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V型”反转背后的X因素

制造业“V型”反转背后的X因素
2020年04月03日 20:05 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李紫宸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PMI(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采购经理指数)大幅反弹到荣枯线之上。其中,制造业PMI从35.7上升到52.0,非制造业PMI从29.6上升到52.3,综合PMI从28.9上升到53.0。

尽管PMI重回荣枯线之上,通常意味着经济进入景气的区间,但基于PMI是环比的数据,官方和市场的观点倾向于认为,对于3月份的PMI需要审慎解读。对此,国家统计局表示:“3月份采购经理指数回升至临界点以上是2月份大幅下降后的反弹,更多反映的是一半以上的调查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比上月有所改善,并不能代表我国经济运行已恢复正常水平。"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主任蔡进就3月的PMI表示,PMI52在一般的概念来讲是进入一个景气区间,但是并不能够用一个月的52 来确定中国经济是不是已经完全恢复,进入到景气运行区间。从当前实际运行和数据中还能反映出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这主要表现在国内中小企业的复苏程度,以及国际经济和贸易的情况。

经济观察报记者获得的信息显示,无论是制造业PMI,还是非制造业PMI,因疫情影响,眼下不同细分行业的景气程度和复苏的进度呈现出较大的分化,因此,但凭某一个细分行业的状况,并不能判断整体经济的变化。

而预判中国经济的持续性修复,恐怕还需要观察海外的疫情进展。毕竟,在全球的产业链分工中,中国既是最重要的生产国,也是主要的消费市场,无论在哪一端,中国和全球市场互相都无法分割。

PMI52隐含的不确定

中国官方PMI由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两家机构的名义对外发布,2018年开始包括制造业PMI、非制造业PMI和综合PMI产出指数三大类。

一般来说,PMI位于荣枯线之上,表明出现经济扩张的讯号。但如果对照上个月,因疫情影响,制造业PMI跌至历史性的35.7,此番重回50以上恐怕需要慎重对待。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主任蔡进对此解读称:PMI52 在一般的概念来讲是进入一个景气区间,但依然不能够用一个月的 52 来确定中国经济是不是已经完全恢复,进入到景气运行区间。

蔡进认为,从当前实际运行和数据中还能反映出三个不确定性因素。

首先,本月 PMI 52 是基于上个月基数较低的基础之上所形成的。这一方面反映出中国经济确实是在快速恢复,另一方面因为2月的基数低,3月份数据快速回升的话还是要考虑上个月的基数情况。因此不能简单的把PMI52定义为中国经济进入景气运行区间,它依然还是在一个恢复的过程中。

其次,从需求看,内需恢复的还不错,出口需求虽然有一定的增长,但只是回落的速度放缓一些,依然还只处于46的位置。事实上,中美贸易摩擦后的出口指数一般都是保持在 47、48 的位置,有时还能突破50,本月的46的数字证明,疫情带来的影响是比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还要深。

蔡进判断,出口带来的不确定性在未来至少1-2个月内恐怕还很难解决。

再者,值得关注的是中小企业的复工进展。统计局公布的PMI分项数据显示,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2.6%、51.5%和50.9%,比上月回升16.3、16.0和16.8个百分点。

在蔡进看来,现在看起来虽然小企业也在逐渐复工,但还是明显偏弱,尤其是小企业的需求还是偏弱。这实际上涉及到供应链的问题,还需要供应链的传导、协调机制推动小企业订单的增长。而只有小企业的订单出现增长,需求才 能真正惠及底层,市场才能真正迎来活跃。

从这个角度讲,全产业链的恢复是至关重要的,其恢复的程度还需要持续的观察。事实上,从国内到国外,从政府到市场,从宏观到微观,谈的都还是产业链。“所以说现在单独说 某一个产业复产复工,这个是没用的,必须是全产业链复工才是关键。3月份的指数之中,最需要盯住的是全产业链的恢复,这个月还是有这个趋势的。”蔡进在日前举办的中采 PMI 电话会议上说。

蔡进在上述会议上提到,现在制造业 PMI 中 21 个行业都是回升的,不过非制造业中,很多终端需求并没有开始回升,或者在低位运行,比如餐饮业,这个行业拉动需求上万亿,还无法替代。所以这次要抓住的在于全产业链的一种 恢复,它不是某一个或者某几个行业的恢复。

对于最新出炉的PMI数据,券商持有类似的论断。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认为,官方PMI的大幅回升,主要原因一是PMI属于环比指标,反映样本企业生产经营相比于2月的变化,在国内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后,3月复工复产加快,整体经济相对于2月出现扩张,而50是荣枯线,因此3月官方PMI能够回升到50以上。

但李奇霖认为,官方PMI的调查样本中,国企、央企的权重较高,这些企业比民企更快复工,因此全社会经济扩张的速度并没有PMI反映的这么快。

李奇霖表示,发电量、客运量、钢材库存等指标都显示,经济依然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国家统计局也指出了这一点。因此,不能对3月PMI数据做过度乐观的解读,后续应继续跟踪高频数据,观察复工复产和需求的变化。

事实上,从制造业PMI的一些分项,也能看出目前经济依然羸弱的局面。这其中涉及两项数据,一是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从51.4和44.3,下跌到45.5和43.8。李奇霖认为,相比于环比的生产和需求分项指数,价格指数更能够真实反映经济的供需情况,目前两个价格指数都出现回落,表明经济并不强劲。二是产成品库存指数,从46.1上升到49.1,说明库存仍在被动地累积。

天风期货宏观经济研究组蒋东义在4月3日向经济观察报分析认为,PMI是环比指标,2月那么低,3月反弹并不能说明经济全面好转。目前全球疫情好转还没有见到明显迹象,不排除疫情持续时间持续较长的时间。

解剖PMI,那些好的和坏的

3月份制造业PMI从上月的35.7上升到52.0。

作为中国采购经理指数独家运营机构,中采咨询在分析3月份制造业PMI时对各个细分行业进行了分解。经济观察报获得的信息显示,根据分解的情况看:

在制造业各细分行业中,汽车行业表现“非常好”,此外表现“非常好”的还有电子通信计算机。

事实上,在上述机构在做PMI数据采集调查的中间,一度怀疑这个行业数据,但经过核实,最终认为情况属实。从大行业来看,计算机是中国制造业当中的第一大行业,全称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排行第二的是农副和汽车。

中采咨询、中国 PMI 分析小组相关负责人认为,这表明,电子和汽车消费是稳的,其它的其实真的不用太担心,会被带起来,,尤其是汽车已经好了这么长的时间,它的回升会让制造业多一些底气。

中国乘联会在3月中旬发布的数据显示,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仅为25.2万台,同比2019年2月下滑了78.5%。目前,3月的数据尚未发布,但根据市场预计,数据依然不会好看。这看起来似乎与PMI数据分道扬镳。

对此,上述负责人解释说,PMI 数据是领先的,从订单到销量需要 3 个月。预计3月之后, 4、5 月份汽车销量应该是持续好转状态。同时,汽车的产业政策持续在出,对健康的重视也会带动一部分家用汽车的销量,预计4月份汽车的销量环比会上升,但同比不好说。

另外一个是铁路船舶,虽然占比比较小,但上个月就很好,也是所有的行业里面最高的一个行业。

上述中采咨询负责人表示,这是因为这个行业从来就没有停顿过,跟军工有关系,也表明“大制造没停”。此外,设备类,通用和专用都表现得非常好,恢复得算在各个行业当中是属于比较快的。

原材料表现相对比较弱势——除了化学,上述中采咨询负责人表示,这是因为化学有一部分是供药的,包括疫情期间最重要的物资之一口罩的材料,都在这一行业里头,包括化纤,这几个行业都比较好。原材料除了化学之外,其它的都很 一般。原材料表现不好在于,价格在下降,同时库存还处在高位。

对于消费大类,中采咨询负责人认为,终端消费还没有完全的恢复。这其中,食品饮料属于必需品,波动不大,最差的是服装,这明显受到疫情的制约。

中间品中,纺织是停顿的,原因是没有人需要,是疫情期间表现最差的行业。上述人士补充认为,近期爆出的中国轻纺基地之一绍兴柯桥的出口严重下滑,有观点据此认为,中国出口命悬一线,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上述负责人认为,在这种情形下,纺织的惨淡是必然。但这不能代表出口的全部。还要看汽车这样的大产业,不能以偏盖全。事实上,纺织和木材是在制造业当中表现最弱的,等带了开学季,造纸印刷可能很快会好起来。

对于非制造业。表现最突出的是土木工程,比往年均值还高 0.1,这表明其回升力度强健,基建是主要的推手。其他高于往年均值的还有道路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邮政业,这表明所有的物流业已经负荷全满,事实上,物流高于往年均值超过 10 个百分点,说明这个月不单是状况转好,而且是超负荷运转。

上述中采咨询负责人分析说,疫情之后复产率还会进一步回升,生产往上的速率还没有停止。在这几个行业PMI均达60 多之外,还 有一个 60 以上的行业是零售业,达到近两年半的新高,这可以理解为是“报复性反弹,”,鉴于很多地方零售还没有开放,下个月预计还会有这样的表现。

当然,非制造中,还有若干没有复苏的行业,包括住宿、旅游、租赁、商务服务业和居民服务业。这几个行业在 GDP 的占比,居民服务业为 1.8%,租赁规模和居民服务业差不多,餐饮加住宿为 1.8%。

“这个月完全没有恢复的这三个行业,加起来 5 点多。其他行业基本是在恢复的途中,所以这是我们说下个月 PMI 仍在50以上的依据,因为没恢复的行业占比很小。”上述中采咨询负责人说。

最后,值得一提的有房地产,本月PMI为41.3。上述负责人认为,这一数据“不好不坏”:截至目前人群依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聚集,对应地,房地产业销售高峰还没有到来。

中国与全球

李奇霖认为,现阶段,制约制造业生产恢复的因素主要在于,一是新冠疫情的风险并未完全解除。近期国内新增确诊病例以海外输入的为主,但也出现了输入性病例的关联病例,各方对无症状感染者的关注度也在提高,这影响到制造业企业整体复工的节奏。疫情打乱了正常的经济活动,无论是刚性成本支出还是库存积压均使企业面临着不小的流动性压力,一些企业复产并不顺利。

同时,终端需求并不强劲。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均受到了明显冲击,居民减少外出活动对消费和服务的影响更无需多言。在目前的杠杆率水平下,报复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难以持续。

李奇霖强调,制造业生产的完全修复,需要总需求先修复,提振总需求是推动制造业扩大生产的第一步。但外需将成为今年经济的拖累,而企业和家庭部门在资产负债表恶化、对未来预期不乐观的情况下,也很难主动大规模投资和消费。唯有政府加杠杆,才能走出当前的困境。

蔡进同样表示,需求很重要,这次疫情形成的危机是直接对实体经济的破坏,有再多的钱也无法形成实际的产出和消费,在这个情况下,需求是第一位的,有了需求才能推动整个经济。因此,把握未来几个月经济恢复的态势,就要抓住这一点。

不容乐观的是欧美同期的PMI表现。美国3月Markit制造业PMI终值录得48.5,制造业PMI以及新订单指数均创2009年8月以来新低。

欧元区3月制造业PMI则由2月高点49.2大幅降至44.5,这已经是连续15个月低于枯荣线,该月也创下过去7年半的新低,这主要是由于封锁措施导致产量和订单下降。同时,制造业产出创下2009年4月以来最大降幅,新订单降幅也达到了近11年来最高水平,其中出口订单大幅下降,创2009年3月以来的最大降幅,且连续18个月下降。

来自市场的分析认为,中国国内疫情好转后,产业链上下游的压力主要来自于海外。事实上,3月新出口订单指数46.4,低于50的荣枯线,正是意味着3月的出口订单要比2月差。现在,海外疫情拐点还没有出现,出口订单需求低迷势必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还需关注到的是,全球产业链供应接近停摆给供应链带来的威胁。基于中国在目前的国际分工体系中扮演的生产国角色,后续生产遭受冲击可能难以避免。例如,在一些中国需要进口核心零部件的行业,如汽车、电子产品,未来生产受到的影响可能更凸显出来。

中银国际证券研究部总监、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杨为敩在4月3日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很明确的一点是,中国的经济在向好,需求亦在向好,但海外的变量无法忽略,尤其是欧洲和美国,判断宏观经济的走势抑或是预测市场的拐点,均需要考虑海外的动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