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家庭作业,是为了让孩子更好赢在起跑线

减少家庭作业,是为了让孩子更好赢在起跑线
2024年05月31日 11:43 辰龙军事

图为学生手工活动

5月21日,在永新县实验小学开展了“成长路上我和你”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不仅帮助学生认识和表达自我,还让他们认识到心理健康的意义,了解了管理情绪的重要性,学习了情绪调节的技巧。

在“双减”政策实施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教育改革的焦点之一。焦虑、自我否定和沉迷网络等心理问题,曾是青少年成长路上的绊脚石,而“双减”政策的实施,正是为了移除这些障碍,让学生能够在更健康的环境中成长。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政策不仅改变了课堂,更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预防青少年心理危机事件上,有“拔河”和“决堤”两大理论。“拔河”就是在发现学生负面情绪后,家校合作帮助学生走出绝望,“决堤”则是及时疏导负面情绪,防止心理“决堤”。

图为学生科技比赛

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发布的分析显示,有45.0%的小学生作业量减少,这一变化在西部地区尤为明显,占到了48%。与此同时,58.2%的小学生、54.2%的初中生认为体育运动时间相较于上学年更多,这一变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双减”起到的最显著作用,就是减少“死学习”和“多作业”,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发展多维度爱好。《报告》中提到,近三分之二的小学生发展兴趣爱好的时间增加,这不仅丰富了课余生活,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报告》指出,“双减”政策的实施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密切相关。认为作业量更少、运动和发展兴趣爱好的时间更多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更高,抑郁风险检出率明显降低,有效控制了学生心理“决堤”的发生。

“双减”在减轻学生压力,增加兴趣爱好,提升心理健康的同时,也要求学校方面作出与之相匹配的教育新模式。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高级语文教师贺国卿提出,在“双减”背景下,课堂改革应从五个方面进行:转变课堂教学理念、转变师生角色地位、改变学习方式、改变教师教学行为和改变课堂评价。

图为学生课外活动

贺国卿认为,课堂应从教师主导的讲授转变为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师生关系要做到及时认识转变,老师不再是学习的主导者和讲授者,改变备课、讲课和作业布置的方式,变“教”为“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先学后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

学生主动性提升,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总结、延伸能力,在互动和引导的过程中,也提升了学生的分享欲和交流欲,老师和学生关系好了,学习的气氛浓厚了,更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而这其中,如何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教育之路,也是学校需要思考的方向。“双减”的意义,就在于将教育回归本质,在教育的本色上发展出特色。1月4日,长沙市开福区教育局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长沙市开福区四方坪小学立足学生特点,构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方寸‘实验室’”,并加强与科技馆、图书馆等结合,实现“校内+校外”学习的环境模式,培养学生的课外实践和动手能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而在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第三小学则从学生兴趣方面入手,坚持科普教育“双走进”,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各级青少年航模比赛、创客比赛等活动,通过多样化的兴趣爱好,提升学生全面素质。在“双减”政策的推行下,学生有了更多自我展示和发挥的空间,对于建立自我认知、引导健康心理有着不可或缺的助力。

图为教师授课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业压力,还为他们提供了更多探索自我和发展兴趣的机会。学校应积极探索适宜学生发展的教学思路,将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心理健康相结合,构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特色教学体系。

“教育的艺术在于引导,而不在于强制。”在“双减”政策的引领下,我们的教育正逐步回归本色,通过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我们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创造了空间,也为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学生们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和谐、充满爱的成长环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