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白/文“酸辣粉里没有粉”的热搜,最近被辟谣了。
11月18日,武汉市东西湖区市场监管局发布通报称,良品铺子桂香坚果藕粉、酸辣粉检出成分与配料表一致,举报人反映的问题不成立。此前不久,有打假网红发布视频称“良品铺子产品配料表造假,酸辣粉里没有粉,藕粉掺杂木薯淀粉”,一时引发全网关注。
在通报发布之后,良品铺子回应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受到严重影响”。的确,在消费企业最为看重的“双11”大促期间经历这样莫须有的品牌冲击,对企业经营业务的伤害可想而知。有媒体估算,叠加“双11”和零食行业年底消费旺季的因素,在这场风波中,良品铺子直接经济损失至少超过亿元。
职业打假人最初以揭露虚假信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形象出现,一定程度上扮演了游侠的角色,赢得了公众的支持。他们也确实解决了一些以往未被重视的市场诚信问题。
可近年来,职业打假人开始“变味”,涌现出越来越多所谓的“打假网红”,故意和商家、执法部门制造冲突而获得了“泼天流量”。为了流量,他们甚至通过拼凑、剪辑视频和图片的方式捏造事实。他们的目的也早就不是所谓的“惩恶扬善”,而是为了获得流量红利以及灰色收入。打假网红“铁头”,前不久就因为涉嫌敲诈勒索而被警方立案调查。
打假网红翻车之后顶多是人设“塌房”。可那些被打假网红盯上的中小企业们,所受的伤害却是难以估量的,甚至还有可能是灭顶之灾。
从一家地方小店成长为全国头部零食品牌,良品铺子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中国新零售行业快速崛起的缩影。如果确实是因为企业自身问题而引发舆论关注,那挨点批评、打点板子也并不冤枉。可是,如果企业也是打假网红追逐流量的受害者,那么可能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如何建立一个让企业家敢投入、能发展的舆论营商环境?
事实上,屡屡翻车的打假网红,也只是近年来民营企业遭受舆论压力的一个来源。这几年来,遭遇“网暴”的企业和企业家很多,形式也各式各样。
从被打假网红威胁“每天举报你2个产品”的良品铺子,到上半年被“网暴”的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在舆论场中,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正因为“按键伤企”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这种现象之所以频频发生,是因为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追责情形少。
如果不能消除这些“按键伤企”事件,那么受伤害的,绝不止于良品铺子。而且,舆论环境越复杂,市场监管和企业面临的挑战就越大。制止“按键伤企”、维护良好的营商环境已经势在必行。
今年7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利用网络暴力侵犯企业合法权益典型案例。案例涉及利用网络敲诈勒索企业、损害商业信誉、寻衅滋事等罪名,传递出依法严惩网暴伤企犯罪的强烈信号,也为企业网络营商环境的优化打下了法治基础。事实上,从这一次监管层面的及时回应来看,也有效遏制了“按键伤企”影响的进一步扩散。
当然,对于企业来说,网络环境对其生存状态的影响也日益增大,企业必须尽快适应和调整战略方向。特别是那些面向消费、民生的行业,要想经得起外界的质疑乃至“挑剔”,企业必须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优化管理流程,不断提升自身的品牌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的舆论环境和市场挑战。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