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肥胖日丨九问减重手术:风险大不大?术后要随访吗?

中国肥胖日丨九问减重手术:风险大不大?术后要随访吗?
2024年05月11日 15:46 新京报

在减肥路上,很多大基数体重人群仅靠饮食和行为干预很难达到显著且长期的减重效果。近年来,减重手术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毕竟是手术,不少人担心风险问题,迟迟不敢迈出这一步。

减重手术靠谱吗?今天是“中国肥胖日”,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肥胖与代谢病中心主任医师张能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减重及代谢外科主任医师张鹏为你详解减重手术那些事。

什么是减重手术?

张能维:减重手术又叫代谢减重手术,是一种治疗肥胖和代谢疾病的手术方式,手术通过改变消化道的容积和消化道的路径,进而改变患者的食物摄入量和食物吸收方式,以达到减重和调节内分泌的目的。最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和腹腔镜胃旁路术。

适合哪些人?

张鹏:一般来说,BMI≥37.5kg/㎡的肥胖患者,建议积极手术;32.5≤BMI<37.5kg/㎡者,推荐手术;27.5≤BMI<32.5kg/㎡者,经改变生活方式难以控制,合并肥胖相关代谢综合征,如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血脂、骨关节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脂肪肝、痛风、内分泌紊乱等,综合评估可考虑手术。

风险高吗?

张能维:尽管手术本身存在风险,但由于手术医生的专业性与重视度,手术实际发生的风险并不高,且该手术创伤较小,手术引起的麻醉风险、死亡风险等甚至比普通的胆囊切除还低。患者进行切胃手术后,通常会引起营养的改观,当蛋白质、脂肪下降时,可能会出现脱发等问题,因此手术后需接受专业人士的指导,及时补充蛋白质、钙、磷、铁等营养素。

减重手术仅仅可以减重吗?

张鹏:目前,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普外中心减重与代谢外科进行的减重手术,是多学科管理下的减重手术,也是减轻体重、减少并发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的唯一长期有效的治疗措施。减重手术减的不只是体重,还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不只是代谢疾病,减重手术可以用于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如器官移植、多囊卵巢综合征、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术后注意些什么?

张能维:患者术后经过严格监控,应及时补充缺少的营养素,待患者体重稳定后,身体也会慢慢回归正常。手术后,患者会有一些生活的“不便利”,但也正是因为这些“不便利”,才会带来减重的效果,如吃东西时必须细嚼慢咽,饮水时必须缓慢,切勿“牛饮”等。理论上,患者在术后要终生随访,但在实际临床中,通常随访1-2年,患者的身体就可以逐渐适应并回归正常了。

手术后就一劳永逸了吗?

张鹏:减重手术通过改变胃和(或)小肠的解剖和(或)连接关系,减少摄食量和(或)营养物质吸收量,并引起胃肠道的内分泌功能的改变,而产生减轻体重和调控营养物质代谢的作用。术后,减重效果很快能有所体现,并且一段时间内,体重减轻幅度很大。但几个月后,患者会进入术后平台期,体重不再明显下降,甚至稍不注意就有回升的趋势。

如何突破术后平台期?

张鹏:肥胖作为一种可复发的慢性疾病,想通过减重手术实现长期的体重下降,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在于患者术后长期的规范化管理,包括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睡眠及坚持不懈的心态。在能量摄入小于消耗的情况下维持饱腹感,减少饥饿;提高热量消耗,维持基础代谢;尽量保留非脂肪的“瘦体重”。这些是术后平台期减重的关键。

术后怎么吃?

张鹏:减重术后,应由减重外科团队或专业的营养师制订饮食计划,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水。膳食中的蛋白质是维持体重的关键,提高膳食中的蛋白质含量有助于帮助患者度过平台期;高蛋白低糖指数膳食有助于维持减重成果。蛋白质食物可选择动物蛋白(牛羊肉、猪肉、鸡肉、鱼肉)、蛋类及乳制品;植物蛋白(大豆、豆腐、米麦等主食)。足量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定期检查营养素的含量,避免营养素缺乏。

术后怎么锻炼?

张鹏:术后3个月开始,可每周进行5-7天有氧运动,每次45-60分钟,每周3次力量训练。如果不具备锻炼条件,就坚持每天走路1-2小时。建议每周运动目标300分钟,最低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以上有氧运动。其中包括每周2-3次力量训练,而且要增加力量训练中的阻力。如果进入平台期可尝试增加运动时长、频次及强度,也可以尝试新的训练方式,比如由跑步改成深蹲、俯卧撑等力量训练。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赵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