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炎患者的营养管理

重症肺炎患者的营养管理
2024年12月28日 21:20 中国护士网官方网站

重症肺炎患者营养管理包括组建团队、营养筛查与评估、营养需求、营养干预、营养监测和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

1. 组建团队:

   - 组建由护士、医生、药剂师和营养师组成的多学科营养治疗团队。

2. 营养筛查与评估:

   - 使用危重症营养风险评分表或营养风险筛查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

   - 采用主观整体评估、全球领导人营养不良倡议等工具进行营养评估。

3. 营养需求:

   - 确定能量需求的方法:首选间接测热法,缺乏间接测热法情况下,基于体重估算能量需求,按104.6-125.5 kJ/(kg-d)估算;机械通气患者可用肺动脉VO₂或呼吸机VCO₂估算能量需求;每周至少重新评估1次能量消耗。

   - 蛋白质需求量:按照1.2-2.0g/(kg-d)估算,并对蛋白质供应的充分性进行持续评估。

   - 在病情稳定情况下,尽早应用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某些特殊营养物质(如谷氨酰胺、鱼油、精氨酸、核苷酸等)。

4. 营养干预:

   - 采用五阶梯营养治疗:饮食+营养教育、饮食+口服营养补充、肠内营养、部分肠内营养+部分肠外营养、全肠外营养。当下一阶梯不能满足60%目标能量需求3-5d时,应选择上一阶梯。

   - 饮食建议:少食多餐,增加深色蔬菜、水果及豆类等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硒等抗氧化匀浆饮食的摄入;合并胸腔积液和脓胸患者,建议进食高能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饮食。

5. 肠内营养:

   - 评估:实施肠内营养前使用急性胃肠损伤分级系统评估患者的胃肠道功能。

   - 时机: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24-48 h内启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待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尽早开始。

   - 途径:首选经口进食,摄食少于推荐目标需求量60%时,给予口服营养补充(1673.6-2510.4 kJ/d),不能经口进食,预计肠内营养时间4周者经内镜进行胃或空肠造瘘术;对喂养不耐受,存在机械通气等高误吸风险的患者,采用幽门后喂养(留置鼻肠管)。

   - 配方:首选标准整蛋白配方;胃肠不耐受患者,选用短肽类或氨基酸类配方;需限制容量的患者,采用高密度营养配方;存在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采用糖尿病特异性配方;呼吸功能不全患者,选择高脂肪、低糖类配方,但不推荐用于伴有高碳酸血症的患者;富含纤维的配方可用于老年患者及肠道缺血风险较低的患者,特别是有腹泻迹象的患者。

   - 喂养方式:推荐使用营养输注泵进行持续喂养,喂养时床头抬高30°~45°(俯卧位通气抬高10°~25°)。

6. 肠外营养:

   - 时机:当肠内营养仍不能满足60%目标需求量时,多学科团队应予以补充性肠外营养;在口服和肠内营养禁忌情况下,肠外营养应在3-7d内实施,高营养风险患者48 h内启用全肠外营养。

   - 病情稳定后,给予滋养性肠内营养,逐步过渡至正常;对生命终末期重症肺炎患者进行肠外营养可能有害,应避免采用。

   - 途径:需持续多日或高渗透压(>900 mOsm/L)制剂,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输注,优先使用PICC;低渗透压(≤900 m0sm/L)可短期使用外周静脉通路。

   - 配方:采用个体化的全合一制剂取代多瓶输注,优先使用工业化多腔袋。

   - 输注方式:使用静脉输液泵,速度不宜超过200 ml/h,持续输注12-24 h,避免过快输注。

7. 营养监测:

   - 营养支持一旦开始,每日监测营养支持的耐受性和并发症,若出现腹泻、腹胀、误吸、血流感染等症状时,积极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

   - 常规监测血糖,肠内营养前2 d至少每隔4 h测量1次,血糖保持在7.8-10.0 mmol/L。

   - 接受管饲的无症状患者,不常规监测胃残余量,对误吸高风险或腹部有病理症状的患者,需测胃残余量和腹内压。

   - 常规监测液体出入量及某些实验室检查,如血清电解质、葡萄糖、钙、镁和磷酸盐水平等。

8. 健康教育:

   - 鼓励患者适当进行运动锻炼,以提高营养治疗效果,并刺激食欲。

   - 指导患者出院后继续营养支持,对存在营养不良、有≥2种慢性疾病患者,出院后应继续进行营养干预;对有营养风险患者,出院后可继续使用口服营养补充或个体化营养治疗。

引文来源:游俊杰,刘波,陈梦玲,等.重症肺炎患者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护理杂志,2024,59(13):1616-1623.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