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禁塑”如何走出一刀切

评论 | “禁塑”如何走出一刀切
2019年09月14日 11:01 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报 吴晨/文 9月9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再次提出治理塑料污染这一环保课题,特别提出要“有力、有序、有效”。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举措,在实施中如何才能做到“有力、有序、有效”,同时构建长效的治理机制,并采用科学合理的衡量标准,而不是一刀切“禁塑”,值得思考。

由于很难降解,塑料一旦成为污染治理非常难,只要看一下全球海洋中塑料污染给鱼类带来的致命危害就知道了,所以全球都意识到要从整体上减少塑料的使用。作为一项重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有策略有抓手,在能够容易取得成效的领域推广,有力减少塑料的使用量;由政府制定法规和制度,有序减少塑料的使用量;同时从环保的总盘子去衡量,有效减少塑料带来的污染。

首先,要有力减少一次性塑料用品的使用。麦肯锡2016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一次性塑料用品的价值每年高达800-1200亿美元,鼓励减少一次性塑料产品的使用,会大大减少对塑料的需求。哪里一次性塑料产品使用最多?酒店提供的一次性牙刷和梳子就是一个例子。去欧洲旅行的人会发现,欧洲酒店早就不提供一次性的牙刷或者梳子。客人一开始可能会觉得不方便,但是无论从品质还是环保的角度,自带洗漱用具都可以减少浪费和污染。广州市9月1日也开始规定,星级酒店不得提供一次性牙刷和梳子之类的生活用品,推广可循环使用的旅行套装用品的销售,鼓励旅客自带洗漱用品。这是很好的开始。

其次,需要有序加强塑料的回收,鼓励再生塑料——也就是回收塑料——的使用。只有提高塑料的回收利用才能建立整体减少塑料使用的长效机制。

目前全球塑料的回收率大概只有15%。根据咨询公司埃森哲的预测,如果能够大幅增加塑料瓶等塑料包装的回收率,到2040年全球石油和天然气(也就是制造塑料的原材料)需求的年增速会从1%下降到0.5%。

但是因为油气市场的价格波动频繁,再生塑料的使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石油价格,当原油价格高企的时候,清理回收再生塑料的成本低于生产原生塑料的成本,再生塑料被广泛应用;但当油价低迷的时候,再生塑料则会因为成本压力而被弃用。

鼓励回收,政府政策就需要打破对价格杠杆的依赖。以回收塑料瓶包装为例,在美国加州,政府直接向每个塑料瓶征税,同时在超市门口设置回收机器,鼓励消费者主动回收。将塑料瓶投入机器后每个瓶子还拿到几分钱的收入,总有精打细算的人不会浪费这种可以回收的“塑料税”。这种政府主导的方式,除了铺设回收的基础设施之外,也可以确保塑料瓶的回收不会受原油市场价格波动影响。

政府在推广再生塑料的使用上也有一系列工作可以做。首先,需要对再生塑料作为食品或饮料包装引入明确的安全标准,打破老百姓对再生塑料使用的疑虑。其次,可以给企业使用再生塑料一定的鼓励甚至补贴,让企业在选择使用再生塑料时不会因为成本望而却步。第三,可以多鼓励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再生塑料使用的状况,让再生塑料的使用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项任务。

最后,减少塑料污染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环境保护,因此需要科学有效地评价塑料的污染,尤其是综合评判塑料替代品的环保足迹。塑料包装的替代品可能是棉布袋、铝罐、纸箱或者玻璃器皿,但是在评价这些替代品时,需要考核它们各自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消耗能量和水的指标,和原生塑料以及再生塑料做对比。减少塑料污染不能一刀切,不能为了禁塑而禁塑,要全面评估,才能收到环保的综合效果。只有把“有力、有序、有效”变成实际操作的指引,才能真正拥抱拥抱绿色生活。

(作者系《经济学人·商论》执行总编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