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顶流” 上亿亩油菜花与背后的村庄

春日“顶流” 上亿亩油菜花与背后的村庄
2024年03月29日 19:12 新京报

在中国,没有任何春天里的大田作物,能像油菜这样,在广袤无垠的原野上、在层峦叠嶂的群山间,开出震撼人心的花海,且遍布南北,无远弗届。

3月中旬,从海岛到长江,再到秦岭淮河,新京报记者记录油菜花的迁徙与盛放,追溯一朵油菜花令人惊叹的扩张版图。这不仅是一场盛大的花事,背后是巨大的产业链条,也是无数普通乡村可学习与复制的振兴之路。

云南罗平,盛开的油菜花海。受访者供图

被忽略的油菜,变身旅游景点

很少有人知道,一朵乡间普普通通的油菜花,为何成为了春日里的“顶流”。

中国有数千年种植油菜的历史,有文字可考的记录,也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代。最初,这种十字花科的植物,和它的大多数亲戚一样,是优质的蔬菜,称为“芸薹菜”,直到今天,油菜薹还是南方部分地区冬春季主要的蔬菜之一。1300年前的隋唐时代,人们又发现它的种子可以榨油,此后,油菜逐渐变成中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从上世纪至今,油菜种植经历了数次革命性的变化。第一次变革出现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引进了源自欧洲的甘蓝型油菜,和中国传统的白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相比,这种白菜与甘蓝自然杂交而成的复合种,籽粒产量高,含油量高,抗病性好。所以,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逐渐代替了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成为种植最广泛的油菜类型。上世纪九十年代,选育出了低硫苷、低芥酸的双低油菜,这种油菜口感更好、营养价值丰富,而且收获一季菜薹后,并不一定会造成菜籽产量降低,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可能还有一定增产效果,因此得以快速推广。

如果说这两次变革都是有计划地推动,那么本世纪初的油菜花旅游兴起就有些意外。人们对油菜这个再普通不过的作物,仿佛忽然就爆发了巨大的兴趣。

在著名的油菜花海所在地江西婺源,种了半辈子油菜的张成功,至今还不明白,这个从小惯见的小黄花,为何突然间就吸引了那么多人。张成功是婺源本地的农民,小时候跟着父母在地里种油菜,后来转行开出租车,但家里仍然种了几亩地。山地贫瘠,面积也不大,油菜是最适合的作物。从本世纪初开始,渐渐有人来到婺源,走进山村、梯田,寻找油菜花田。

江西婺源,山间薄雾笼罩的村庄和花田。受访者供图

在另外一个知名的花海——云南罗平,种了几十年油菜的张权能,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现了油菜田里慕名而来的游客。他告诉记者,外来的游客,最早出现在本世纪初,那时候,路没有现在这么宽敞,田间甚至没有可供通车的道路,但那些远方的游客,依旧流连于春天的油菜花田中。

藏不住的美景,春日旅游热潮

美景是藏不住的,尤其在人们越来越渴望美景的时候。

曾长时间追踪和探究油菜花经济的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研究员李俊发现,在许多地方,油菜花最早为世人所知,往往因为一张网图“种草”。比如婺源,本世纪初,一位摄影家在婺源拍了一张油菜花的照片,照片中,白墙灰瓦的徽派村庄,层层叠叠的梯田里铺满了金黄的油菜花。

江西婺源,山村、梯田、油菜花共同绘成的春日美景。受访者供图

在婺源,同一个故事在很多人的口中流传,甚至是开出租车的张成功也能说上几句。这些口口相传的故事中,那张照片曾经走出国门,在国外获得过摄影大奖,又传回国内,在互联网上形成风潮,吸引了许多带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家们,走进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城。

和婺源的梯田、徽派民居不同,云南罗平独特的峰丛地貌,和百万亩油菜花海形成了绝妙的风景。如罗平油菜的核心景区金鸡峰丛,平坦的大地上,千万山峰拔地而起,仿佛山峰的丛林,山上覆盖着深绿色的植被,山下的原野中,无边无际的油菜一片金黄。

李俊发现,这些最早出名的油菜花景观,几乎都和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植被、村庄等有关,当这些本身就具有足够特点的自然或人文景观,和大片的油菜花田结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也形成了油菜花旅游的风潮。

美景从来都在,只是过去忙于生计的人们无暇欣赏,也就无从发现。小时候,张权能跟着家人种油菜,每年油菜花开时,他唯一的感觉就是春天来了,对他来说,油菜花和路边的小花、树枝的新叶没什么区别。但随着游客越来越多,张权能也渐渐觉得,油菜花田里的春天,和其他任何地方的春天都不同。

李俊也感受到了这样的变化,作为科研工作者,在以往,他们更关注的是油菜的种植面积,菜籽的产量、含油量等,这些农艺性状直接关系着数亿人食用油的供给和身体的健康。但在不断提升产量的时候,他发现,普通的油菜开始有了新的功能,开始给生活在乡村里的人们,带来了菜籽油之外的收获,而就在不知不觉间,全国上亿亩的油菜田中,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农业旅游产业。

从海岛到长江,油菜版图扩张

油菜有远超普通作物的适应性,无论是温暖的南方,还是寒冷的北方,无论是贫瘠的山地,还是不适合生存的盐碱地,它都可以生根发芽,开花结籽。所以,这场油菜花之旅,也贯穿了整个中国,甚至打破了季节的限制,那些全国知名的油菜花海,远不是中国油菜的全部。每年的1月到8月,从最南端的海南,到西北边陲,油菜花一路北上西行,开遍大半个中国,也在漫长的迁徙中,不断扩张着花的版图。

海南是油菜最早开放的地方,每年1月,全国大部分地方的冬天还没过去,海岛上的油菜就开始绽放出黄色的花朵,最早迎来春天。

进入2月,春节前后,油菜花开始跨过大海和群山,进入广东、福建、云贵等地,福建的龙岩、福州等地,广东的开平、云浮等地,都有大片绝美的油菜花海。而在云南罗平,油菜花展现出迁徙途中的第一个奇观。罗平油菜种植面积超过百万亩,在油菜花海的核心地带金鸡峰丛,圆锥形的喀斯特山峰,星罗棋布地散落在金黄的原野上,从1999年开始,罗平举办国际油菜花节,到如今,不但吸引着省内的游客,也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春节期间慕名而来。罗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2023年,罗平接待游客463.3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1.3亿元。到2024年,仅春节假期就接待游客30.82万人次,省外游客和省内游客数量已经接近。

云南罗平,油菜花海。受访者供图

从2月到3月,油菜花开遍云贵川的深山大泽,开始沿着长江一直往东,进入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地。尤其在江西、安徽,黄色的油菜花田中,点缀着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形成了油菜花的第二个奇观。和安徽黄山相近的江西婺源,则是其中最知名的花海所在地。婺源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婺源油菜种植面积13万亩,在2023年3月,接待游客451.2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53亿元。

越过秦岭淮海,油菜不断北移

从四川到江苏、浙江、上海,一两个月的时间里,油菜花沿着长江,穿越了整个南方,把半个中国染成金黄色。三四月份的春天,广袤的田野里,是属于油菜花的春日盛景。

盛开的油菜花。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油菜花期长,在开花的季节,它不断向上拔节,不断开花,不断结籽,可以延续1个月到40天左右。一直到每年5月份,油菜花谢的时候,也是准备收获的时候了。

但油菜花的迁徙之旅还没有结束,油菜喜寒凉干燥,厌温热高湿润,当南方和长江流域的春天渐渐过去,进入湿润炎热的夏季后。在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温暖的风正吹过秦岭淮河,黄淮海平原上的盛放季节开启。

油菜有两大种类,冬油菜和春油菜,在寒冷的北方,油菜原本很难越冬,但随着许多强冬性油菜品种的育成,以及气候的变暖,冬油菜的种植界限不断北移。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的资料显示,目前已有的抗旱、抗寒油菜品种,已经可以在北京一带越冬。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资料显示,2010年至2011年,我国在甘肃、宁夏、山西等13个北方省区推广示范上述品种,越冬率超过80%。

在北京,京西门头沟六百年古村苇子水,还保存着上千亩古代旱地梯田,几年前,苇子水村开始尝试在梯田上种植油菜,开发农业景观。

进入7月,油菜花开始越过长城,走进北方和西部,这个季节,是春油菜的天下。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广袤的丘陵草原之间,超过280万亩油菜在此时开放,油菜花海随着丘陵起伏。这里温度适宜,7月的气温在25℃左右,夜里温度更低,昼夜温差造就了当地优质的油菜,而漫无边际的花海,也成了人们消暑纳凉的好去处。

继续往西,新疆伊犁的7月,油菜花沿着公路铺展开来,一直到远处的雪山脚下,金黄的花海和洁白的雪山互相映衬,蔚为奇观。

而在青藏高原上,长江黄河的源头青海湖畔,8月的原野上,大片的油菜花正在盛开。在这里,可以感受坐着高铁穿行花海的奇幻之旅,也可以驾车穿越,随便在哪里停下,就是一片美景。

改变种植模式,打造油菜花田

阳春三月,正是长江流域油菜花开的时候,在湖北恩施,武陵山中的小山村田凤坪村,种在两千亩梯田、坡地上的油菜花逐渐进入盛花季节。

3月24日当天,田凤坪村的游客超过了1万人,对从来没有过大规模接待经验的村庄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考验。这一天,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六玲从早晨一直忙到了晚上,招呼村里的人接待游客,帮助村民在花间道路旁摆摊,为大型的团体讲解村里打造花海的故事。

湖北恩施田凤坪村,2000亩油菜地里,田间道路上摆摊的村民和往来的游客。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一直到下午6点多,进村的游客渐渐散去,金黄的油菜花田里安静了下来,田间路上摆摊的村民们也开始收摊,用不了多久,炊烟就会在村里升起。张六玲也准备回家了,当村干部14年,这个深山里的小村落,从来没有像今年一样热闹过,而带来这份热闹的,是两千多亩山坡上的油菜花。

田凤坪村距离恩施市区大约80公里,其中有大段的山路,开车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村庄南部和西部,是数百米高的绝壁,北方则是一条幽深的峡谷,村里的两千多亩山地,就开在峭壁和峡谷之间的缓坡上。在过去,除了一些巡游揽胜的资深驴友外,这里几乎不为外界所知。

田凤坪村不是传统的油菜种植区,不到10年前,这里每年还只种一季作物,几乎都是玉米,年轻人大量外出,村里种地的都是中老年人。

湖北恩施田凤坪村,李晓飞查看油菜长势。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从2016年开始,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的科研人员开始常驻田凤坪村进行对口帮扶。油料所副研究员李晓飞告诉记者,先后有5位科研人员担任村里第一书记,帮扶跨度已有8年且不断延续。也是从那时候起,科研人员帮助村里改变种植模式,开始引种适宜当地环境的油菜品种,起初的目的,是帮助村民增收。油菜可以越冬,主要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收获后,还可以再种一茬,这无疑会给村民带来更多的收入。

随着油菜种植面积的扩大,意料之外的收获开始出现,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有人发现了这片藏在深山里的油菜花田,这片绝壁下的花海迅速传播开来,被称为“绝壁花海”,吸引了无数人在春天奔赴深山,赴一场春花之约。

湖北恩施田凤坪村,云雾中的绝壁花海。受访者供图

随着乡村旅游的火热,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种植油菜,打造新的农旅经济,李俊告诉记者,在过去,全国有四大花海——云南罗平、江西婺源、江苏兴化、青海门源,而如今,许多地方都选出自己的花海,从政府到企业,从乡村到农民,一场以油菜花为基础的农文旅产业新潮流,正在渐渐形成。

打造延伸品牌助力农民增收

一场覆盖1亿亩耕地、遍布全国的油菜花事,带来的不仅是春日寻芳的潮流,还有一个庞大的新产业。这个新产业,正在改变着许许多多的乡村。

在田凤坪村,刚刚建成不久的花海,已经吸引了许多回乡的年轻人。而在云南罗平,遍布村庄的民宿、饭店,成为了年轻人创业的支点,而油菜花田里的各种休闲娱乐项目,也在不断吸纳新的劳动人口就业。

云南罗平,油菜花田中的表演。受访者供图

新的花海还在不断形成,在湖北,约有98万亩油菜田被拓展为油菜花旅游观赏景点,占总种植面积近6%。

作为老牌的油菜花海所在地,云南罗平已经开始探索油菜花产业链条的延长,从景点旅游、季节旅游,到全域旅游、全年旅游。为此,当地种植葵花、万寿菊等,同时开发康养、休闲、购物等多种业态。而在江西婺源,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已经育成了秋季开花的油菜,未来还要培育四季都可开花的油菜,打造四季花海。

云南罗平,小火车开进花海。受访者供图

油菜本身的价值,也在不断被发掘。张成功告诉记者,他种的几亩油菜,每年和水稻轮作,而只是一季油菜,每亩地的收入就超过1000元。张权能所在的云南罗平法金甸村,附近就有一家压榨企业,企业和他们签订订单,种子、技术等都由企业免费提供,收获后的油菜籽企业回收,回收价格比一般市场价高5分到1毛钱。企业负责人尹翔解释,之所以免费提供种子、技术,还高出市场价收购,既是为了保障收购的数量,也是因为当地本身有品牌价值,“罗平油菜全国知名,别人一听是罗平的,就知道这里的菜籽油是好的,所以我们也有利润。”

李俊将这种现象称为油菜产业的拓展延伸,从油菜自身的纵向延伸中,发掘油用、菜用、花用、蜜用等功能,配合品牌的打造,实现效益的提升,从油菜周边的产业横向拓展中,带动文旅、消费等产业的发展,同时带动当地其他农产品的收益,如水果、蔬菜等。

“天下名山大川,各有自身的特色,发展油菜花经济有天然的优势,其他并非名山大川的地方,也并非不能发展。”李俊说,“油菜功能众多,种植油菜既是国家保障油料供给的战略需求,也是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切实路径,只是要根据各地自身的情况,通过观念的创新,依靠科技的创新,去形成自己的特色。相信到那时候,中国大地上,每一处都有自己独特的油菜花海,都有自己的乡村产业。”

新京报首席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柳宝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