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市场“疑问”,滴灌通的“收入分成模式”更清晰了

回应市场“疑问”,滴灌通的“收入分成模式”更清晰了
2024年01月19日 14:44 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老盈盈主打收入分成新型融资方式的滴灌通,其非债非股的模式在2023年曾一度引发较大争议。对于“成立滴灌通引领基金,寻找和筛选需要融资的小微企业,以收入分成业务场景,为小微门店搭建交易平台支付体系”这种模式,外界一直有诸多疑问待解:例如小微店家融资成本有多少?回本期有多长?投资人回报率有多少?滴灌通引领基金的风险情况如何?通过这笔融资,滴灌通收取了多少费用?

1月16日,滴灌通公布了一组数据信息,其中包括小微店家的协议预估成本和实际负担成本、假设投资人投资1000元能获取的收益及实际税后回报、收入预估偏差产生的风险等等。

当天,滴灌通还发布了《滴灌通澳交所通用标准》(以下简称“《通用标准》”)。滴灌通联合创始人及主席李小加表示,《通用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滴灌通澳交所从“成立引领基金扮演投资者角色的第一阶段”跨入了“第二阶段”。接下来,滴灌通将过渡到专注交易所营运上,让不同策略的专业机构投资者,自主进行投资判断;让不同的小微企业,自行决定希望融资的金额、成本和条件;让不同的中介机构,充分发挥所长,为投资者和小微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小微店家融资成本及投资人回报

记者从《滴灌通澳交所通用标准》发布会上了解到,迄今为止,滴灌通共投资1万多张合约,投资金额约40亿,与小微门店签署的合同期有长有短,整体平均联营期为3.5年。根据小微店家合约已经执行完成的营业额预估算出来的数字:假设投资人初始投资1000元,而经过平均测算,小微店家为了这1000元融资,愿意付出的税前收入分成是1560元。

滴灌通联合创始人及行政总裁张高波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体平均联营期为3.5年,预期的平均回本期是3.5年除以2,但是实际执行出来的结果肯定不可能都在1.75年左右回本,会有偏差,意味着预估能短期回本的,但实际上没有做到,就产生了风险。

张高波表示,从这两年整个市场执行的情况来看,这1560元税前收入分成里有一个收入预估偏差风险。意思是对收入分成估算高了,门店实际付出的税前收入分成比1560元少,而最极端的例子是直接闭店,这种情况就会比1560元少更多。经过测算,收入预估偏差产生的风险大致是每例273元,扣除273元后,小微店家实际真正付出的税前收入分成是1287元,再扣除160元的税费,小微店家实际付出1127元。

“这1127元也是投资者获取的实际收款总额。对于投资人来说,出资1000元的获取收益为127元。这127元联营期为3.5年,年绝对回报约为4%(即127/1000/3.5)。但是因为投资人每天都会收到钱,而且任何一张合约约定的都是投资人先收钱,联营期前期收得多后期收得少,加上每日收入分成再投资IRR(按市场年平均重复投资次数),投资人实际税后回报大约是在10~15%之间。”张高波称。

根据上述预估和实际付出的税前收入分成,滴灌通对小微店家的付出成本作了两个计算的口径,一个是协议预估成本,一个是实际负担成本。前者指的是当时签合约但还没执行的时候,小微店家认为会付出1560元,从投资人中获得1000元,付出560元成本。在三年半的联营期里,小微店家协议预估成本(愿意付出的税前预估收入分成比例)约为16%,即【(1560-1000)/1000/3.5】。而如上文所述,实际执行中小微店家实际付出的是1287元,成本只有287元,由此计算小微店家实际负担的成本约为8%,即【(1287-1000)/1000/3.5】。

经济观察网记者亦从滴灌通合作的品牌商处获悉,品牌商收入分成比例也多集中在上述区间。一位运动品牌的负责人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滴灌通投了2000万元到该品牌全国200多家店,收入分成比例是 8-10%,但是每个店比例不太一样。一家娱乐服务品牌企业的负责人亦对记者表示,滴灌通投了他们二十多家门店,收入分成比例为14%,但是他们目前没有关闭的门店,滴灌通投的有些项目没有他们项目优质,收入分成比例不可能那么高,因此他预测小微店家实际负担的成本约为8%-10%。

“小微店家愿意付出1560元,换来这1000元,投资者实际只能拿到1127元,之前很多人疑问中间有400多元去哪儿呢,其实有273元是风险,还有160元的税费。”张高波称,如果让所有的监管机构都参与进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能把中间的税费和预估的风险偏差降下来,滴灌通交易所通过效率的提升,也能把中间的费用降下来。大家一起努力把中间税费以及风险降下来,才能够真正让利于小微门店和投资人。

创设“收付比”“市转率”概念

自成立以来,滴灌通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成立“滴灌通引领基金”,寻找和筛选需要融资的小微企业,并创设了每日收入分成投资合约DRC和对应的交易所产品每日收入分成凭证DRO;此后成立交易所团队,筹建设立并营运滴灌通交易所,这也被滴灌通认为是发展的第一阶段。记者从滴灌通方面了解到,对于相关撮合交易,滴灌通交易所会有收费安排,有关标准具体未来会适时公布。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滴灌通澳交所挂牌发行的累计总资产规模近40亿人民币,发行挂牌的总门店数量超过10000家,覆盖了270个城市和688个连锁品牌,累计处理了超过10000单DRO的挂牌成交,为投资者回收10.63亿元。国际投资者通过交易所,已经投资了超过10000家实体门店,分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澳门特区,超过200个城市,包括餐饮、零售、服务、文体四大行业,涉及超过120个细分品类,累计投资金额接近40亿元人民币。

接下来第二阶段,滴灌通将过渡到专注交易所营运,让不同策略的专业机构投资者,自主进行投资判断;让不同的小微企业,自行决定希望融资的金额、成本和条件等;让不同的中介机构,充分发挥所长,为投资者和小微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滴灌通发布的《滴灌通澳交所通用标准》,首创小微企业投融资市场标准,也标志着滴灌通澳交所从“第一阶段”跨入了“第二阶段”。《通用标准》旨在提供一套通用便捷的工具,通过综合统计和分析市场信息,对以下两个问题,给出市场参考值:一是对投资者而言,一张在滴灌通澳交所挂牌的DRO预估收回的现金流和风险有多大?二是对融资方(小微企业)而言,出让多大比例和多长时间的收入,才能筹集足够的资金?

《通用标准》创设了一个基准指标,叫做“收付款风险率”(以下简称“收付比”),计算方式是用投资人收到的收入分成总额,除以小微企业根据合约预估付出的(缴纳了相应税费后的)收入分成总额。

张高波称,有了“收付比”,投资人可以非常简单地依据小微企业预估付出的收入分成总额,做出自己的初步判断。举个例子:假如市场可比“收付比”是0.9,如果小微企业愿意分享总共1350元的收入分成进行融资,投资人可以粗略估计,这1350元在缴纳税费(假设100元)之后,最终预估收到1125元(即1350元减去100元,再乘以“收付比”的0.9)。

股权投资有自己的评价工具,比如市盈率(P/E)、市净率(P/B)等;债权投资也有自己的评价工具,比如信用评级等。参考以上的概念,《通用标准》引入了“市转率”(Price-to-Net Contract Payout Ratio)这一基准指标。市转率的计算公式是投资人付出的DRO投资金额除以小微企业预估付款(扣减税费)。 引入“市转率”的概念后,市场参与者可以清楚地看到,一笔预估现金流在市场上大约能值多少钱。通过对比不同行业、地区的“市转率”,则可以看出投资人对不同合约期限、行业、地区的投资意愿。

随着规模扩大,“市转率”的颗粒度会越分越细,指导性会越来越强。张高波表示,当投资人看到一张DRC的预估现金流时,就可以轻松知悉市场可以接受的平均价格。例如特定行业/地区的“市转率”是0.75,如果小店预估付出的税费后现金流总额是1000元,那么,市场愿意支付的价格将是750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