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沿江高铁即将从梦想照进现实。
近期,媒体从江苏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获悉,2022年,江苏将确保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809亿元,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等一批重大项目。
而在此前的1月11日,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交通部门共同签署《长三角跨省市交通基础设施快联快通建设实施合作协议(2022-2025)》,确定了未来4年共同实施20项省际铁路等项目。其中,在铁路方面,备受关注的北沿江高铁计划今年全线开工。
3个月前,沪渝蓉沿江高铁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标志着该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沪渝蓉沿江高铁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即俗称的“北沿江高铁”,东起上海宝山站,西至合肥南站,线路全长554.6公里,共设16座车站,串联起了南通、泰州、扬州等苏中地区核心城市,远景规划的年输送旅客能力为单向5000万人。
它的开工建设,对苏中苏北地区发展以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推进,有重要意义。
北沿江高铁何以备受关注
北沿江高铁连接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一市两省,串起了长三角多个城市。
从国家路网层面来看,北沿江高铁是江北沿江城市与南京都市圈、上海都市圈快速直达的便捷通道,也是中西部地区快速连接长三角中心城市上海的又一重要通道。
北沿江高铁的建设消息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其系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江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建设对于深入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沿江高铁通道,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江苏省境内新建线路超过北沿江高铁全线路一半,因此,这条高铁对江苏意义重大。
对于江苏沿江两岸8市而言,北沿江高铁的建设将极大地促进8市之间的融合度,江北地区基于高铁互联互通的集群发展空间格局也有望实现。尤其是苏中苏北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契机,其与苏南的经济差距有望缩小。
打通交通阻隔实现“跨江融合”
当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备受关注。
然而,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并不平衡。如苏南地区经济一片火热,而长江北岸的苏中、苏北地区却发展相对缓慢。
对于江苏省而言,地区之间如何实现强联系、补落差,形成分布式、点对点的协同发展网络,从“拥江发展”走向“跨江融合”,打通交通阻隔是关键一步。
江苏南通这几年的发展可以带来启发。
南通东邻黄海,南濒长江,与上海隔江相望,区位优势明显。然而,南通虽然滨江临海河运发达,但长江却一度成为制约其交通的天堑。
南通“难通”,尤其“南不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不是段子。
苏通大桥、崇启大桥、沪通长江大桥的通车,成功实现了上海跨江北上、南通跨江南下。
尤其是2008年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开通后,南通获得上海与苏南的外溢效应,经济发展迅速得以提升。
2020年7月,沪苏通铁路开通运营,再次缩短了上海与南通及苏北地区的时空距离。由此,南通进一步融入上海,打开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如今,人们在常说的“苏锡常”后加上了南通,“苏锡常通”有望成为新概念。
一体化发展可从高铁破局
自古以来,交通极大地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河运时代,扬州等地因为京杭大运河的存在而兴盛一时。随着铁路和海运的崛起,内河航运式微。
多年来,沪宁高铁等铁路,都集中在长江以南。而扬州、泰州等苏中地区被铁路“绕开”,其经济也与苏南地区拉开距离。高铁时代,这一差距扩大。
2019年12月前,苏中、苏北城市除徐州外,均未搭上高铁“列车”。苏州和南通相距100公里,公路驾车仅需一个多小时,高铁却要绕道南京耗时约4小时。
南通融入上海的突破就来自于打通交通阻隔。而在高铁时代,南通的下一步突破来自高铁。
北沿江高铁开通后,南通将成为苏中、苏北南下的第一站,这将补齐南通东西向的高铁空白。届时,南通到省会南京的时间,也将从如今的2个半小时左右,压缩到1个多小时。
除了盐通高铁与沪通高铁组成的南北向高铁,未来,南通还将有一条南向的高铁即南通-苏州-嘉兴-宁波高铁。随着苏嘉甬高铁的筹建、长江过江通道的规划,南通将成为长三角北翼的交通枢纽。
从《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来看,未来整个江苏地区高铁发展将实现更大程度的均衡化,苏中三市将有5条高铁,其中扬州、泰州将形成“十字形”格局,南通则会有4线交汇。
值得一提的是,同为沿江通道沪宁段的南沿江铁路,今年有望竣工通车。作为姊妹线的北沿江高铁的获批、即将建设,使得上海有望彻底打通沿江高铁通道,这不仅会促进长三角一体化的加速,还将密切上海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联系,获得比航运时代更广阔的发展腹地。
未来,真正能将苏中地区与上海进一步“拉直”的是“北沿江高铁”。这对苏中城市而言,将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特约撰稿人 | 谢良兵(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
编辑 | 张笑缘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