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违规鸭肠企业泄露记者电话,屁股坐歪了 | 新京报快评

向违规鸭肠企业泄露记者电话,屁股坐歪了 | 新京报快评
2024年06月17日 18:24 新京报
▲地方市场监管部门给被曝光的企业通风报信,把本应成为监管线索的信息变为企业找门路“灭火”的抓手。图/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6月17日,新京报曝光山东滨州、河南清丰两家禽类屠宰加工厂脏乱差问题严重。在记者联系山东滨州的监管部门后,电话疑被泄露,随即接到涉事企业电话。而在此之前,记者从未用该号码与涉事企业进行联系。山东雅士享肉类食品公司相关负责人在电话中称,号码是相关政府部门“李主任”给的。目前,当地联合工作组对媒体曝光的鸭肠车间进行了查封,并对相关责任人询问做笔录。

烟头扔进鸭肠筐,掉入排污渠里的死鸭捞出送回生产车间……新京报曝光的山东滨州的雅士享肉类食品有限公司鸭肠车间,本身在生产中存在的诸多卫生安全隐患,已令人触目惊心。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滨州当地监管人员在收到相关信息后,不是想着怎么对企业加强监管执法,督促其及时整改到位,而是把记者电话泄露给了涉事企业。此番操作,不仅有损监管公信力,也很容易让人怀疑,当地监管部门或人员与涉事企业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利益关联,因此有意袒护。

在自己监管的辖区内,发生如此恶劣的食品安全卫生问题,本身已暴露出当地职能部门存在监管不力、失职失察等问题。此时,果断行动,查封卫生不合格食品,责令企业限期整改,乃至由此在辖区开展一次专项食品卫生治理行动,才是当地监管部门积极有为的“规定动作”。

而把反映问题线索的记者电话泄露给涉事企业,让企业自己想办法“摆平”,即便是个别人员所为,但这样的行为没有让公众看到监管部门履职尽责应有的态度。

而且,此事的恶劣之处在于,向企业通风报信,还如何让人敢相信地方治理食品卫生问题的诚意?

食品生产企业理应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守住底线,在各项生产流程把关方面更严格些。监管部门的相关监管措施,也需更有针对性,以此督促企业形成行业标杆,做出食品安全生产示范。

其实,一家企业出现食品卫生问题,通过消费者举报、媒体曝光、监管部门执法等多种方式,总能予以规制。这其中,监管是“现管”,如同悬在企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令其时刻警醒,谨慎从事。

任何时候,给企业通风报信,都是站不住脚的。此次事件,除了查企业,很有必要查查涉嫌泄露记者电话的“李主任”是何方神圣。

食品安全无小事,人们对监管公正与否的在意,对监管部门履职行为的关注,本质上还是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心。监管部门能否严格规范执法,直接关系各项食品卫生标准在相关企业的落实情况。由此而言,监管的任何失当行为,都可能为食品卫生安全打开风险敞口。对此,监管部门重任在肩,理应找准位置,守好关口。

撰稿 / 新京报评论员 迟道华

编辑 / 马小龙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