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典礼举行,著名摄影师曹郁寄语毕业生勇敢前行

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典礼举行,著名摄影师曹郁寄语毕业生勇敢前行
2024年06月28日 21:12 新京报

新京报讯(记者刘洋)北京电影学院和想象中有什么不同?影视人会被AI取代吗?毕业意味着什么?6月28日一早,北京电影学院的礼堂内座无虚席,该校2024届毕业典礼正在举行。当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优秀校友、著名摄影师曹郁回到母校,他的演讲频频引发全场的笑声和掌声,他也在演讲中回答了北影学生们最关注的问题。曹郁希望同学们保持对电影的热爱和信心,“再勇敢、再坚定一些,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坚持下去,大胆地往前走吧,祝你们好运。”

“欢乐”是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典礼的关键词,教师、毕业生代表上台演讲时,全场都会爆发热烈的欢呼声,给予他们明星般的出场待遇。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2020级本科毕业生杨博涵和视听传媒学院2021级研究生李泓瑾作为2024届本专科毕业生代表、研究生毕业生代表分别致辞,他们谈到了自己的电影梦,也感谢母校的培养。

6月28日,北京电影学院优秀校友、著名摄影师曹郁出席毕业典礼。 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摄

“还记得初入校园那天吗?我怀揣着对电影艺术的热爱与大家相聚在这里,在校园里的金字塔前、摄影棚内、剧场舞台之上,对未来的电影之路产生了激情澎湃的幻想……我们当下的学生时代就要结束了,虽然同学们毕业后的道路不尽相同,但使命担当殊途同归,为建设电影强国贡献北影青年的青春力量。”李泓瑾说道。

曹郁的登台将典礼氛围推向高潮,他曾凭借电影《可可西里》获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摄影,代表作品包括《南京!南京!》《妖猫传》《八佰》等。“如果一头扎进影视圈的‘染缸’里,我希望你们出淤泥——而染得很合适。‘染’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必要的人情世故,学会如何评价别人的作品。‘不染’的地方是要保持对电影的热爱和信心。”曹郁说道。

在演讲前,曹郁看了网络上北影学生们拍摄的一段采访视频,视频中多位2024届毕业生回答了一些问题,他也从中挑出五个问题现场给出他的回答。其中,毕业意味着什么?曹郁认为,这意味着人生最自由、最可以挥霍的10年开始了,这也是专业进展最快的十年,“你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时,再回首会发现这段时间是最宝贵的,也是不可能再有的,而且是最美好的。”他希望同学们更勇敢一些,“影视圈不需要大家刚毕业就有成熟的社会经验,只需要你们身上的一个特质,就是年轻人的想象力,和不怕失败的冒险精神。”

校园里随处可见毕业生家长和孩子一起合影留念。 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摄

“电影学院没有义务把你培养成艺术家,只有你能让自己成为艺术家,毕业后,你要了解你是谁,要超越自己。”曹郁强调,电影是一个合作的艺术,电影的玄妙之处在于它是不同艺术家碰撞在一起的、团体产生的艺术作品,他希望大家利用好学生时代积累的人脉资源,协力创作出好的作品,“如果在学校的时候跟同学关系还不够好,你可以毕业以后尽量再去修补一下。”曹郁一句话逗笑大家。

曹郁不认为AI技术会取代影视人,“电影的魅力在于每个主创都有自己的意外和错误,也许当错误在一起时会成为艺术”,他建议学生们无须总做对的事情,也不要害怕错误。

“32年前我也是在这样的场合毕业,留在学校教书,作为你们的校友,我今天特别感慨。”北京电影学院院长扈强为即将开启新征程的学生们带来的关键字是“爱”,他希望学生们要将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要热爱祖国,怀抱赤子之心;二要热爱电影,追寻至诚之道;三要热爱父母,感念养育之恩;四要热爱自己,点亮心中之光。“此时此刻薪火相传的火炬交到你们手里,愿诸君稳稳擎起,沿着前辈的足迹,初心不改,砥砺前行。学校会永远站在你们身后,守望着你们继续成长,也随时期待着你们带着作品回到这里,回到母校,分享你们的进步与收获。”扈强说道。

内地男演员、歌手,北京电影学院2024届毕业生焉栩嘉。 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摄

去年的毕业典礼上,全体2023届毕业生将“一棵桃树、一棵李树”送给了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寓意同学们根植爱校情怀,感恩母校的培育,在母校留下永久纪念。今年,北京电影学院给毕业生赠送的礼物,是一张由种子做成的“青春入场券”,希望学生未来能够开启新的篇章。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在2024届毕业生中,内地男演员、歌手焉栩嘉也正式结束大学生涯,他作为毕业生代表上台接受母校的礼物。“曹郁师哥讲得特别好,电影是没有办法一个人完成的,我希望经过这4年的学习,能做好演员这份职业,发挥我们年轻人的冲劲和创造力,做更好的电影人。”焉栩嘉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编辑 缪晨霞

校对卢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