少,引起一过性脑供血不足[2]。排尿性晕厥与神经机能调节相对较差的基础疾病有一定关系,如神经衰弱、心动过缓、血压偏低或高血压等[3]。这是一个之前我们在实施预防跌倒措施时所忽视的问题。而且,对于有前列腺相关病史的患者,是否应该早期拔除尿管,及拔除尿管后如何解决患者排便难的情况有了新的思考。更加坚定了我科护士必须做好术后患者首次下床的现场陪同及指导的决心。也让我们意识到了,为我们运动医学亚专科的各类肢体功能障碍或活动受限的病人,制定首次下床的护理流程和规范,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在患者下床前,我们该做好如下准备:①评估首次下床时机,即患者首次下床活动前需要医生评估病情,病情允许时可由护士进行床旁指导。②在做好多形式预防跌倒宣教的同时,护士可联合健康教育手册对患者进行一对一床旁指导,并鼓励照顾者共同学习。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早期下床活动的定义、重要性、安全性、可行性、活动计划、注意事项、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以及术后早期关节活动度练习、下肢肌肉力量练习的重要性。③做好方法指导:首先教会患者支具的佩戴及助行器的使用。其次,做好床上活动准备。指导患者熟悉下床活动的动作,“摇高床头躺卧—床上坐起—床边双腿下垂坐起—床旁站立—原地踏步—平地行走”。每个过程均需保持双眼平视,下颌稍内收,保持3-5min。④做好病情观察:护士及陪护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在此过程中有无头晕、心悸、胸闷、气急、大汗淋漓等症状。如有不适暂缓下床。

当患者成功第一次下床后,我们仍不可掉以轻心,可帮助患者做平衡测试,如坐位平衡、站位平衡,动态平衡等。和家属特别强调有效陪护的重要性,并教会患者,万一发生跌倒事件,重点要保护头部及患肢等,并对跌倒高风险患者做到每班交接,防范于未然。

首次下床活动流程图:

后期,我科将针对专科跌倒风险点,来对每一类病种的患者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加强预见性护理,形成标准化框架和流程。此次跌倒不良危机事件,我们处理得当,化危机为我们改善护理质量的转机。促使我们更注重护理人文建设,细化人文关怀措施,为患者提供更人性化,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赵君兰,胡凯利

参考文献:

[1].金柏昌.12例排尿性晕厥致跌倒颅脑损伤分析[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4,29(03):271-272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