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新浪科技(ID: techsina)
作者 / 罗宁
在美国举办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索尼与本田发布了一款名为AFEELA 1的新车,却遭到了“本田信徒”们的吐槽,这款价值近66万元的电动汽车,仅配备了Level 2+驾驶辅助……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车企们的雄起。新浪科技在逛展的两天中发现,不论是中国车企还是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众多企业不仅展现出了极强的“存在感”,还让不少老外惊呼“Amazing!”
这场CES,仿佛成了它们的“主场作战”,一场大秀正在上演。
中国汽车带翅膀,老外“Amazing!”
说到汽车领域,今年CES上中国车企的展示让人眼前一亮。小鹏汇天的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无疑是全场焦点之一,这款飞行汽车不仅是全球唯一后备箱能装下“载人飞行器”的汽车,还是不折不扣的中国“百万级”豪车。其陆行体采用三轴六轮设计,具备承载能力和越野能力,而飞行器则为电动六旋翼双涵道构型,兼顾高强度和轻量化,270°全景座舱为用户提供了开阔的飞行视野。
小鹏汇天还宣布,其飞行汽车智造基地已在建设中,这是全球首个利用现代化流水线进行大规模量产的飞行汽车工厂,规划年产能1万台,飞行汽车将在2026年量产交付。而据现场爆料,这款车的抢先预定已经获得3000单,就连当天来参展的人群中,就有多位海外用户已经下单。与之对比的是,在另外一个场馆,也展示出了一架飞机,但它仅仅是飞机,并不能作为汽车在城市道路行驶。
给大众的直观感受是,一个代表将来,一个仍停留在现在。
另一边,高阶智驾的对比更加明显,由于极氪与谷歌旗下自动驾驶品牌Waymo联合开发的极氪RT亮相,自动驾驶的风头似乎也被中国企业抢走。此外还包括推出新一代智能驾驶系统Coffee Pilot Ultra的长城汽车,也让现场观众坐进了与他们所习惯的燃油车完全不同的“智能化”时代里。
此外,作为移动出行的摩托车,曾经一直被日本和欧美企业牢牢占据行业头部,如今也呈现出新的趋势,例如长城灵魂S2000摩托车,这台采用中国元素醒狮风格的产品,不仅配备了全球首款八缸八速发动机,最高时速可达210千米,整车重量425磅,还拥有智能系统,搭载了12.3英寸触控屏幕,可以实现语音控制和自动泊车,配备了盲点辅助功能,也难怪,现场有老外惊呼“Amazing”。
风头正盛的中国产业链
除了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厂商之外,CES 2025上,由国内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参展给人带来的感受更加震撼。一方面,许多产业链不仅是中国领域的行业头部企业,而且在海外也极有知名度,例如TCL、京东方(BOE),还有从智能时代就有黑马姿态的禾赛、速腾聚创、黑芝麻智能等厂商,它们带来的产品,也都体现了中国汽车产业链的独特生态。
在车载显示领域,京东方和TCL华星光电两大巨头的亮相让不少人驻足停留。
例如,TCL华星光电现场带来的一款车载显示屏,其双23.6英寸车载极致窄间距曲面联屏观感非常豪华,仅2mm的超窄拼接距离配合超大曲面显示,不仅拓宽了可视角度,还实现了更一体化的视觉效果。有意思的是,它通过将屏幕与木纹饰板完美融合,极大提升了整车座舱的美学效果。
在激光雷达领域,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同样展示了产品力。他们的激光雷达产品在精度、探测范围、抗干扰能力等方面均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甚至速腾聚创还进一步向人形机器人进军,说明国内创新企业的进步之快和幅度之大。此外,向激光雷达产业发掘的不止有汽车,还有人形机器人公司,例如国内的宇树科技早已受到海外关注,也在本次展会上带来了全线产品,给老外们“秀”起了操作。
宇树科技联合创始合伙人陈立告诉新浪科技,在海外市场,目前已经布局了自己的销售渠道,产品也已经在海外开售,“订单非常多,有一些型号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订购,还有一些型号可能有一个交付周期”。
而在汽车芯片领域,黑芝麻智能推出的高性能汽车芯片,能够满足智能驾驶对算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的严苛要求,为智能汽车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大脑”支持。
然而,对比之下的海外车企,今年最令海外媒体关注的索尼与本田的合资企业——索尼本田移动发布的新车AFEELA 1,却让不少国内“索粉”和“本田信徒”吐槽。一方面,作为一款起售价8.9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5.9万)的电动汽车,仅配备了Level 2+驾驶辅助系统和AI个人助理,并且在续航里程、动力方面,甚至没有国产车一半价格的产品更有竞争力。
在社交媒体有用户戏称,AFEELA 1的定价,让特斯拉在海外“毫无压力”。
结语:汽车差异,从落后到赶超
时隔多年特殊时期,今年中国厂商的回归,让CES增添了不少亮点。
然而,与其说中国车企按下了加速键,倒更像是海外企业被按下了减速键。可以说,从CES 2025现场感受来看,很多美国本土汽车企业,似乎还处在电动化的一步,没有进入到智能化的一步。
尽管美国传统车企如福特、通用等,也在积极推进电动化转型,但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智能座舱的设计,以及自动驾驶系统的研发等方面,相较于中国车企存在些许差距。例如,美国的一些电动车型,在智能驾驶功能的丰富程度、人机交互的便捷性,以及车载娱乐系统的娱乐性等方面,与国内一些新能源汽车相比,体验感相对较差。
目前来看,虽然中国车企在国际舞台上仍面临着品牌认知度、技术标准、国际市场竞争等挑战,但凭借其在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技术和创新能力,中国车企的未来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