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秸秆综合利用专家组成立

北京市秸秆综合利用专家组成立
2024年03月28日 20:46 新京报

新京报讯(记者赵利新)3月28日,京津冀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经验技术交流会在北京市昌平区举办。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洪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姚宗路等11名专家受聘为北京市秸秆综合利用专家组成员。

3月28日,北京市秸秆综合利用专家组成立,图为证书颁发仪式现场。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摄

北京市秸秆综合利用专家组成员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洪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姚宗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庆杰,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海林,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屠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卫建,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生态农业处高级农艺师孙仁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推广研究员孙钦平,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高级农艺师张莉,北京市昌平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推广研究员王尚君,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生态农机科正高级农艺师熊波。

北京市一座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站的酵素工坊。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摄

交流会上,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正高级农艺师熊波介绍了北京市秸秆综合利用总体情况。他介绍,近年来北京市秸秆利用率保持稳定在99%以上,结合各区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和农业废弃物产生特点,探索建立了“区域化集中处理模式”“区块化社会化处理模式”“分布式处理方式”等技术运行模式,推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一座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站里的陈化区。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姚宗路,在会上发布了《北京市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典型技术模式》。该书指出,北京目前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十大技术模式:麦秸覆盖玉米秸碎混埋还田技术模式;尾菜、林果枝条等在田粉碎技术模式;条剁式堆肥技术模式;膜堆肥技术模式;槽式堆肥技术模式;反应器堆肥技术模式;裹包青贮饲料化技术模式;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模式;林果枝条制作食用菌菌棒技术模式;林果枝条制备生物覆盖材料技术模式。

3月28日,昌平一个草莓基地里,工人在用机械设备处理农业废弃物。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摄

据介绍,北京市昌平区等各涉农区通过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区建设项目,大力推进秸秆、尾菜、林果枝条等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主推技术和典型模式。昌平区通过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区建设项目,在全市率先建立涵盖农作物秸秆、蔬菜尾菜等多种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利用台账;将农业废弃物肥料化利用纳入补贴政策,建成10个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站,四年来共处理农业废弃物15.1万吨,基本实现农作物秸秆、蔬菜尾菜全量化利用;研发农资宝APP,完善运营机制,形成了一系列的典型案例。

编辑 唐峥

校对 张彦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