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停火,扑朔迷离

加沙停火,扑朔迷离
2024年06月16日 22:37 新京报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八个月后,外界看到了加沙停火的新希望:6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一份由美国提出的加沙停火决议草案,呼吁在加沙地带实现“立即、全面和彻底”的停火,并敦促以色列和哈马斯“毫不拖延、毫无条件地”全面落实决议。

6月11日,哈马斯在一份声明中作出回应,表示愿意“积极应对”以达成协议,结束这场针对加沙人民的战争。根据美国方面的说法,以色列也已同意了这份停火决议草案,但以色列方面迄今没有公开确认这一点。

6月12日,波澜再起。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当天表示,哈马斯对美方提出的这份停火决议草案进行了许多修改,其中一些修改是“行不通的”。哈马斯对此予以否认,称其提出的修改“并不大”。反之,哈马斯对以色列是否接受决议草案提出质疑,要求美国向以色列施压,以彻底结束这场战争。

自去年10月7日至今,加沙地带已有超过3.7万人死亡,当地200万民众深陷前所未有的人道主义灾难之中。然而,分析人士指出,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加沙停火的决议虽然是一个积极信号,但以色列和哈马斯在一些核心问题上仍有分歧,纸面协议要落实仍面临着诸多挑战。而这也就意味着,加沙和平短期内仍然难企。

协议难成

“现在的情况是,对于这份停火决议草案,美国最积极,以色列和哈马斯都不是特别热心。”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执行院长牛新春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5月31日就公布了停火决议草案,但哈马斯直到两周后才给了回复,以色列则至今没有明确表态支持这一草案。

该停火草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实施“立即全面彻底停火”,以军从加沙地带所有人口聚集区撤出;哈马斯释放妇女、老人和伤员等部分被扣押人员,并归还部分遇害人员的遗体;以色列释放一些被关押的巴勒斯坦囚犯。

在第二阶段,经双方同意永久停止敌对行动,以换取哈马斯释放剩余所有被扣押人员;作为交换条件,以军将全部撤出加沙地带。第三阶段将开启加沙地带的大规模重建计划,哈马斯将仍在加沙的死亡人质的遗体归还其家人。

这份停火决议草案由美国提出,并得到了联合国安理会的支持。在6月10日的表决中,15个安理会成员国中有14个投了赞成票,俄罗斯投了弃权票。这不是联合国安理会首次就加沙问题达成决议,但这是本轮冲突爆发以来最无争议、最易通过的一项决议。

6月10日,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联合国安理会就呼吁在加沙地带实现停火的决议草案投票。 新华社发

然而,决议通过几天后,各方表态却仍然模糊。从哈马斯方面而言,其在6月11日就和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发表了联合声明,称已经向调解方卡塔尔和埃及提交了对停火决议草案的回应,表态愿意“积极应对”以达成协议。

不过,6月12日,美国方面表示,哈马斯对美方提出的停火决议草案进行了很多“行不通”的修改。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当天结束了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的第八次中东之行,他先后访问了埃及、以色列、约旦、卡塔尔等国,以推动各方达成加沙停火协议。

在多哈的记者会上,布林肯表示,哈马斯对美方提出的加沙停火决议草案进行了“无数的修改”,其中一些修改是行不通的。但他强调,美国和卡塔尔、埃及的调解人员将“努力达成协议”。

哈马斯否认了美国方面的说法,称其提出的修改“并不大”。12日晚些时候,哈马斯还发表声明,强调在停火谈判中已表现出“充分的积极性”,反之,虽然布林肯一直说以色列已经同意了最新的停火方案,“我们并未听到任何以方官员有发出同意的声音”。

据路透社报道,两名埃及安全部门消息人士还透露,哈马斯希望美国就停火方案的落实提供书面保证。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余国庆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停火决议草案能在安理会顺利通过,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美国在提交草案的时候说,以色列已经同意了这份草案的内容。哈马斯随后也作出了比较积极的回应,但让外界比较迷惑的一点是,以色列迄今为止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表态。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指出,美国总统拜登5月31日提出的加沙停火方案,是基于以色列此前提出的方案形成的。然而,虽然布林肯多次强调以色列已经接受了拜登提出的这份方案,但以色列政府并未作出官方回应。而在哈马斯作出回应后,有匿名以色列政府官员称哈马斯的回应可以视为一种拒绝,释放了以方消极信号。

在余国庆看来,美国提出的这份停火决议草案虽然在安理会获得通过,但实际上很多具体内容仍存在分歧,所以决议通过几天后,各种争议再起。“美国虽然说以色列同意了,但实际上可能并未完全得到以色列的保证,由此出现了当前比较尴尬的局面。”余国庆说。

事实上,多方认为,草案本身仍有模糊之处。6月10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联合国安理会表决后表示,中方对主要当事方是否接受停火倡议、三阶段安排能否顺利过渡仍然有合理关切。据新华社报道,巴勒斯坦政治分析人士艾哈迈德·海拉表示,该提议没有就双方永久停火和以色列从加沙地带全面撤军作出明确规定,因此未能满足哈马斯方面的基本诉求。  

阻碍各方达成停火协议的核心矛盾是以色列和哈马斯在如何结束这场战争上的分歧。“哈马斯要求的是以色列军队全面撤出加沙,彻底结束这场战争,从而让自己有持续的生存空间;而以色列方面则坚持,必须彻底消灭哈马斯才会结束战争。双方在这一根本问题上存在分歧,由此协议很难达成。”牛新春表示。

不过,牛新春认为,目前各方的表态意味着,达成协议虽然很难,但各方都有意愿继续谈。“哈马斯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以色列视之为拒绝,美国则留了一些空间,说有的能谈、有的不能谈。”牛新春说,最终要达成停火协议,以色列和哈马斯双方或许都必须要做出一些妥协。

战火难停

停火谈判进入关键时期,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却未曾缓和。当地时间6月13日,加沙地带最南端城市拉法的一名居民对法新社说,拉法西部地区当天遭到了猛烈的炮火袭击,“除了以色列的大炮和军舰之外,还有战机、阿帕奇(直升机)和无人机的密集火力,所有火力都在打击拉法西部地区。”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以色列13日对拉法以西的马瓦西地区发动袭击,分别从陆地、海上和空中对这个以方此前曾指定的“人道主义区”进行打击。随后,以色列国防军发表声明,否认在马瓦西人道主义区内发动袭击。

虽然国际社会强烈反对以色列进攻位于加沙最南端的拉法,以色列仍然于5月初对拉法发起了地面进攻,称要消灭哈马斯在拉法的最后几个旅。以色列最初表示,在拉法的行动是“精确打击”,但多方表示,以军已经深入拉法城市中心。在此期间,数十万民众被迫逃往加沙其他地区。

以色列军方13日称,以军继续在拉法实施“有针对性的”行动,与巴勒斯坦武装人员近距离交战,并使用无人机和战机空袭当地的火箭弹发射场。当天,以色列军队还突袭约旦河西岸城市杰宁。自去年10月7日巴以爆发新一轮冲突以来,约旦河西岸紧张局势不断升级。

事实上,随着战事延宕,内塔尼亚胡面临的国内外压力正变得越来越大。6月9日,以色列战时内阁成员、主要反对党国家团结党领导人甘茨宣布退出战时内阁,并呼吁以色列提前举行议会选举。甘茨称内塔尼亚胡领导了一个“糟糕的政府”,且“正在阻碍以色列取得真正的胜利”。甘茨认为,内塔尼亚胡在加沙问题上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6月8日,在加沙地带中部努赛赖特难民营,以军袭击后浓烟滚滚。 新华社发

同时宣布退出的还有以色列战时内阁观察员加迪·艾森科特,他与甘茨同属于国家团结党,曾任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本轮巴以冲突开始后,以色列组建了一个三人战时内阁,分别是内塔尼亚胡、国防部长加兰特以及甘茨。另外还有两名观察员,但他们并无表决权。

然而,战时内阁的三人之间在一些重大决策上一直存在分歧。不仅反对党领导人甘茨退出战时内阁,同属于执政党利库德集团的加兰特,此前也被爆出和内塔尼亚胡在战后加沙安排等问题上意见相左。与此同时,以色列国内民众持续举行集会,要求内塔尼亚胡尽快达成停火协议,让所有被扣押人员获释。一些人还要求内塔尼亚胡下台。

余国庆认为,以色列内部的分歧,也是以色列官方迟迟没有对最新的停火协议草案作出表态的原因之一。“内塔尼亚胡政府面临危机,甚至以色列有可能提前举行大选,这显然会影响到以色列政府对于达成加沙停火协议的决心,也会影响到未来执行协议的行动。”余国庆说。

此外,虽然国际社会包括美国一再施压,但以色列仍未对停火决议作出公开表态,反而多次称将继续其军事行动。牛新春认为,由于国内局势复杂,目前以色列没有任何一个政党或者是政治人物敢作出立即彻底结束战争的承诺,由此“以色列目前的态度就是边打边谈……我可以谈,但是军事作战不能停下来。”

而在加沙局势仍然紧张之时,以色列北部局势突然升级。当地时间6月13日,黎巴嫩真主党使用火箭弹和武装无人机向以色列9个军事基地发动联合攻击。此前一天,其对以色列北部发射200多枚火箭弹,以报复以色列11日攻击黎巴嫩南部造成一名真主党指挥官死亡。

据央视新闻报道,黎巴嫩真主党13日表示,自2023年10月8日黎以临时边界爆发冲突至今年6月13日,黎巴嫩真主党称已对以色列进行了2125次军事行动,平均每天袭击达9次。

自去年10月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几乎每天都有交火。但路透社表示,最近几天的交火出现明显升级。以色列13日表示,黎巴嫩真主党应为以黎边境不断升级的暴力事件负全部责任,以色列将采取行动恢复北部边境的安全。外界担心,黎以边境冲突存在扩大的风险。

和平难企

当地时间6月12日,联合国一个独立调查委员会发布调查报告称,自去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应对在加沙地带进行的军事行动中犯下的战争罪和反人类罪负责。此外,哈马斯等多个巴勒斯坦武装也需对战争罪等罪责负有责任。这是联合国机构首次针对新一轮巴以冲突进行的深入调查。

在此之前,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卡里姆·汗5月20日发表声明说,他正在向国际刑事法院申请对包括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内的两名以政府高官和三名哈马斯领导人的逮捕令。

余国庆表示,随着加沙这场战事持续,联合国、国际刑事法院等国际组织都就加沙这场战争的后果作出了一些表态,这表明他们看到了这场战争带来的人道主义灾难。但从现实上而言,这些指控不太可能约束以色列或是哈马斯的行为,但希望这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国际舆论压力。

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突袭以色列,造成近1200名以色列人死亡,他们还带走了大约250名人质。以色列随后对加沙地带发起军事行动,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

战火绵延八个月,加沙地带已成为一片废墟。截至目前,加沙已有超过83%的人口流离失所,多地面临着严峻的饥荒风险。联合国人道主义救济负责人马丁·格里菲思近日表示,预计到7月中旬,加沙一半人口(超过100万人)将面临死亡和饥饿的风险。

当地时间6月5日,加沙地带杰巴利耶,巴勒斯坦人房屋被摧毁,一个小女孩坐在废墟中。图/IC photo

和平更是遥遥无期。战争爆发一个半月后,以色列和哈马斯于2023年11月底达成了临时停火换囚协议。停火持续了一周,哈马斯释放了100余名人质,以色列释放了大约240名巴勒斯坦在押囚犯。此后,虽然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协调,双方始终未能达成新的停火协议。据以色列方面估计,目前加沙地带仍有116名人质被扣押,其中41人预计已经死亡。

余国庆认为,未来一段时期最需要关注的就是,巴以双方如何具体落实联合国安理会2735号决议,以实现停火、尽早结束战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要落实决议、真正实现停火,还面临着种种主客观条件限制。”余国庆说。

最重要的是达成并落实停火协议,以色列和哈马斯或许都需要作出一些妥协。在巴勒斯坦方面,由于这个决议里也涉及了未来加沙的安排,这需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和哈马斯共同磋商,从而达成一个相对统一的立场。在以色列方面,以方也需要弥合国内分歧,尽快达成统一。

但如果谈判破裂,以色列无疑会继续在拉法的军事行动,以实现彻底攻陷拉法的目标。牛新春表示,若是以色列攻下拉法,这将意味着以军在加沙的大规模城市作战就此结束。换言之,这场战争第一阶段的作战也将结束了。

这显然不意味着加沙战争的终止。反之,未来加沙可能长期处于一个动荡混乱的阶段。“哈马斯的残余力量仍会长期存在,以色列未来几年内可能都需要不断地和这些残余力量作战。”牛新春说。

自去年10月对加沙发起军事行动以来,以军从北向南不断推进。今年年初,以色列国防军宣布结束了在加沙北部地区的行动,但此后仍多次回到北部作战,称有哈马斯武装分子在当地再次集结。在加沙中部地区,以色列的轰炸也还在持续进行。

央视新闻6月13日报道指出,在冲突持续近250天之后,加沙地带的民众梦想着能够实现永久停火,整个国际社会也都在呼吁以色列停止战争。近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要求停止战争的决议,但这一决议能否生效还需要继续观察。

新京报记者 谢莲

编辑 张磊 校对 刘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