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百年回望:建校首先要解决这三个现实问题?

黄埔军校百年回望:建校首先要解决这三个现实问题?
2024年06月16日 15:01 凤凰卫视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开始。大会即将闭幕时,在距广州22公里处的黄埔岛开办学校的计划也开始推进。

孙中山吸收了苏联红军的建军经验,在黄埔军校引入党代表制,任命廖仲恺为军校党代表,而自己则是“军校总理”。

不过,日理万机的孙中山根本无暇顾及军校的日常工作。军校的开办和运转面临着各种超乎想象的困难。

招生怎么办?师源从哪里来?日常经费又该如何解决?

哈工大(深圳)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院长  李 翔

“到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候,这个时候黄埔军校已经要招生了。黄埔军校在招生过程中,因为国民党它主要是一个南方的党,国民党在东北奉系管得非常严格。北方还有其他的军事实力派,你要在那个地方招生也很不容易,主要都是那些国民党私下去招生的。”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何虎生

“当时国民党在各地有党部,我们共产党也有党部,国共合作以后两家分别去招人。”

相比于生源,对一所崭新的军校来说,师源其实更为重要和棘手

而黄埔第一期的许多教官,日后也都成为国共两党的功勋将领。

“孙总理纪念碑”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何虎生

“教官就是国共两党的一些军事上的领袖,有一些是军校毕业的,我们共产党十大元帅里边两个元帅,叶剑英和聂荣臻都是老师。教官是来自保定军校,这个保定军校当时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军事干部。”

随后,在孙中山的支持下,学校还从当时军事教育最先进的德国和日本请来了教官,开办了训育、教练、射击、技术、演习、校阅等一系列课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何虎生

“黄埔军校对军队的训练是非常严格的,校军是很累的,它这个训练只有半年,这半年基本上是按德国出来的方法训练。”

“德国出来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24小时军人式,不卸装备的,这什么意思?就是他睡觉的时候,他所有的武装都要把它穿在身上的,这是非常严格的。”

一时间,在凝聚了各方力量的基础上,黄埔军校校风严谨、治学有方、朝气蓬勃,很快就显现出与其他军校的不同来。

但是,人员齐备之后,财务问题就愈加捉襟见肘。

看到学员们只能住在临时用芦席搭成的棚子,睡在用竹子担起的床上时,负责筹款的党代表廖仲恺是心急如焚

哈工大(深圳)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院长  李 翔

“廖仲恺因为职务非常多,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职务就是在国民党的财政部管财政的,要筹钱。筹钱怎么办呢?只能靠苏俄了,特别是跟加伦谈的时候,希望苏俄能够支持我们。”

不久,苏联答应的援助陆续到位。资金之外,还有更多的雪中送炭。

1924年10月8日,第一批俄械秘密运抵黄埔。师生们兴高采烈地搬运武器,觉得军力的大增指日可待。国民党一大后,部分国民党员对苏俄的信任危机也由此止住。

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开始大量进入军校和第一军党军系统,或担任党代表,或主持政治部,或任职特别党部。

至此,黄埔军校进入了向心力最强的阶段。

1927年以前,黄埔军校是一所国共合作的革命军事学校。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恽代英、萧楚女、熊雄、聂荣臻以及其他同志,曾经先后在这个学校担任政治工作和其他工作,以革命精神为当时的革命军队培养了大批骨干。

在黄埔军校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以黄埔军校的故事为线索,再次回顾那段烽火岁月的主义之争。

敬请观看凤凰大视野

《终始生死——黄埔军校百年回望》

来源:凤凰大视野

编辑:王鼎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