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老盈盈 “很多很好的学生最后都被老师带到‘坑’里去了。”7月25日,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香港X科技创业平台联合创始人李泽湘在2024香港交易所未来科技峰会上表示,教育改革是一件很难做的事情,现在的大学课程体系满足不了企业需求,大学确实培养了很多大学生,但都是按传统的模式培养,尤其是工科类学生,毕业了不管是本科、硕士还是博士,还得在企业做七八年才能真正派上用场。
近年来,李泽湘摸索以新工科教育的模式解决这个问题。他觉得学校要构建一个平台,聘任的教师要懂产业,平时实行项目式教学,从设计、制作、调试到利用供应链加速产品迭代,构建高质量、高效率的科创生态体系,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很容易就可以走上创业的道路。
李泽湘有这样的感触源于其亲身的教学和创业经历。香港科技大学(下称“港科大”)成立时引入了麻省理工学院的课程体系,当时授课的李泽湘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不感兴趣,上课喜欢逃课,毕业设计的时候,老师给学生一个题目,学生做完就有成绩了,久而久之老师教得没劲,学生学得也没劲。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教了一门机器人比赛的课程,发现那些逃课的学生对此都非常感兴趣,其中有一个学生连续上了两次这门课,后来再利用他上课学到的东西,创办了大疆无人机。大疆无人机创立后,李泽湘发现从学校到产业有两个很大的转变,一个是以前到港科大读书的学生,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一毕业马上就会去美国继续深造,现在10个学生中有9个会走上创业的道路,很少有人再去美国了;另一个是原来深圳是以制造山寨产品为名,而如今创新已经在深圳扎下了根。
从2014年开始,因为东莞产业面临转型升级,政府进行了新一轮探索,希望利用东莞供应链资源,面向学院派创业者孵化创业平台。李泽湘成为其中的一员,与广东工业大学成立了一个机器人学院,成为机器人基地1.0版本。当时他们从训练营开始,小规模探索出一套孵化体系,经历了六年时间已经有六十几个创业小团队,最后存活率达到80%,然后有15%成为独角兽或者准独角兽,都是硬科技公司。
近两三年,李泽湘从东莞走向全国其他省份,与宁波、重庆、湖南、深圳等多地高校进行新工科人才培养,并建立孵化基地,这些高校中有的局部成功了,有些则失败了。
李泽湘认为,做得好的可以进一步推广,做得不好的可以完善迭代,最终构造“一地一校一平台一园区”的新运营模式,培育全新的人才,进入全国各个基地,让他们在智能C端领域发挥所长,然后再延伸到工业、芯片、智能建造、智能农业等B端。
李泽湘表示,通过这些年与各高校合作,已经有了大量的数据,并充分理解了创业者的特征和所应具备的能力,以及如何从产品定义、研发、供应链等维度理解用户和洞悉市场,完全有机会把新工科教育从目前合作的高校模式拓展至中小学甚至幼儿园。
“从1岁半到6岁的小孩用项目自己学习,效果非常好,但是一上小学他的创造力就开始下降了,因为他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死记硬背上,所以我们需要去改变这个事情。”李泽湘称。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