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字太少GET不到要点?四大坚持深化国企改革!——从改革视角看《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两会观察】字太少GET不到要点?四大坚持深化国企改革!——从改革视角看《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05月24日 17:11 经济观察报

朱昌明/文 2020年5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备受关注的《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出炉。非常时期,非常报告,今年的报告是改革开放以来篇幅最短的一次报告,全文10400个字,字虽少,但事情大。《报告》全文提到41个“稳”、27个“改革”,“稳定经济、深化改革”是理解今年报告的关键词。

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国企混改与员工持股研究中心负责人朱昌明认为,面对疫情带来的冲击,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是稳定经济的重要举措!《报告》从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以及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七方面提出具体改革要求,通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释放改革红利。

在深化国企改革部分,《报告》提出: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

面对直奔主题、短小精悍的国企改革论述,需要结合近期出台的国企改革政策来理解。实际上,2020年本来就是国企改革“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一是《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二是2020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头年。《报告》关于国企改革的文字虽少,但深化改革的气息扑面而来!

一、国企改革坚持结果导向:改革要有成效

《报告》首先定调2020年国企改革为“提升改革成效”,而2016年是“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2017年是“深入推进”国企国资改革、2018年是“推进”国资国企改革、2019年是“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可见,与过往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国企改革的论述相比,着眼点和着力点完全不同,《报告》坚持结果导向,以“提高改革成效”的质量要求代替“加快改革”的速度要求,这与《报告》不提全年经济增速的具体目标有异曲同工之妙。国企改革不仅仅是完成既定改革任务,更是要改出成效,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问题、谋求发展。

二、国企改革坚持统筹规划:实施三年行动

未来三年是国企改革的关键阶段,《报告》坚持统筹规划,提出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就是提出2020到2022期间国企改革目标、时间表、路线图,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国资国企监管、国企研发创新、强化国企财务约束、削减和规范补贴、强化激励、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回报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明确规定任务举措和可量化、可考核的具体指标,推进国企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前期改革试点和专项行动的升级版,目前,“1+N”国企改革政策框架基本形成,国企改革试点经验日渐丰富完善,国企改革已经具备从试点和专项行动向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深化和拓展的条件。因此,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标志,国企改革将进入全面落地阶段。

2020年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头年,着力于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等国企改革关键领域提升改革成效

实际上,如果没有新冠肺炎疫情,《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早已经出台。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如何深化国企改革以发挥国企在“六稳”、“六保”顶梁柱、压舱石作用,原方案可能要有相应修改,预计延迟出台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与原方案相比,改革力度更大、范围更广,我们将拭目以待。

三、国企改革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四大问题

《报告》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聚焦,明确提出要解决国资监管体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历史遗留问题、经营机制等四大问题。

(一)完善国资监管体制

在过往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国资监管体制的改革表述都离不开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这“两类公司”的内容,如2016年提出“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2017年提出“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改善和加强国有资产监管”,2018年提出“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改革试点,赋予更多自主权”,2019年提出“加强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

今年《报告》限于篇幅,仅有“完善国资监管体制”一句话,其他尽在不言中。实际上,“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就是针对目前国资监管越位、缺位、错位问题,通过厘清国资监管机构的职责边界,从“管企业”转变为“管资本”,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建立健全国资监管体系,包括国有资本授权经营制度、治理型管控制度、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等,与国企党建、公司治理、经营机制、合规风控等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相互融合、互为条件,即授权放权与行权能力建设要同步实施。

二是“两类公司”是践行“完善国资监管体制”的先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主要以服务国家战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按照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优化要求,以战略性核心业务控股为主,通过开展投资融资、产业培育和资本运作;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财务性持股为主,通过股权运作、基金投资、培育孵化、价值管理、有序进退等方式,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发展,实现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保值增值。

(二)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与过往政府工作报告相比,继2018年、2019年要求“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后,《报告》似乎又回到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即“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但今时不同以往,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只是“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而根据新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的“在深入开展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基础上,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要求,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规范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要求,预计今年将在更大范围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

(三)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今年是国企改革“双百行动”的收官之年,而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正是“双百行动”中的“五突破一加强”的最后一个突破,这也是从2015年开始,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反复提到的工作目标。经过五年的持续改革,国企办社会以及其他历史遗留问题也终于到了收官时刻,之前都是提出改革要求,今年《报告》则提出要“基本完成”。只有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企才能轻装上阵,提高竞争力,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

市场化经营机制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三项制度改革”,从2016年开始每年政府工作报告都会提及,耐人寻味的是,之前都是将国企“公司治理结构”与“市场化经营机制”并列提及,但今年《报告》并未提及“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容,这是否意味着2020年将更聚焦于转换经营机制、强化激励约束等改革领域,国企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和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有实质性突破,真正能激发释放国企活力,值得期待。

四、国企改革坚持目标导向:明确两大目标

今年《报告》坚持目标导向,提出“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两大目标,与过往政府工作报告相比,“提高核心竞争力”是老面孔,而“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还是首次提及。由此可以预期,2020年,中央企业主责主业将可能重新厘定,严控非主业投资比例和投向,加快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剥离,从不具备竞争优势的非主业领域退出,国有资本要素将加速向主责主业集中,更多投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

至于“提高核心竞争力”,其实质还是依靠改革激发释放国企活力,关键在于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不再赘述。

作者系阳光时代国企混改与员工持股研究中心负责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