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策略鲜明、覆盖全面,景顺长城港股“全家桶”

【红包】策略鲜明、覆盖全面,景顺长城港股“全家桶”
2025年05月06日 18:34 景顺长城基金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港股营业了一天,恒指大涨1.74%,科技类板块涨幅更加突出。事实上,在价值重估、流动性改善以及基本面向好预期的推动下,港股似乎已成为投资者2025年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首先,截至4月29日,南向资金今年以来累计买入5634.63亿元港股,是去年同期买入金额的1.93倍;其次,可投资港股的主动偏股基金,港股仓位相比上季度末提升5.2%,整体超过了30%,创下近五年新高。(数据来源:南向资金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5.04.29;公募基金买入港股的数据来自中信建投证券,截至2025.04.24)

(数据来源:中信建投证券,截至2025.04.24)

对于港股的中长期投资价值,景顺长城也持积极态度,近些年沿着特色化、国际化的道路,在港股市场积极布局,目前已形成对港股科技宽基、红利主题以及消费、创新药等行业的全面覆盖。景顺长城港股“全家桶”越来越丰富,基本可以满足投资者多样化及差异化的资产配置需求。

下面,小景就为大家介绍几只具有代表性且热度高的产品。

港股科技50ETF,一季度吸金50亿 

今年以来,DeepSeek掀起一波中国科技资产价值重估热,而港股通科技指数凭借对稀缺AI软件股和互联网大厂的纳入,近一年上涨54.10%,成为反弹幅度最大的科技主题指数之一,随即得到市场的关注。(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4.29)

而在挂钩产品中,港股科技50ETF(513980)是目前仅有的、规模超过百亿的产品,最新规模达到了140.80亿元,为投资者提供了简单快捷的“上车”方式。(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4.29)联接基金(016495/016496)。

对于港股通科技指数,可以理解为港股科技宽基。不同于其他追求在某个方向高度暴露的港股科技指数,港股通科技是对科技板块实行全面且均衡的覆盖,囊括了半导体、互联网、汽车、软件开发以及医药等多个行业,能够更好地分散单一行业的风险,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科技发展的多元化趋势,直接受益于“AI+”概念。

(数据来源:Wind,按申万二级行业划分,截至2025.04.29)

权重股方面,小米、阿里、比亚迪、腾讯和美团等大型科技公司悉数上榜,新经济和“AI+”的含量均比较高,并且大都具有深厚的竞争壁垒,有望在未来凭借规模、口碑以及渠道等多方面优势,进一步强化竞争力,实现强者恒强,获得更大发展。

当然,跟踪港股通科技指数的基金那么多,港股科技50ETF能脱颖而出也是有其他原因的。一方面,该产品走港股通通道,可T+0交易,灵活且不占用QDII额度;另一方面,规模大又带来了流动性好的优势,交易价格相对平稳,能有效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和时间。

未来,随着政策环境的优化,全球流动性改善以及科技行业的持续创新,港股科技板块或将延续上涨势头。而港股通科技指数受益于AI等新兴产业的驱动,有望展现出较强的增长潜力和投资价值。

恒生消费ETF,衣食住行全打包

恒生消费ETF(513970)成立于2023年4月12日,是全市场第一只挂钩恒生消费指数的ETF基金,最新规模17.44亿元。其联接基金代码019102/019103(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4.29)

政策大力推动以及新消费发展提振业绩增长预期,是市场关注消费的主要原因。而恒生消费指数又具备独特的生态,白酒和科技的含量较低,更聚焦潮玩、文娱和国潮服饰等赛道,整体结构多元、涵盖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是更纯粹的消费,也更符合新经济发展趋势。

(数据来源:Wind,按恒生二级行业划分,截至2025.04.29)

这一点在恒生消费指数的权重股中有更为直观的展示,其前十大成份股中不乏文旅服务、潮玩IP、运动时尚、智能家居等近年来热门新消费赛道的行业龙头,如泡泡玛特、百胜、安踏和携程,并且集中度达到了58.89%,意味着当市场上涨时,这些权重股的上涨有望带动指数表现出更高的弹性。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4.29。个股仅供举例说明,不代表投资推荐)

当前,中国的消费市场正从基本的物质需求向品质化、精神满足、悦己等趋势转型,也就是所谓的“新消费”。而恒生消费中的这些消费品牌往往拥有差异化定位、品牌IP化等特征,往往能满足以Z世代为代表的新消费者情绪需求,并能为消费者带来足量的社交价值,从而有望获得较大的增长空间。

港股创新药50ETF,对创新药产业链全覆盖

港股创新药50ETF(513780),跟踪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聚焦港股创新药板块龙头,联接基金(023597/023598)

标的的稀缺性以及对创业药产业链的全面覆盖是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最大特点。

一来,港交所允许未盈利和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因此汇集了一批专注于药物、生物技术研究等稀缺的创新药企龙头;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4.29。个股仅供举例说明,不代表投资推荐)

二来,指数在行业分布上做到了对创业药产业链的全覆盖,不仅纳入创新药研发环节,还包括为创新药研发提供研发外包、生产外包等服务的上下游企业,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数据来源:Wind,按申万三级行业划分,截至2025.04.29)

说回港股创新药当前的投资价值,主要具备3个方面的利好因素:

1.

政策支持:

医保谈判规则优化、创新药定价机制调整等政策信号,预示着控费与激励创新的平衡术正在重构,有望打破"集采降价-企业承压"的恶性循环,为优质创新药提供差异化定价空间。

2.

出海竞争力显著:

参考《2025中国生物药出海趋势蓝皮书》,中国生物药的全球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15.8%增长至2023年的18.8%,预计将2030年达到22.2%,满足内需的同时也逐步进入国际市场。与此同时,因为中国创新药企大多采取BD授权的模式(知识产权交易、特许权使用费)出海,并不受商品关税的影响。

3.

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截至4月29日,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市盈率仅为24.63倍,处于近5年0.78%分位数,完全可以说是“地板价”,若基本面如期修复,行业有望迎来业绩增长和估值修复的“戴维斯双击”。(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4.29)

对于想要把握这一机会的投资者来说,港股创新药50ETF不失为一个较好选择,并且由于底层资产为港股,也可以实现T+0交易,更为灵活。

港股红利配置齐全,策略多样化

在外部不确定性较大的环境中,红利凭借较好防御属性以及较高股息率带来的相对较高性价比,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组合中确定性较高的选项,而港股红利资产凭借较高的股息率和相对较低估值,进一步提升了对市场的吸引力。

作为长期看好红利投资价值的管理人,景顺长城也加大了对港股红利的布局力度,根据不同策略、主题的红利资产构建了港股红利产品矩阵,为投资者提供丰富的红利指数工具。

其中,港股央企红利50ETF(520990)跟踪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从港股通范围内选取国务院国资委央企名录中分红水平稳定且股息率较高的上市公司证券,聚焦在三桶油、三大通信运营商等龙头央企。产品最新规模46.80亿元,流动性较好。(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4.29)联接基金021961/021962。

港股红利低波ETF(159569),跟踪港股通红利低波指数,在港股红利资产的基础上,再纳入低波因子,力求打造更具抗跌性的红利产品,提升投资者的长期持有体验。值得注意的是,指数目前的股息率(近12个月)为8.18%,考虑到利率下行的大趋势,或是配置价值较突出的区间。(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4.29)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