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夏”佳音频传,面积与单产提升“预定”夏粮丰收

今年“三夏”佳音频传,面积与单产提升“预定”夏粮丰收
2024年06月28日 17:28 新京报

全国小麦大面积机收工作已于6月中旬结束,按照往年惯例,夏粮产量数据将于7月中旬由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粮食产量年景如何?产粮大省小麦收获是否顺利?在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后,小麦单产已有哪些喜讯?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三夏”期间,多地曾传来亩产创下新高的佳音,今年多数产粮大省小麦种植面积也稳中有增,这或将意味着我国这一年夏粮丰收的捷报,已经“预定”。

夏粮丰收/资料图片

多省份小麦种植面积“稳中有增”

作为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河南也是我国小麦种植第一大省,从国家统计局历年公布的数据来看,全国四分之一的小麦都来自这个黄河中下游的“中原粮仓”。

据早前的公开数据,2023年冬天,河南全省播种小麦面积持续稳定在8500万亩以上。这一季冬小麦种下后第二个月,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就曾在苗情普查中发布了好消息,小麦越冬期苗情好于常年,生产开局良好、进展顺利、长势正常。到5月下旬,豫南南阳、驻马店、信阳等地率先开镰,约半个月后,河南大规模机收已经结束。整个收获期天气条件总体不错,也利于小麦的成熟、收获和晾晒。

与河南邻近,山东省常年位居全国小麦产量第二把交椅。据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消息,今年山东全省冬小麦种植面积6054万亩,较上年增加40.7万亩,已经连续三年稳中有增。今夏山东还未正式开镰前,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杨武杰曾公开表示,今年小麦明显好于常年,如后期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单产、总产有望再上新台阶。

在长江长三角地区,江苏和安徽同为产粮大省。今年,安徽省小麦种植面积超4300万亩,较国家统计局上一年公布的数字略有上涨,江苏省小麦种植也继续保持在3500万亩以上。据两省农业农村厅公开消息,今年夏粮生产总体呈现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的“三增”良好形势。

此外,在夏粮比重占到全年粮食生产总量4成的河北,今年全省小麦种植面积3300多万亩。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介绍,在多条政策助力下,今年河北小麦总产量有望突破300亿斤大关。而同样作为粮食主产省之一,这一季四川省冬小麦播种面积超过900万亩,面积稳中有增。四川已经在5月下旬基本结束了收获作业,作为率先开镰的省份,捷报也最先从这里传来。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在5月27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四川夏粮丰收已成定局。他提到,四川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这个“命根子”,去年净增50万亩耕地,复垦了4.2万亩撂荒地,做到应种尽种。

多地传来亩产佳音创下新高

每年的夏粮丰收虽然不只是小麦的丰收,也包括大麦、燕麦、荞麦等谷物以及豆类和薯类,但小麦占据着夏粮的极大比重。它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第二大口粮作物。我国小麦常年生产面积稳定在3.5亿亩左右,处于世界第三位,同时,我国小麦总产量和大面积单产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甚至高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小麦主产国。

要锁定今年的夏粮丰收,小麦种植面积的提升只是一方面,单产的提升是另一个关键。早在十年前,原农业部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2024)》就曾预测,2024年我国小麦种植面积为3.52亿亩(2348万公顷),会较十年前有所缩减,但单产进一步提高,预计2024年将达到367公斤/亩。在今年2月,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中央农办负责人在解读文件时也曾提到,要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推动粮食产能迈上新台阶。

麦收阶段,产粮大省也陆续有单产提升的佳音传来。如6月初在河南鹤壁,在百亩丰产方冬小麦实打验收测产现场,经实打验收,亩产912.6公斤的数据,创下了今年全国单产新高;6月中旬,在山东青岛,一处小麦高产田内,品种为“青农1931”的小麦,亩产875.82公斤,这也是青岛市历史上首次小麦跨越850公斤大关。

喜讯不只来自小麦种植面积领先的产粮“尖子生”。据农业农村部公开消息,6月下旬,在新疆兵团第一师,冬小麦百亩田、千亩方、万亩片高产示范田进行实打实收测产,平均单产分别达到755.6公斤/亩、731.3公斤/亩、703.8公斤/亩,创新疆南疆片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在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北京,今年怀柔一处百亩示范田内,小麦亩产达到672.63公斤,创下了北京怀柔区近30年来的小麦单产新高,同时作为“种业之都”,经审定的6个新品种在沙地条件下均超过了500公斤/亩,大幅超过了往年350公斤的亩产水平。

此外,在机收方面,据农业农村部此前发布的数据,今年我国各地共计投入联合收割机60多万台,随小麦梯次成熟,引导跨区作业机具自南向北有序转移。更多高效低损收获机具投入生产一线,9-10公斤/秒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已经成为跨区作业主流机型,进一步提升了机收效率,同时,服务有保障、收获进度快,特别是机收损失率进一步降低。农业农村部特别提到,各地在抢抓机收进度的同时,广泛组织开展机收技能培训和减损比武,麦收期间派出农机化技术骨干加强田间巡回指导,切实提升机手作业水平。麦收完成省份初步监测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维持在1%左右的较好水平,优于2%的行业标准要求。

这也正如此前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我国“三夏”小麦机收环节,机收损失率每减损1个百分点,即可挽回25亿斤粮食。今年这优于行业标准的1个百分点,也有力保障了夏粮小麦颗粒归仓。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立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