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四考生高考答题卡是否被掉包?舆论背后的四种情绪更值得关注

河南四考生高考答题卡是否被掉包?舆论背后的四种情绪更值得关注
2018年08月08日 01:40 聂光辉

最近圈子里被一个自媒体发布的河南四考生家长实名举报高考答题卡被掉包的信息轰炸了,围绕“河南四考生高考答题卡是否被掉包”也展开的一系列讨论,教授,青年教师,社会学者,自媒体群体,教育行政工作者,等等,几乎引发了全行业的关注,如此高的关注度背后所隐藏的阶级固化又重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我们国家提阶级概念不容易表述,也不利于讨论,而是换了个词,叫阶层固化。

围绕高考答题卡有没有被掉包的舆论讨论,可以划分为四种情绪。

第一种情绪,有罪推断。

在舆论过程中,持这种情绪的人,认定高考招生办徇私舞弊了,主要的依据是相关部门对于信息公开的“拒绝”态度。有罪推断往往偏离事实,最终使得真相更加遥远。

第二种情绪,无罪推断。

这类舆论情绪的判断依据是,如果徇私舞弊人员有掉包答题卡的能量,那他就没有必要这么“麻烦”的徇私舞弊了,有更容易的环节完成“徇私舞弊”。按照常理,推断招生办没有这么干。

第三种情绪,静观其变。

这类舆论情绪是既不相信招生办“干净”,也不相信四考生所陈述的情况属实,处于犹豫徘徊中,这种犹豫徘徊多数来自于对过去发生的一些高考招生乱象的思考,比如有位网友评论:自己高考中,就看见前排的一名考生拿着答题卡让后面的考生抄,监考老师却视而不见。

第四种情绪,积极期待。

到底谜底是什么?有没有被调包?对真相大白抱有一种期待,这种期待最直接的动因是怕潜规则伤害了自己。

这四种舆论情况,目前看,最为理智的是第四种,而第一种情绪最具有推动性。

事件本身引发如此高的关注度,说明我们现在的社会公平缺失严重了,对于有限的教育资源竞争已经炽热化,高考甚至成为了突破阶层固化的唯一出口,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大部分人所能看到的道路并不多。

如果说高考绝对的公平,这话就说过头了,高考的公平也只是形式上的公平,比如阅卷老师的评分,也只是源自他自己或几个人的价值判断。无法真正公开化阅卷评分,不仅是效率要求,而且也不利于维持这种公平的形式。

四种舆论情绪下还暗含着群众对于特权的恐惧和羡慕,一位教育行政工作者这样评论:如果招生办主任要录谁,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儿?现在的监督机制及技术条件下,恐怕操作起来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

伴随这河南招生办的回应及证据展示,最终答题卡有没有被掉包也会有答案。但人们高涨的关注度却是来自于对阶层固化的担忧,这种阶层固化增加了未来个体的奋斗的难度,减少了机会的公平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