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展圣洁)今年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创建110周年,国博考古已走过百余年春秋。今天,国家博物馆举办“积厚流广——国家博物馆考古成果展”媒体开放日活动,介绍了此次展览的特点和百年来国家博物馆考古的主要成就。据悉,展览将在7月2日向公众开放。
展览策展人陈克双介绍,此次展览分为初期草创、筚路蓝缕、与时俱进、时代新章四个部分,全方位展示了国博考古的发展历程,时间跨度大,展品数量丰富。
“展览包含240余件考古出土的代表性文物,涉及国家博物馆百余年来主持或参与的约70个考古发掘和调查项目,从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到清代水下沉船发掘,从不同时期、不同角度,向观众呈现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陈克双说。
陈克双介绍,江苏省泗洪县韩井遗址出土的距今8500-8000年的炭化稻、甘肃甘谷县毛家坪遗址出土的目前考古仅见的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作器——子车戈、迄今所见地球历史上最大的骆驼——金远洞巨副驼的骨架等都是此次展览的代表性藏品。
国博考古院副院长、研究馆员庄丽娜介绍,20世纪20年代,现代考古学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1921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国立历史博物馆”委派裘善元等人前往河北钜鹿(今河北省巨鹿县)发掘宋代古城,开中国历史考古风气之先。此后,又相继在河南信阳、湖北枝江开展古代墓葬发掘,前往京、冀、晋、蒙、豫、鲁、新等地开展文物调查等工作。
庄丽娜介绍,2003年2月27日,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正式合并,组建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事业继续蓬勃发展。
“2018年,国家博物馆成立考古院,下设民族与边疆地区、田野、科技、环境四个考古研究所,以及公共考古办公室。强化了考古院在博物馆中的职能和作用,逐步形成了考古工作的新格局。”庄丽娜说。
编辑 陈静
校对 李立军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