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基金会:感恩来华百年的收获

洛克菲勒基金会:感恩来华百年的收获
2024年05月23日 17:31 凤凰卫视

约翰·洛克菲勒,美国实业家、美孚石油公司创办人,世人公认的“石油大王”,全球首位亿万富豪,被称作“窥见上帝秘密”的商人。

洛克菲勒家族历史与美国乃至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紧密交织——从19世纪末石油帝国奠基,到21世纪慈善事业遍地开花,洛克菲勒家族用六代人的智慧与努力,使得“洛克菲勒”成为了财富与慈善并重的代名词。

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于1913年,以“在全世界范围内促进人类福祉”为宗旨,资助教育、医学研究、公共卫生等众多领域,开启了美国现代慈善事业的新篇章。

中国是洛克菲勒基金会最早和最重要的海外工作对象。1913年组建会议刚一开过,第一批行动之一就是派医疗小组来华考察。其中一大创举就是建立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推动了近代中国医学的发展。

伊丽莎白·叶:北京协和医学院是基金会最早的资助项目之一

主持人 朱梓橦:

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洛克菲勒家族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以及基金会的历史和使命。

洛克菲勒基金会执行副主席 伊丽莎白·叶:

基金会是由约翰·D·洛克菲勒于1913年创建的,旨在确保和促进全球人类的福祉。在1913年,基金会最早的一系列资助项目之一是与中国合作,特别是帮助改善中国及其人民的公共卫生状况。实际上,在基金会成立的头20年,它承诺拿出约3700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额资金——用于加速这项工作。因此,基金会最早做的其中一件事就是帮助建立了北京协和医学院,这是中国乃至全世界今日最杰出的机构之一。我们为这一成就感到非常自豪。

伊丽莎白·叶:基金会现重点关注如何确保人人获得电力

主持人 朱梓橦:

我们知道有一本书叫做《改变中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华百年》,基金会在中国确实有着悠久的历史。那么,依您看,洛克菲勒基金会对中国做了哪些改变呢?

洛克菲勒基金会执行副主席 伊丽莎白·叶:

根据牛津多维贫困指数,今天人们最大的挑战之一是获得电力。我们所有人如今都在数字经济中以许多方式联系在一起,这要归功于电力。因此,作为基金会关注的一个关键领域,我们致力于确保那些不能定期获得电力或那些经历间歇性电力供应的十亿人口,有机会参与现代经济。

我们与贝索斯地球基金、宜家基金会合作,共同创建了一个名为全球人类与地球能源联盟 (全球能源联盟)的组织。全球能源联盟在做的事能解决部分挑战,我们对此感到非常自豪。我们认为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进步来获取能源,是改变未来机遇的关键驱动力。

伊丽莎白·叶:对基金会在华公共卫生和教育领域产生的影响深感荣幸

主持人 朱梓橦:

基金会在中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对于中国在过去几年的发展和变化,洛克菲勒基金会是如何看待的?您认为最近几年中美关系的起伏如何影响了基金会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方式?

洛克菲勒基金会执行副主席 伊丽莎白·叶:

我想说的是,无论地缘政治局势如何,我们都可以在中国和世界各地取得进展,我们非常感激和荣幸能在中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公共卫生和教育领域。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未来能继续与我们的在地伙伴合作,无论是在健康、食品、能源、还是金融系统等领域,因为我们相信我们可以从中国的发展中学到经验,并把它们用于支持世界各地的机遇。

主持人 朱梓橦:

您能否详细为我们介绍一下基金会与中国政府之间正在进行的一些项目或计划?

洛克菲勒基金会执行副主席 伊丽莎白·叶:

在COP27上,我非常兴奋地参与了一个与清华大学和全球气候联盟的合作。这是一个特别的机会,与清华和全球其他大学合作,以帮助并确保大学生能够获得更广泛的社区资源,从中学习并支持更多的气候行动,理解并交流各大学之间的学习成果。这是其中一种方式。我们支持在中国的机遇,并将其分享给全世界。

主持人 朱梓橦:

还有其他正在进行或正在开发的令人兴奋的项目吗?

洛克菲勒基金会执行副主席 伊丽莎白·叶:

我们正在做。希望您能继续关注以了解我们的进展。我们一直在寻求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我们与一个名为“艾社康”的机构密切合作,以了解中国及全球在新冠疫情之后所受的影响,从中学习经验,找出有效措施,确定需要更多投入的地方。这是其中一个领域,我们持续与中国的社区及社区组织探索合作。

伊丽莎白·叶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现任基金会执行副主席,负责监管全球项目、推进战略优先等工作。在加入基金会前,她曾在摩根士丹利、雷曼兄弟和巴克莱资本从事与能源相关的金融工作,并担任“全球100韧性城市”项目的领导职务。

伊丽莎白·叶:基金会将投资10亿美元帮助7亿人脱贫

主持人 朱梓橦:

您在基金会工作已有一段时间了。可否请您与我们分享一两个让您难忘的故事?或者您在基金会完成的,您认为可能是您职业生涯里最有趣、最有成就感的一个项目。

洛克菲勒基金会执行副主席 伊丽莎白·叶:

我认为我在基金会中最自豪的时刻之一是在能源获取方面的工作。几个月前,我有幸参观了我们在印度支持的能源获取项目。我们实际上已经进行这项工作超过十年了。当时我在一个社区,我看到的情景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这个社区没有可靠的电力供应,于是基金会与其他社区成员及在地开发者合作,帮助在这个社区建立了太阳能微电网。

那时,每个家庭可以选择在哪里安装一盏电灯泡。您想象一下,这个社区的房屋大部分都是由泥土和稻草砌成的,生活条件很简陋。但有趣的是,在这个选择中,如果是女性做主的话,她们会选择把电灯泡放在屋子的中心;如果是男性做主的话,他们会选择放在门廊上。

我并不是要评判在哪里放电灯泡更好。我认为真正有趣的是我们在后期看到的结果。现在这些社区有了灯光,晚上更安全了。而且在那些把电灯泡放在屋子中心的家庭里,我们看到孩子们能够在母亲身边学习,妇女能够在夜间工作,家里的收入也因此增加了30%。

所以我很高兴能够参与其中,看到我们如何让一个又一个社区彻底改变,并为那些本来没有机会的地方带来经济机遇。

主持人 朱梓橦:

作为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执行副主席,可否请您与我们分享一下您的愿景和职业抱负?

洛克菲勒基金会执行副主席 伊丽莎白·叶:

我的愿景,这是一个为期五年的战略,我们将投资10亿美元,重点关注食品、健康、能源和金融系统。我希望我们解决的其中一个问题是,改变目前有7亿人正在经历贫困的局面。我们看到贫困率正在增加,尤其是妇女和女孩。

对我来说,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意味着我们要改变这种局面,确保妇女和女孩有机会坐到桌前,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让儿童、妇女和女孩以及人们可以拥有一个更好的碳排放低于30%的食物系统,可以让人们获得足够的营养并有所改变,同时让人们继续获得如我们在中国支持的医疗保健服务。我们现在要改变局面,确保这些数万亿美元的资金能够流向气候问题,流向人们。

这样,人们就可以获得资助,更重要的是,儿童有了学习的机会,每个孩子都能在晚上阅读书籍,并在和平的环境中入睡。这就是我希望基金会在五年后能够实现的愿景。

伊丽莎白·叶:科学慈善是基金会的工作核心

主持人 朱梓橦: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这是一本非常著名的书籍,是一系列的信件,传递了他的观念、思想和智慧,给许多中国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中国,这被视为教育的箴言。在洛克菲勒基金会工作,您能和我们分享一下这38封信对您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带来的影响或启发吗?

洛克菲勒基金会执行副主席 伊丽莎白·叶:

洛克菲勒先生向我们传达的一个关键观念是:科学可以成为人们创新和机遇的源泉。因此,100多年来,科学慈善的原则一直是我们工作的核心。我们希望利用这些最伟大的创新和机遇来解决人类最紧迫的问题。然而,这只有在确保创新能被所有人运用,每个人都能获取创新时才能实现;如果我们只支持某些特定群体,那就不会奏效。因此,我们在能源项目中也是秉持这样的工作理念,我们专注于确保在全球范围内,能把科学和最佳理念带去支持社区。

制片人:王志江

编导:杨若涵

编辑:杨若涵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