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门发布网络传销典型案例:以新业态、新模式为噱头大肆骗财

两部门发布网络传销典型案例:以新业态、新模式为噱头大肆骗财
2024年06月28日 19:50 新京报

6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依法惩治网络传销犯罪典型案例。

最高法表示,网络传销以新业态、新模式为噱头,以新媒体为依托,呈现出犯罪路径由“线下拓展”向“线上线下聚合”,犯罪对象由“熟人滴灌”向“大水漫灌”,犯罪媒介由“实体商品”向“虚拟商品”的发展变化。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各被告人、被告单位均以投资获取高额返利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服务的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将参加者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层级,引诱参加者继续发展下线,骗取钱财。

冒用公益名义:非法获利超25亿元,获刑15年、被处罚金1亿元

2013年5月,张某注册成立深圳市善某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下称“善某汇”)。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张某伙同查某、宋某等人,开发了“善某汇众扶互生会员系统”并上线运行,以“扶贫济困、均富共生”为名开展传销活动,采取培训、宣传等多种方式在全国各地大肆发展会员,要求参加者以缴纳300元购买“善种子”的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会员之间根据“善某汇”确定的收益规则进行资金往来,以发展下线的数量作为返利依据骗取财物。

经统计,“善某汇”在全国共计吸纳会员598万余人,层级达75层,张某非法获利25亿余元。

湖南省双牌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张某的行为已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且属情节严重,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亿元;违法所得予以追缴、没收,上缴国库。一审宣判后,张某提出上诉。湖南省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以投资充电桩为名:涉案资金10亿余元,超70人被判刑

2020年4月至2022年1月,钱某在经营浙江某公司期间,伙同赵某等人以销售充电桩、提供充电桩经营服务为名,通过宣称国家支持等虚假宣传,安装运行少量充电桩,用充电、流量、广告收益为幌子,以直推奖、伯乐奖、级差奖、团队奖等奖项为诱饵收取费用发展会员,并以发展会员的数量作为计酬、返利依据,引诱、鼓励会员继续发展下一级会员。

经统计,钱某等人运营的“智能充电桩商城系统”网络平台用户共计2万余个,层级达25层,涉案资金10亿余元。钱某还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职务侵占犯罪。

浙江省嵊州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单位浙江某公司及被告人钱某等人的行为均已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且属情节严重;钱某还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职务侵占罪。根据各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参与程度、主观恶性及犯罪后表现等情节,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职务侵占罪,合并判处钱某有期徒刑十八年;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判处赵某等四十六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七年二个月至十个月不等,并对张某等二十四名被告人宣告缓刑;对被告单位、被告人判处罚金,违法所得予以追缴、没收,上缴国库。一审宣判后,被告单位、被告人均未上诉,检察机关未抗诉,判决已生效。

以虚拟货币投资为噱头:共收取会员缴纳的各类虚拟货币超900万枚

2018年初,陈某等人以区块链为噱头,策划设立“某Token”网络平台开展传销活动,要求参加者通过上线的推荐取得该平台会员账号,缴纳价值500美元以上的虚拟货币作为门槛费以获得增值服务,可利用平台“智能狗搬砖”技术在不同交易场所实施套利交易,并获得平台收益。会员间按照推荐加入的顺序组成上下线层级,并根据发展下线会员数量和投资数额,由平台按照智能搬砖收益、链接收益、高管收益三种方式返利,实际均是直接或间接以发展人员数量及缴费金额作为返利依据。

为逃避打击,陈某等人于2019年1月将平台客服组、拨币组搬至国外,并继续以“某Token”网络平台开展传销活动。经统计,“某Token”网络平台注册会员账号超260万个,层级达3293层,共收取会员缴纳的比特币、泰达币、柚子币等各类虚拟货币超900万枚。

江苏省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陈某等人的行为均已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且属情节严重。根据各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参与程度、主观恶性及犯罪后表现等情节,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判处陈某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六百万元;判处其余被告人有期徒刑八年八个月至二年不等,并处罚金;违法所得予以追缴、没收,上缴国库。一审宣判后,陈某等提出上诉。江苏省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新京报记者 行海洋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立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