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的纪念:王凡《五行》经典再版

一个时代的纪念:王凡《五行》经典再版
2024年06月14日 14:41 摩登天空

《五行》专辑封面

摄影:© Ahsan_Lin

王凡经典作品《五行》,在时隔18年之后,重做母带,在BADHEAD厂牌再版。

1998年的八轨机

文:王凡

1998年,当我拿到了沈黎辉给我的18,000块钱买了八轨机以后,在1999年我做出了自己的第一张唱片《身体里的冥响》。因太过于前卫没被接受。

此后我开始准备第2张唱片。希望能找到一个传统一些的定位,构思了很久,我确定了一个主题。我在想,如果妈妈都可以听得懂的话,大家也就肯定能够接受。于是我开始着手制作《五行》,并于2001年完成。

我利用了金木水火土5种声音元素的循环状态。并通过设备的不断调变,而使声音形成了一种长线的气流,以及声音的风水场。这种声音既可以用于冥想,又可以用于居家环境风水的调节。我把它献给母亲。也不想过于超出普通大众的听觉以及情绪和情感的接受度。我把这个作品定义为一个礼物。

但没想到下来又搁浅了。后来我也反思了,也许真的是我太偏执,我非要做一张一小时长一曲到底的唱片。交稿时在地下室里沈黎晖和我一起听了一遍,他当时可能也没有听出什么味道,于是我们就又错过了一次交接。

2006年,在我的朋友亢霖的资金支持下,这张唱片面世了。1000张CD后来很快也绝版了。

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我和摩登天空之间通过张晓舟又再续前缘,前几年的新作《阿曼达拉振荡》在BADHEAD厂牌出版,现在《五行》又重做母带,在BADHEAD厂牌再版。

二十多年过去了,我的心中感慨万千。此刻只剩下感恩和喜悦。

谢谢沈黎晖,谢谢那个难得的八轨机带来的契机。谢谢BADHEAD厂牌。谢谢母带师刘英,他理解我的音乐,也最大程度地进行了修复,谢谢设计师阮千瑞,我非常喜欢这个设计,包括海报。

特别谢谢当年曾爱蓉为这张唱片所做的所有工作。谢谢多年来陪伴我的乐迷朋友们,所有给予我帮助的人。我会继续向大家奉献出我更好的音乐,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愿意为我的音乐付费。

2024年6月6日

《五行》

出品:BADHEAD厂牌

编号:B—095

时长:67′14″

作曲:王凡

制作人:王凡

母带处理:刘英

专辑设计:阮千瑞

统筹监制:张晓舟

创作于2001年11月,首次出版于2006年6月(撒把芥末Sub Jam与阿都品厂牌Adopin联合出版)

王凡《五行》

(专辑设计:阮千瑞)

封套:290g高阶, 正背专色,模切折叠, 

光盘袋:90g特种纸,正背专色 

内页海报:90g特种纸,正背专色

限量版收藏级丝网印刷超大海报(70*100)

📖

众议《五行》

无价之宝。

——窦唯(2006)

如果2002年先听到的是《五行》而不是Biosphere,FM3的音乐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张荐(2006)

经典重现。

——李剑鸿(2024)

很少有像《五行》的感动这么具体,甚至可以举出例子。一次是2005年王凡刚刚做出来还是小样的时候拿到了南河沿的“清风馆”放给同志们听,与会者有窦唯、张荐、凯硕、颜峻等。王凡说了句:噪音也可以很好听的!”大家均以为然。第二次是在2006年大家去参加“二皮音乐节”,刚到埠,在等待分配房间的时候,颜峻、张荐、我等在茶圃边喝茶,王凡放了《五行》,没一会儿几只鸟就飞来了,落在一旁的小树上,跟着音乐一起和鸣。这场景至今还是坚实的记忆,还有那种心里头坦坦的感觉。

——武权(2024)

颜峻说《五行》这张唱片是当代华人音乐的巅峰之作,我也觉得,这张唱片是当代华人音乐的巅峰之作 !

——张鼎(2024)

完成《五行》封面的设计后,我发现“五”和“行”的汉字字形恰好一个是在中心扭结,一个在四周扩散。这张唱片大多沿用五行原版本的一些图像元素,这些元素,无论文字还是记号还是咒语,全部叠加侵蚀反复在深蓝色的水的意象背景中,形成一个新的虚无的无指向的图腾。唱片展开后是各种形态的微观世界,但观感上又是宏观世界,由拆分的笔划衔接,全部并置,融解,颤动,发生,似银河,宇宙。

——阮千瑞(2024)

王凡《五行》初版(2006)封面

写在《五行》首次出版前

文:颜峻(撒把芥末主理人)

五行的学问,一般人是不懂的。王凡也不是专家,但他还是有勇气拿来命名自己的专辑。那是2002年的事情,我知道以后,很为他担心,因为这个深渊掉进去,想出来可不容易。何况,那是一张形式上保守的唱片,归类为new age(新世纪)就可以了,最多加上一个“极简主义”的定语。众所周知,香港和上海的新世纪音乐、欧美的“保健音乐”,在使用传统元素方面相当商业,廉价的合成器长音、仿冒的幽深意境,在追求心灵生活的人群中所向披靡,创作型音乐人轻易不碰这个领域。王凡这一来——很容易被人骂的啊。

惟一没有争议的是它的好听。60来分钟,由不断反复的鸟叫、水声、雨棍声、简单的笛、合成器长音和铃声构成,用极简主义的方式重叠、重复,又稍加了几处难以察觉的实验手法,或者说,在和谐的运行中,有那么一些不和谐的力量的推动,就像向火炉洒水一样。它让人松弛,在反复中忘记了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也忘了来路曾经是如何的曲折或婉转,甚至忘了音乐的存在。王凡此前和此后的作品,大多是噪音,让人喷鼻血,《五行》的通俗,实在让人吃惊,过了半年我才接受了这个现实。

现在的现实是,我已经听了不下100遍《五行》,深深折服并受益匪浅。它把技术还原到了最基本的地方,用最少的元素种出了繁花似锦。要说难度,就是究竟应该如何重复、在何处做顺水推舟的改动、在何处做画龙点睛的变化,旋律之慢,就像永无休止的太极高手,不知不觉,已经带着人,轻舟过了万重山了。职业一点来说,《五行》的发展沉得住气,材料安排得准确,又充满惊喜。额外添加的低频很轻,但一直在波动,可以说荡漾;偶尔出现的高频、数字音效则贴在铃声、磬声、笛子的高处,像镶上去的一道金边。它的静不是虚无,而是孕育;它的起范儿又不是姿势,而是水到渠成;消退之处,有无名的大悲伤和随之而来的熄灭,再次渐渐丰满起来的时候,又让人喜悦,直到这感动也理所当然,心里像云彩一样安然了⋯⋯那些旧的音色,也能够脱去俗气,还原到原本的干净样子。

这两年,在告别了喜多郎十多年之后,我也又听了些新世纪音乐,从Fax厂牌追溯到“和谐天”,再终于到那些早期的经典——果然不可同日而语,和《五行》一样,简单、深远,有时好象保守有时又轻易地超前,更重要的是,那是些真正的新世纪人做的音乐,她们有信仰,过着体制外的简单生活,精神指引着音乐。所以她们的音乐,面貌平凡,却充满魔力。我们今天对新世纪音乐的需求,有缓解压力、放松身心的功利,却没有新世纪运动对精神生活的渴求,这大约也是音乐沦为公式的原因吧。所幸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背包上路,生态、宗教、传统、民族文化重新在脱离体制的行动中兴盛起来,《五行》的价值,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慢慢生发,它不只是安慰。

《五行》作为独立唱片,仅仅限量发行1000张,也不会流通到学院和身心灵圈子里去。不管有没有被很多人听到,这种音乐拼的不是讨好,而是境界。或者说,没有比拼的必要,我们只是去音乐中找一些让自己沉默的东西。王凡至今也没有讲过他对五行的理解,我也不想打听,因为这音乐自身具足。中国人可能不擅长讲道理,但在感受中那是明察秋毫,我说过如果他不配用这个标题,可能也就没有第二个人能用了,《五行》就像在说:这是精神上的事,没有人不配,没有人不在其中。

(2005年)

关于王凡

兰州人,非学院派先锋音乐家、电子音乐家、作曲家和声音设计师,同时也是一位神秘的歌手和民谣词曲作者。

1990年代末期,他开始创建多维音觉艺术和新极简主义音景,音乐作品风格横跨流行、前卫音乐、具象音乐、新民谣、民族电音、新古典、噪音实验音乐、即兴、电子科技舞曲和新混合环境氛围音乐等。

自1999年以来,他发表了《身体里的冥响》、《无限反复》和《五行》等专辑。2021年在BADHEAD厂牌出版巨作《阿曼达拉振荡》。

除了现场表演,王凡还从事冥想声场、脑波频开发设计、声音装置、建筑与空间环境听觉设计等工作,并为电影、戏剧和舞蹈等创作配乐和律动声音场。

🛒

王凡《五行》

实体专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