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两年研发管线增一倍,商业化“回血”太慢,君实只好增发25亿继续“烧”

计划两年研发管线增一倍,商业化“回血”太慢,君实只好增发25亿继续“烧”
2021年06月23日 17:37 经济观察报

经观大健康 余诗琪/文 6月23日,国内创新药头部公司君实生物以66.45港元/股收盘,距离一周前公布的25亿港元增发计划(增发价格为70.18港元/股),市值已经累计下跌10.81%。

从结果上看,资本市场对于君实生物的新一轮募资并不看好。包括公司本身,以及外界的媒体和投资机构,都没有对这件事有更深入的评价,多围绕着对君实生物在未来将要面临的大规模研发投入的担忧。

君实生物给经观大健康记者的回复中提到,所筹资金以加大对于潜在源头创新药物在国际市场的开发及商业化布局,推动和加速更多源创类药物在国际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开展,布局和拓展下一代药物平台和研发技术,进一步提升公司竞争力。它还提到“作为创新驱动型药企,研发将一直会是公司各方面资源倾斜最多的业务板块。”

2020年年报显示,君实生物账面现金储备是33.85亿元,研发支出是17.78亿元。目前君实生物的研发费用还处于大幅上升期,今年一季度的研发费用就增长了107.38%。且今年它将有15个产品进入临床阶段,一般来说药品的研发费用中,临床阶段的占比为70%。如果不募资,账面现金显然有些紧张。

且君实生物CEO李宁在去年曾表示过,基于现有的28个管线,未来两年这个数字可能要再翻一倍。纯粹靠自研基本不可能,君实生物也提到了引进管线。随着整个行业标的价格上涨,这也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在核心产品PD-1(抗癌药)上,君实生物布局的适应症是同类商品中最多的,但代价是高昂的研发成本。使得君实生物没有像竞对一样部署一支千人以上的销售团队,而是选择跟有着“县域渠道之王”称号的阿斯利康合作。

未来两年将是君实生物至关重要的阶段,如何保证多条管线的顺利推进,以及如何通过商业化让公司有造血能力,让现金流更健康,每一个都是大挑战。

研发太“烧钱”

研发一直都是创新药企最烧钱的地方,君实生物更是如此。

2016年到2020年,君实生物的研发支出从1.22亿元上涨至17.78亿元,年增速接近100%。其中又以PD-1为最,2020年年报显示,它在PD-1上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达到24.47亿元,占到整体研发三分之二的支出。

这其实跟君实生物在PD-1单抗上的策略有关。在今年的业绩交流会上,君实生物CEO李宁提到,PD-1策略的第一条就是适应症的开发。适应症的多少直接决定了适用人群大小,跟药物的商业化潜力直接挂钩。

结果就是,君实生物的PD-1成了国内临床研发布局适应症最广的产品,涉及10种肿瘤,而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都只布局了8种。

但从获批进度来看,恒瑞医药已经获批了6个适应症,君实生物只获批了3个。截止到2020年年底,恒瑞医药在PD-1单抗上累计投入13.05亿元研发费用,差不多是君实生物的一半。

君实生物最近对外表示,未来三年,公司的PD-1产品在中国会有超过10个适应症获批上市,在美国会提交超过5个适应症的上市申请。不过该计划对应的是未来三年还要产生20亿元规模的研发支出。

近三年,君实生物在引进管线上也投入不少资源。招股书显示,2018年12月,君实生物总共有13条管线,其中一条为合作研发,其余全是自研。但在2020年底,君实生物扩充到30条管线,自研为16条,外部引进(包括合作开发、权益引进)为14条。

例如2020年8月,在与英派药业的合作中,君实生物就投资了不超过3亿元现金,获得了一款抗癌药的合作开发权益。

如李宁所说的未来两年管线数再翻一倍,意味着君实生物要加大在引进上的投入,因为在过去三年,君实生物只增加了4条自研管线。

且君实生物高管在今年的交流会上提到,今年会有15个产品进入临床。一般来说药品的研发费用中,临床前占比30%,临床占比70%。十几款产品同一年进入临床,君实生物的研发费用必然快速增长。

甚至有行业人士认为,君实生物目前获批上市的产品并不多,从商业化上“回血”的能力不会太强,从现有的管线布局来看,君实生物有可能还会通过多种募资手段支撑管线的研发推进。

商业回血太“慢”

目前君实生物国内获批的产品只有PD-1单抗,也是君实生物主要的收入来源,2020年实现收入10.03亿元,在四家国产PD-1厂商中为最少。

这与销售团队的规模直接关联。在与阿斯利康合作之前,君实生物的销售团队为900多人,跟6000人的恒瑞医药、1800人的百济神州、1500人的信达生物都有明显差距。

今年2月底,君实生物和阿斯利康达成协议,合作推广PD-1。李宁在4月30日的投资者交流会议上表示,与阿斯利康商业化合作的最大目标是渗透率,未来进院以阿斯利康为主,公司的KA(大客户销售)团队和阿斯利康的销售团队一起合作,今年目标超过以往两年的总和,覆盖超过1000家医院。阿斯利康对外称其有着2万人规模的销售团队。

根据医保局此前给出的数据,目前君实生物的PD-1配备机构数量为467家,其中医疗机构96家,零售药店371家。此次覆盖超过1000家医院的目标意味着要在此前的基础上扩张十倍。

现在2021年中报尚未发布,君实生物方面也暂未对经观大健康披露与阿斯利康合作之后的进院情况。但在恒瑞医药一份五月的交流纪要中提到,已经感受到了来自阿斯利康的压力,恒瑞医药开始从经济水平较好的县域组建单独的县域团队。

除了PD-1之外,君实生物离商业化最近的为阿达木单抗的仿制药,NDA(新药上市申请)已经获得药监局受理。

阿达木单抗是艾伯维的重磅产品,从2012年以来一直是全球药物销售冠军,2018年销售额高达199亿美元。但随着专利过期,一堆药企都开发了仿制药的管线。丁香园Insight数据库显示,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在研企业数量超过20家,通过获批上市已经有复宏汉霖、信达生物、百奥泰生物和海正药业四家。

这导致价格急剧降低。以艾伯维的原研药为例,2018年它的中标价约7586元/支。在仿制药上市后,艾伯维连续三次降价,降幅达到80%,最终在2019年底以1290元/支的价格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同一时间,百奥泰的仿制药也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定价为1150元/支。

该领域也已经成为大红海,君实生物想要从中拿到足够的收入和利润也要面对极大挑战。且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预计,中国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市场将于2023年增至47亿元,不算个大市场。

这当然不是君实生物一家面临的问题,中国的创新药企在这个关头,都面临着商业化不充分,无法通过自有现金流覆盖整个研发成本的状态,只是君实生物的情况更直接。经观大健康将持续关注君实生物未来两年在平衡研发和商业化上所做出的规划和动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