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来了!如何加强大湾区的互联互通?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来了!如何加强大湾区的互联互通?
2019年02月18日 22:28 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华清 2月18日下午,粤港澳大湾区人民翘首以盼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终于公布。

从空间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省的9个城市和港澳两个城市,总面积达到5.6万平方公里,这11个城市已经在交通运输、人才、信息和自然资源配置方面达成了一定程度的联通,但要建设形成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势生活圈甚至支撑“一带一路”的建设,大湾区需要进一步加强互联互通。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成为一个章节的内容,其中包括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

交通运输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如何更好地开发、管理珠三角港口群成为湾区未来发展的一个探索。纲要提出,支持香港发展船舶管理及租赁、船舶融资、海事保险、海事法律及争议解决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并为内地和澳门企业提供服务,广深则要与香港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增强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离不开航空运输。纲要提出,香港作为国际航空枢纽,要强化航空管理培训中心功能,而广深机场的国际竞争力要进一步加强,澳门和珠海机场功能要更完善。纲要已经明确提出支持香港机场第三跑道建设、澳门、广州和深圳机场要改扩建,推进广深临空经济区发展。

港口、航空的建设,助力大湾区的国际化发展,大湾区如何跟周边省区勾连,也是未来发展的思考点。纲要提出:“推进赣州至深圳、广州至汕尾、深圳至茂名、岑溪至罗定等铁路项目建设,适时开展广州经茂名、湛江至海安铁路和柳州至肇庆铁路等区域性通道项目前期工作,研究广州至清远铁路进一步延伸的可行性。有序推进沈海高速(G15)和京港澳高速(G4)等国家高速公路交通繁忙路段扩容改造。”

这些措施或许极大地便利湾区及周边人民的生活。2018年粤西才开通高铁,极大缩短湛江、茂名到广深的时间,也给到广深务工的广大粤西人民节假日返乡、返城务工提供了更多元的交通选择。京港澳高速的扩容改造,增强广东省与北方城市的联系。

考虑完大湾区的外部交通,再来看内部交通。湾区城际快速交通网络以高铁、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纲要提出“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未来会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完善大湾区铁路骨干网络、规划珠三角主要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深中通道、虎门二桥过江通道、莲塘/香园围口岸、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横琴口岸(探索澳门莲花口岸搬迁)、广深港高速铁路西九龙站等新口岸项目的建设也被提上日程。

客货运输方面,纲要指出要推进大湾区城际客运公交化运营,推广“一票式”联程和“一卡通”服务,加快发展铁水、公铁、空铁、江河海联运和“一单制”联运服务。

信息基础设施

交通上的联通是有形的联通,无形的信息联通同样需兼顾。纲要提出要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群和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

大湾区内数据传输能力会进一步的提升,纲要提出推进粤港澳网间互联宽带扩、推动珠三角无线宽带城市群建设、实现免费高速无线局域网在大湾区热点区域和重点交通线路全覆盖、实现城市固定互联网宽带全部光纤接入、建设超高清互动数字家庭网络。

城市生活方面,要建设互通的公共应用平台,推进电子签名证书互认工作,推广电子签名互认证书在公共服务、金融、商贸等领域应用,推动大湾区电子支付系统互联互通,推动降低粤港澳手机长途和漫游费,积极开展取消粤港澳手机长途和漫游费的可行性研究。

能源安全保障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期许不止停留在经济层面的腾飞,生态环境的保护、宜居城市的建设也在考虑范畴,湾区的互联互通中,能源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或许是影响最深远的。

纲要指出,要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结构和布局,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给体系:加快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有序开发风能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不断提高清洁能源比重。

能源储运方面,纲要指出,要加快推进珠三角大型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统筹推进新建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和扩大已建LNG接收站储转能力,扩大油气管道覆盖面,提高油气储备和供应能力,在广州、珠海建设国家煤炭储备基地,研究完善广东给港澳输送能源。

相对煤炭等能源,粤港澳大湾区的水资源更为丰富,水资源的安全保障,成为能源安全保障体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纲要指出,要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制定珠江水量调度条例,严格珠江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加快推进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和对澳门第四供水管道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和备用水源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及环境风险防控工程建设,保障珠三角以及港澳供水安全;加强粤港澳水科技、水资源合作交流。

除了要利用水资源,也要防范水灾。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暴雨季节城市多地易发生水淹。纲要指出,强化城市内部排水系统和蓄水能力建设,建设和完善澳门、珠海、中山等防洪(潮)排涝体系,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