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菲特抄底港股我们能学到什么?

从巴菲特抄底港股我们能学到什么?
2020年03月12日 09:08 大成基金

巴菲特的经典案例

2003年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非典的致病原为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并命名为非典病毒。与此同时,疫情感染人数高企。次日市场应声而跌,恐慌情绪不断蔓延。

正当疫情最猛的时候,巴菲特撸起了袖子入场港股,在短短15天之内连续增持中石油,持股达6.8%左右,一跃成为中石油的第二大股东。最终,在这场交易中,巴菲特以本金5亿美元,最终获利几乎40亿美元,成为了投资者们口口相传的“人恐慌我贪婪”的经典案例。

低估值和业务清晰的优秀公司一直都是巴菲特强调的投资核心。

2003年,恒生指数市盈率为13.84倍,股息率4.13%。中石油的利润高达696亿人民币,而对应的PE市盈率仅为5倍左右;同时中石油一直坚持按净利润的45%发放股息,每年派息两次,现金股息分红率达到7%左右。

早在2002年,非典尚未爆发,巴菲特就已经逐步购入中石油,而疫情的出现使得中石油的股价长时间处于巴菲特的心理价位。抄底并不是购买的主要动机,熟悉的业务、便宜的估值和安全边际才是本次交易的重点。

对于伯克希尔投资中石油的案例,巴菲特向股东们专门解释过,首先他本人非常熟悉能源行业,并且通过研究中石油和评估其各项业务,包括原油、提炼油品等,认为当时中石油应该价值1000亿美元左右,而中石油当时市值为370亿美元左右,对应市盈率仅为5倍左右。所以,购买业务清晰和低估值的公司才是重中之重,也是稳定现金流的来源。

学习巴老要与时俱进

当前的港股市场再一次具备了低估值和高分红的双重特点。目前恒生指数市盈率仅为9.85倍,股息率为3.55%,在全球主要股票市场估值中最为便宜。

当下,根据2020年3月5日收盘数据,中石油市盈率为12.38倍,股息率为6.10%。不过,2003年,我国正值入世后,开启劳动力和资本密集型增长的大时代。而今天的中国,增长驱动力正转向消费行业。学习巴老亦不能刻舟求剑,云锋金融今天聊聊港股中的另一个板块——消费。

目前消费整体处于持续升级的优质发展期中,但其中住宿餐饮还是受到疫情带来的直接冲击。反观必需消费板块,具有抗周期强,业务发展赛道和业务清晰、现金流稳定等特点。

必需消费板块在过往的疫情中备受青睐。2003年疫情期间,必需消费板块涨幅高达72.2%,远超恒生指数27.4%。

牛奶和啤酒,你值得拥有

在港股必需消费品中,我们特别看好两条主线,一是疫情当中日常生活属性强产品,如乳制品行业;二是疫情过后可能随着餐饮行业反弹的啤酒行业。二者各自的行业格局本来趋向有利,疫情使其抗周期的吸引力进一步上升。

1、乳制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科学营养食饮的不断追求,高端白奶持续保持高增长水平。从乳制品产业链来看,目前上游牧场处于零散化状态,我国最大的原奶生产企业现代牧业,年产奶量超过130万吨也仅占全国产量的3.5%左右。所以下游乳制品企业在原奶的收购中掌握了非常强的定价权,伊利和蒙牛占据整个乳制品加工市场的40%,作为国内主要乳制品加工的两大龙头企业,随着上下游产业链的不断整合,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市场收获阶段。

乳制品属于日常的必需消费,全年的需求量较为平稳,不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等各类因素干扰。从“非典疫情”的回顾来看,在疫情下销量几乎未受影响。

从整个乳制品的供应链来看,最为关键的两大环节是上游牧场供应和物流配送服务。

首先上游牧业物流受限等问题已经逐渐得到缓解。最初受到疫情等影响,部分农村的道路和运输通道受到限制,并且全国多地牧场发“断粮”预警、奶农倒奶等现象,有的牧场的苜蓿草甚至只剩3天的量。不过随着各界乳业企业的介入,在政府、企业、奶农三方合力应对,积极收奶,各大生鲜乳运输已经基本恢复正常。

目前来看,乳制品的物流配送整体正常。物流补货也没有问题,尤其是龙头乳制品企业,像蒙牛和伊利的经销商有自己的物流团队,并且车辆都有通行证、可以正常运营。此外公司每个省都有自己的工厂,大订单会就近从工厂送到经销商。常配的单子则从分仓发货,分仓库存根据规划,也不会太多。此外农业农村2月4日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不得以防疫为由,违规拦截仔畜雏禽及种畜禽运输车辆、饲料运输车辆和畜产品运输车辆,不得关闭屠宰场,不得封村断路,用于保障生鲜乳制品的正常运输。

从需求来看,其中日常需求不受影响,礼品型需求受到一次性冲击。受到影响的主要为一季度的春节期间,根据伊利披露的财务数据来看,一季度的消费大概占全年的25%左右。其中礼品属性的消费大致占一季度营收的15%-20%左右,全年礼品属性的占营业收入的10%,消费者对于自饮的需求在80%以上,并且已经配合各大商场进行优惠活动,保证供应充足。此外疫情的影响下,部分地区出现囤积乳制品,减少购买频次,提升单次购买量,用于备战疫情,对冲了一部分负面影响。乳制品有望在疫情冲击下延续之前的收入增速目标。

2、啤酒行业

目前中国整个啤酒正处于持续消费升级的道路上,不再仅仅依靠量的提升来推动整体市场的时代,更多的是从产品结构化的改善,提升中高端产品的占比,来提升整个啤酒行业的市场。逐渐的从以前的“喝得多”到现在“喝的好”的改变当中,啤酒行业的整体吨价也在近些年来持续的上升,拉动龙头啤酒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

啤酒行业则是疫情后随着餐饮业反弹的另一行业。

首先从需求端来看,啤酒即饮渠道受到压制的现象最为严重,但其不影响行业长期结构升级的本质。即饮渠道大概占整个啤酒销售的50%左右,主要集中在餐厅、KTV等,随着线下餐饮场所的关闭对于即饮渠道将产生较大的影响。而非即饮渠道的消费需求影响则几乎不受影响,甚至在疫情下会出现略有上升的情况。

从供给端来看,啤酒行业已经进入到产能过剩的状态。各大啤酒厂商近些年相继纷纷关厂进行产能优化,去产能提效率已经成为各大啤酒厂商的首要任务。重庆啤酒是产能优化率先发起者,目前关厂已基本完成,5年产能优化带动净利率提升6%。华润啤酒18年关闭了13家,预计19年全年将继续关闭8-12家。所以啤酒厂商在产能上面也是绰绰有余,完全可以应付整体市场的需求,更何况现在处于啤酒需求的淡季时期。

从生产端来看,一季度一般为啤酒行业的淡季,旺季主要集中在气温较高的二、三季度。但同时考虑到春节期间也存在着啤酒销售的短时旺季,并且啤酒保质期在六个月左右,所以会存在疫情结束后短时的去库存压力。此外一季度也并不是生产的旺季,厂商也都集中在一季度对设备进行全年的改造和升级,此外目前啤酒厂商的自动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人员的复工的问题也并不会对各大啤酒厂商造成较大影响。

我们回顾非典时期青岛啤酒的业绩表现,非典疫情主要是影响其2003年第二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速仅为7%,此后随着疫情的结束,线下餐饮带动渠道的销量反弹,啤酒行业的增速也出现了迅速的回升。

再者,因为啤酒的主要销售客户为18-35岁左右的青年客户,未来疫情解除之后,这部分消费者有望展开各类社交和商业活动,并伴随着啤酒厂商各类促销活动,出现补偿式的消费期,拉动整体啤酒销量。

综上来看啤酒行业值得关注,尤其是龙头啤酒厂商。

结尾

虽然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却常常踩着相同的韵脚而来,古往今来消费股也曾成就过不少投资大师。消费板块的特点是:大部分拥有稳定现金流和清晰业务,注定了它是一个优秀的板块。

这场疫情扰乱了春天复苏的节奏,然而消费行业,依然踩着清晰的脚印在向前迈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