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加速迭代,AI跨界融合,正谱写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新篇章。北京时间9月17日,元保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开递交了上市招股书,拟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定为“YB”,本次IPO发行由高盛、花旗、中金、老虎等知名投行联席承销。
2018年以来,我国保险机构相继提出全面数字化转型战略,且与互联网头部公司开展战略合作。保险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使得保险服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线上投保、智能客服、快速理赔等各个环节都更便捷高效。科技不仅重构着保险全流程价值链,也迎来了一批以技术为底色的互联网保险科技企业的上市热潮。
作为一家成立仅5年的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元保之所以能够快速跻身互联网保险第一梯队,核心在于其凭借独特的“AI+保险”模式,精准把握了普惠健康险这一增量市场。招股书显示,元保2021、2022、2023年的营收分别为人民币3.85亿元、8.50亿元和20.45亿元,年度增长率分别为121%和141%;同期,元保的归母净亏损分别为12.18亿元、4.35亿元和3.33亿元,元保2021年调整后的净亏损为4.42亿元,2022年和2023年调整后的净利润分别为1875万元和2.03亿元。此外,刚刚过去的今年上半年,元保的营收再度较去年同期保持稳步增长,达到15.2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75亿元。
AI助力业务与服务创新,
重启增长发动机
从近5年保费增长趋势来看,全行业保费规模增速的拐点在2020年出现,这一年的增速放缓打破了此前势如破竹的趋势。当然,背后原因离不开外部大环境的影响,以及监管为引导市场健康发展而作出的必要调控;但从保险业自身发展的角度看,其未能与时俱进契合市场需求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如果从产品角度分析,市场上寿险、年金险、健康险的收缩较为明显。随着各保险机构推出的产品越来越“卷”,曾在2018—2020年期间创造巨大增长动能的健康类互联网保险产品,其利润空间也在不断压缩。
与此同时,金融行业是知识密集型和专业密集型的行业,由于产品复杂及服务流程复杂等原因,其科技改革阻力较大,这也导致长期以来该行业数字化程度较低,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用户体验欠佳。
保险机构一方面需要依托数字化控制成本,争取更多利润空间,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数字化实现业务创新升级,重启增长发动机。在高质量增长、业务创新与服务智能化等诉求的多重驱动下,以AI为核心的保险科技正在全面赋能保险产业链,推动保险保障类型、产品内涵、业务模式、行业生态发生根本性变革。
元保就诞生于该背景之下,并快速成长为业内领先的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创立之初,元保便汇聚了来自清华北大的博士精英组建AI研发团队。招股书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元保员工总人数430人,研发人员267人,占比62.1%。团队不断努力的目标是使机器具有以前只有人类才有的能力,并将其在保险场景中拆分为感知、理解、推理和表达四大维度,这也进一步构成了智能服务的核心框架,让客户在保险业务链的每个环节都有更好的体验。
2020年公司成立不久,元保便迅速布局智能客服系统,实现了7*24小时服务,响应时长缩短至100毫秒以内,有效替代了50%以上的重复性客服工作。此后,该智能客服系统通过深度整合AI大模型技术,实现了理解力、表达力和专业力的显著提升。
其实,保险的数字属性是与生俱来的。对于保险而言,数字化与其说是转型,不如说是一种回归,因为AI和数字化并不仅仅是简单地解决技术问题,而是通过更好地解决技术问题,让机构更好地服务客户,让客户享受到更优质的保险服务。
科技让保险更普惠,
最需要保障的老百姓也买得起
国家卫健委近日发布的年度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90575.8亿元,首次突破9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了6.2%。其中,个人卫生支出占比27.3%,政府卫生支出占26.7%,社会卫生支出占46.0%。2023年人均卫生总费用6425.3元,以个人支出占比27.3%计,人均个人支出约1754元。
值得注意的是,个人卫生支出占比近年来逐年小幅下降,2023年相比2013年的33.9%下降了6.6个百分点。其背后,离不开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支持和鼓励商业保险机构积极参与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服务国家医保治理。当前,重疾险、百万医疗险和惠民保险共同建立了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减轻了老百姓看病的负担。
作为医疗服务的主要购买主体,基本医保支出压力不减,而商业健康险近年来虽然发展迅速,其赔付却仅占直接医疗支出的7%。在此背景下,百万医疗或将成为医疗保障新标配,而保险机构如何加大健康保险产品供给端改革,不断强化老年人群、慢病人群、新市民等细分人群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研发工作成为重点发力方向。
结合上述数据特点,业内专业人士认为,百万医疗险投保门槛低,是很多人都需要的基础保障。而重病一旦发生就是每个家庭的不可承受之重,因此百万医疗险应该作为基础保障来推广。元保理赔用户里的70%均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尤其在农村,如果不是有保险很多人都会放弃治疗,所以在大病来临时真的是保险助其延续了生命,守住了家庭。
科技与互联网的携手,也进一步推动了健康险的发展。《2023年中国互联网保险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重疾险是2023年持有率最高的产品,有60%的受访者持有,并以高收入、高学历、高城市等级的“三高”人群为主要群体。除重疾险外,商业医疗险、惠民保等健康险产品持有率也较高,分别为44%和30%。
这一数据也表明,医疗险、惠民保等产品还有很大的空间向更为广泛的群体下沉。毕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21691元。如果保险能够更普惠,下沉群体也会愿意花小钱撬动杠杆守护整个家庭的完整与幸福。
好在互联网的核心就是普惠,尤其体现在保险的价格更实惠,科技的降本增效让投保门槛更低,让更多人买得起;其次,四通八达的互联网销售网络可以让大山里的人也接触到保险,投保不再受地域限制,惠及更多需要保障的普通老百姓;此外,科技拓展了可保边界,智能风控模型能将此前投保受限的老年人、带病体等特殊人群纳入保障。
中国的医改越深化,越需要商业健康保险大力发展。作为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普惠型的医疗险一直都是可以持续挖掘和创新的蓝海市场。事实上,这也是元保作为一家科技驱动型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持续努力的方向。
对于元保来说,其在推动普惠健康险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独有的护城河,更通过科技力量有效惠及了传统保险无法覆盖的低收入人群、老龄群体和带病人群,在促进市场活力与多样性的同时更保障了民生福祉,之于用户、之于社会,这蕴含了无法衡量的价值。
不忘保险初心,
服务好客户才是真谛
在当下,AI和人工智能改变的不仅仅是底层技术的逻辑,更包括了经营管理、企业文化,乃至价值观。这对于企业而言,不仅要有清晰的战略,更要有将其执行的坚定。
保险作为一个既能“利己”又可“利他”的金融产品,只要找准发力点,其未来的增长空间依然不可估量,只不过目前遇到了一些发展瓶颈需要突破。例如,保险行业一直存在产品同质化的情况,用户往往无法获得真正适合自己的保障,这也为日后其出了事故无法理赔而埋下对行业负面的偏见。
过去在传统“人海战术”的增长模式下,代理人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这个问题并不凸显,但在人海战术难以为继、大众保险意识逐步提高且互联网信息格外透明的今天,产品同质化已成为影响行业增长的掣肘。
科技则是破局的关键点,为帮助消费者匹配到最合适自己的产品,元保是这样做的:在产品设计环节,通过对产品条款的灵活组合和基于智能风控的精准定价,实现产品的个性化定制,极大丰富保险产品库;在线上营销场景,能精准地将用户需要的保险以其感兴趣的方式呈现,让对的保险找到对的人;在客户运营、客户服务等场景,积极探索实现基于用户画像提供个性化、精细化的服务。
日前,在外滩大会上,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见解论坛上表示,AI赋能保险业的进程也伴随着一系列风险、挑战。“科技日新月异,如何保持技术的敏感度,并将新技术快速转化为业务优势,是严峻的挑战。这要求保险公司不仅要加大研发投入,更要有灵活的组织架构,通过跨部门合作形成持续创新的能力;其次,如何确保个人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也是当前大家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三是科技赋能保险业的背后,是对既懂保险又精通技术的复合人才的迫切需求,构建多元化的人才队伍将是保险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科技赋能保险业的路的确还很长,但元保以其前瞻性的科技视野和深耕保险行业的匠心精神坚实踏出的每一步,都是为了服务好更多普通老百姓。在此过程中,这些极具开创性的探索与实践,也成了行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值得参考的榜样。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