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馥李/文 温州龙港市试点将农民群体纳入公积金保障体系,收获了意料不到的沸腾,似乎赞誉者和质疑者都有各自的期许和担心。这个公积金新政的核心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连续缴存6个月后,可享受15万—50万元的公积金贷款额度,基本覆盖农民购房的资金缺口。
这次的新政规定,龙港首批13个试点社区,年满16周岁且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灵活就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均可纳入公积金建缴对象,涵盖在村务农人员、进城务工人员、个体工商户等。
放在全国的视域之下,龙港公积金新政涵盖的人群数量有限——共23868人。试点先从小范围开始,这也是改革试点的通常规律。
如果不清楚龙港市的前世今生,恐怕很难对这一公积金改革的探索行动,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
龙港是全国第一座由农民集资建设的农民城,不同于深圳和厦门等享有特区政策的地方,龙港是一个真正从小渔村起步,通过农民集资建设住宅、道路、学校、医院等设施,在荒涂上建起的“农民城”,它的创生和发展,本身就是市场力量在城市发展史上的生动实践。
建镇以来,龙港在户籍改革、土地改革、财政与行政体制方面的“强镇扩权”、权力收回等轮番上演,这里成为中国城镇化建设和中国城市管理体制的“试验田”,也提供了一个如何激发中小城市活力、推进低成本城镇化的样本。
曾经,每一个到访过龙港的人,都会惊呼这个早已具有城市样貌的地方,行政建制却是一个镇,直至其在2019年正式获得认可,由镇变市,实现了名正言顺的城市发展之路。
而正式建市之后的龙港,如何通过独特的制度安排来吸引人、留住人,弥补先天不足,也面临新的挑战。事实上,龙港由镇改市之后,农村村委会已经逐步转变为社区,龙港现有的21万村民在身份上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如何提供一项制度安排,让村民在生活形态上融入城市生活,本来就是龙港的改革方向。让一部分“村民”获得便利的低息贷款,无疑是一个积极探索。何况,地方财政还为参缴的无房户提供个人月缴存额25%的补助,这是实打实掏钱的补贴——龙港市的地方财政也有能力支撑。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东北和西北的很多城市人口逐年流失,东南地区的一些村庄和小镇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长为城市,这是一个人口遵循市场规律自然流动的过程,这样的大势方兴未艾。
或许还可以这样来看,相比于很多城市口惠而实不至的“抢人”政策,抑或是单方面依靠户籍、教育等行政手段设置进城路障的城市,运用政策性的住房贷款来引流,提供一个政策入口,让农民自行选择是否进城或何时进城,是一次颇有价值的突破。
从此次政策的受众面来说,缴存足月的村民如申请住房贷款,贷款利率只有2.7%-3.2%,对于至少在4.9%的5年期以上商业贷款利率来说,公积金贷款利率显然要低得多,这个“省钱的”进城方式,相信会受到很多村民的响应。
龙港的公积金新政的一小步,对于全国来说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我甚至认为,这种改革试点的步子应该再迈得大一些,改革力度再大一些,外来人口也可以逐步被纳入公积金新政的覆盖范围。
在产业兴旺发达、人口持续流入的中小城市,让农民多一些机会安家落户,城市也将获得了更充沛的活力,这样的双赢何乐而不为。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