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下的广交会:改变正在发生

“双循环”下的广交会:改变正在发生
2021年10月23日 10:20 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报记者张锐10月17日,一个年轻人在詹纪纯的参展位整整坐了一上午,目的是等他身在俄罗斯的老板起床,直播讲解一款四轮电动车产品。这个年轻人是展馆里为数不多的外国人面孔,对第13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的参展商来说,算得上非常有诚意的客户。“广交会通知恢复线下展后,我们问过很多国际客户,他们都不愿意来,因为两边隔离时间算下来差不多就是一个月。”詹纪纯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今年观展看到的几乎都是中国人,这让他有点恍惚,但他还是坚定的选择出现。“参加广交会是我们每一年要做的事,首先、至少要告诉客户,我们和公司都很健康。”詹纪纯说,这是许多参展商的一个基本默契,这让他们能坦然面对不如以往的热闹。这种有一点“躺平”的心态背后,是连大型参展商也缩减了预算,把从前的两层展台变为一层,把驻场的工作人员减半。

但詹纪纯的确也不是很着急,手头上的活一点没少,工厂的订单到今年底都已经排满。“就算是广交会有客户下单,我们也只能让他们等,拉闸限电、产能有限。”詹纪纯说,在原材料和海运价上涨压力下,今年公司全年销售额预计比去年增长20%-30%,利润则整体持平。

几天前的10月13日,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8.3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2.7%。从这个数字上看,中国出口持续旺盛。

2021年10月15日-19日,作为中国外贸行业的“晴雨表”,第130届广交会在举办时间、规模几经变动后,首次重启线下展。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广交会自2020年第127届起,已经连续三届在线上举行。

今年9月,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储士家在介绍广交会筹备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广交会是中国唯一一个没有恢复线下展的大型展会。即使展期缩短,就规模而言,广交会仍然是疫情下全世界最大的线下展会。

截至记者发稿,在广交会官网历届成交额统计页面上,全年成交额停留在2019年约590亿美元,2020年的该栏还是显示空白。

毗邻会展中心的琶洲地铁站,再次记录了广交会的人来人往。10月19日,广州地铁集团的数据显示,第130届广交会期间,琶洲站5天,总进站17.4万人次,总出站16.4万人次。2019年11月,第126届广交会期间,琶洲站21天,总进站89.7万人次,总出站81.5万人次。

“广交会,真的变了”

今年50多岁的詹纪纯是广州福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羊科技”)的总经理,也是第130届广交会车辆及配件类别的参展商之一。

福羊科技的简介显示,公司前身创立于2003年,早期以生产、销售摩托车、高尔夫球车等为主,主要出口美国市场。2015年以来,福羊科技参与国家铁路列车合作项目,并逐渐走入国内市场。

2005年以来,詹纪纯带着公司和产品开始参加广交会,只要展会办,他一届不落。广交会今年65周岁,这里面也有詹纪纯人生最意气风发的16年。对他来说,广交会是福羊科技走向国际市场的起点,是中国外贸起飞的地方。

“一开始参加广交会的时候,觉得那个级别很高啊,政府背景支持质量也是非常高,亚洲第一,中国第一展。”詹纪纯回忆称,他被入场的海外客户震惊,形容那是“非常、非常、非常多”。

第一次参展时,他感觉很兴奋,也很谨慎,因为广交会严格要求不能造假、不能仿冒。

“如果有人现场举报、投诉你侵权,那都是会被处罚的,马上封掉、拉出去。”詹纪纯说,这是他至今认为广交会不同于其他展会,很重要的地方。但不可否认,同质化的产品出现越来越多,一些参展商开始顾忌同行们的抄袭,而对新品的展示有所保留。“以前我们每次参展之前,总觉得自己的产品不错,也没什么改进的地方,但是一去跟同行交流,觉得还是收获非常大,优秀的产品、技术层出不穷。”詹纪纯认为,广交会的存在,在信息闭塞的年代打破了交流的限制,大大小小的同行几乎都会出现。“后来慢慢的,全国各地的展会越来越多,我也参加过一些地区的行业、专业展,但是对比来说,广交会的规模、质量仍然是无可替代的。”詹纪纯也觉得,无可否认,从2005年至今,广交会的意义从“非常重要”变成了“比较重要”。

真正让詹纪纯感受到“真的变了”,仍然是这一次经历过疫情后重回线下的广交会。

“今年逛展的人特别多是拿着拍摄仪器的,给屏幕里的客户介绍,什么公司、什么产品以及有什么特点,以前哪需要这些。”詹纪纯说,经历了三届,他开始习惯了。广交会主办方公布的数据显示,第130届广交会约2.6万家中外企业参展,累计上传展品287.39万件,比上届增加11.36万件。参展企业累计直播4.3万场次,超过35万人次线上观看直播。

另一个冲击则来自观展商。“几乎都变成了中国人的面孔,即使是偶尔有外国人,中文也说的特别溜。”詹纪纯说。“广交会最初是出口平台,后来慢慢也开放国内的采购商进来,但还是有限制的,这次是完全免费邀请他们进来。”詹纪纯回忆称,他在2014年、2015年开始在广交会接触到国内采购商,后来慢慢根据国内市场的需求,进行一些产品改型和款式调整。

与往届不同的是,第130届广交会线下展以邀请境内采购商为主,境外采购商则以线上参会为主。

今年9月,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储士家在介绍广交会筹备情况的新闻发布会表示,这是广交会首次对境内采购商全面开放,包括重点加大对大型商超、零售连锁、行业批发、经销代理、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等企业及相关行业商协会的邀请力度。

商务部副部长任鸿斌也在会上表示,第130届广交会一方面将继续服务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通过恢复举办线下展,加大境内采购商的邀请力度,助力外贸企业发掘国内商机。“我们从去年开始,一些产业链上的合作就尽可能的调整到国内的供应商,这次广交会也认识了一些人,感觉不错。”詹纪纯说,中美贸易战以后,因为“加关税”的事,公司业务变得很被动,而新冠疫情提醒他,企业要走的更远,不能太依赖海外市场了。从目前疫情的影响判断来看,他估计原本的市场不会那么快恢复,至少还要延续一两年的时间。

“不能抹杀出口企业雄心”

一家准备在未来几年增加海外市场份额的上市家电参展商有不同的想法。

该公司简介显示,公司成立于1993年,总部位于佛山,目前是国内热水器、厨房电器等领域先进企业,全国拥有七大生产制造基地,年产能超过1500万台。“广交会一年两届,基本上是我们公司每年最基本都要做的事情。从同类型的展会来说,它在世界范围内的接受、认可度还是最高的。”上述家电参展企业国际市场部负责人陈宏宇称,他在公司大约有15年的时间,起初参加广交会最重要的任务是获取客户信息,开发新的客户,同时也了解一下同行在产品上的改变和创新。

    “后来,在广交会获得客户的数量变少了,这里就变成公司展示形象,与旧客户联络感情的场合。”陈宏宇说,目前该公司国内外市场的占比大约是6:4,未来几年希望在海外市场有所突破。他称,他们这样在国内市场相对成熟的企业,对广交会的期待还是更多的国外客户。

“我们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也差不多了,坦白说,国内采购商的意义可能就不大了。”陈宏宇说,他在广交会期间遇到很多供应商类型的企业,但公司的供应链相对稳定,暂时没有合适的合作机会。但就这一次而言,绝对是完全不一样的广交会了。

“不能抹杀出口企业雄心。”上述参展商说,广交会回归线下已经非常不容易。广交会官方数据记载,广交会创办初期,出口成交额占全国出口比重的峰值超过50%,占据中国出口的半壁江山。改革开放以后,出口渠道日益多元化,但广交会仍然是中外企业结识贸易伙伴的重要渠道。据主办方调研,广交会后成交占广交会客户总成交额的比重为80%。

华中科技大学自贸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波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广交会是中国商品向世界展示的舞台。

“中国的出口市场本来就已经非常国际化,并不需要这么一个集中的展销会来展示自己,所以广交会的作用在减弱。”陈波说,与此同时,中国的出口在过去一年都非常火爆,工厂订单非常充裕,甚至连运输都赶不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参展、观展的兴趣。

“广交会已经在网上办了三届,大家都在逐渐适应,人少也并不代表交易额下降。”陈波说。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银湖新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韦福雷说,广交会和外贸企业重视国内市场是基于实际情况。他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举例称,进博会将全世界琳琅满目的商品向中国推销的效果,充分体现了我国市场的巨大需求,而且对于高品质的产品、服务的需求潜力非常大。“重视国内大市场,从供给侧支持内循环,为国内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这种转型从去年就开始体现出来了,上届广交会已经有超60万件商品贴上了‘可内销’标签。”韦福雷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