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癫痫关爱日丨预防共病应优化综合管理,寻找因果机制

国际癫痫关爱日丨预防共病应优化综合管理,寻找因果机制
2024年06月28日 09:58 新京报

今年的6月28日是第十八个“国际癫痫关爱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关注癫痫共病”。据统计,约50%的成年癫痫患者至少共患一种疾病,癫痫患者共病率远高于一般人群,增加致残率和死亡率,大幅增加社会负担。

“癫痫共病定义相对宽泛,是指除癫痫本身外,癫痫患者同时存在的其他综合征、疾病,甚至体征或症状。”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副主任王雄飞副教授介绍,导致癫痫共病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共同的生物易感风险因素及二者间相互影响的双向作用,从原因角度,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癫痫疾病本身与共病共享生物学特征,从而导致的共病。癫痫是根据症状表现水平去诊断的一类疾病,诊断本身不含病因限制,病因混杂。例如,由于患者基因突变致痫,突变的基因同样也是其他疾病(如焦虑、抑郁、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的致病基因变异。此外,细胞水平、蛋白水平等各个水平,都与其他常见共病存在一定程度的、共享的致病生物学基础。

第二类是服用抗癫痫药物后导致的共病。癫痫的常用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由于癫痫治疗药物相对广谱,一旦使用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肝肾代谢有一定影响,因此有些患者长时间服用癫痫药物后容易出现头晕、注意力缺失等。

第三类是患癫痫后自身、社会压力等精神原因导致的共病,癫痫患者大多有“病耻感”,长期来自自身、家庭、社会的压力会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导致共病。

据悉,常见的癫痫共病有神经系统、精神系统、躯体等几大类,具体20余种,包括神经系统共病,如头痛、失眠、脑血管疾病、痴呆等;精神类共病,如焦虑抑郁、双相情感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以及躯体的共病,如心脏不适、胃溃疡等。

“人类任何感知觉系统都有权重,例如一幅画,人们会被画中最漂亮的部分吸引,而忽略周围的细节,癫痫共病也是如此。”王雄飞表示,在临床上,癫痫共病的诊治容易延误,从疾病本身来讲,疾病凸显的一部分特征(如痫性发作本身)对周围信息(如精神、认知等共病)有一定遮盖掩蔽效应,导致共病延误诊治;此外,从医生角度讲,以往医生对癫痫共病的认知相对较少,综合管理认知相对较弱,也容易使共病诊治延误。

“很多癫痫患者就诊时的主诉就是‘抽’,医生治疗的核心仅仅是癫痫,但随着人们对癫痫整体了解的深入以及现代医学诊疗思路的改变,不再仅仅看病,而是看病人,希望病患可以重返社会,人们对共病逐渐关注起来。”王雄飞说。

癫痫共病的早期识别对于综合治疗方案的优化具有一定意义,需要医生敏感发现痫性发作以外的共病病症。王雄飞指出,目前除临床病史外精神类共病主要依赖量表进行检查,躯体类部分可通过辅助检查明确,但总的来说,针对癫痫共病的量表与辅助检查都十分有限,这需要医务人员、科技人员共同努力,完善更多的监测工具,以利病患。

预防方面,王雄飞认为,癫痫可被看做神经元或胶质细胞异常活动导致脑功能异常的谱系症候群,要预防癫痫共病,从根本上,应该想方设法建立人口学队列,找到共病的因果机制。目前来讲,一方面可从自身心理调节入手,另一方面可以考量共病倾向、优化综合管理,一定程度上减少共病的发生率。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杨许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