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为大湾区打开更大发展空间 | 新京报社论

深中通道,为大湾区打开更大发展空间 | 新京报社论
2024年06月30日 22:31 新京报
▲6月30日,国家重大工程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通车试运营。图/新华社

6月30日,国家重大工程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通车试运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深中通道开通当天,就吸引了大量大湾区市民自驾前来打卡,抢先体验深中两地“半小时生活圈”。据运营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深中通道通车后,一个小时的车流量就超过了7000车次。

深中通道是连接深圳至中山的跨海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历经7年前期筹备、7年艰苦建设,这条全长约24公里的粤港澳大湾区标志性交通工程正式建成通车,具有多重时代价值。

一方面,深中通道又一次刷新了大湾区的交通格局。其开通后,深圳至中山之间车程从两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内,未来广州南沙至中山仅需15分钟,珠海和江门至深圳也从2小时以上缩短至1小时内。可以说,一条新通道,推动的是整个大湾区内部交通通行效率的再次提升。

大湾区是我国交通最繁忙的地区之一,各城市之间的交通往来需求非常强。尽管从最早的虎门大桥到南沙大桥,再到港珠澳大桥,横跨珠江口的交通大工程频频上新,但随着大湾区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大与发展活力的不断增强,珠江口两岸城市间对于互联互通的要求也在持续提升。在此背景下,深中通道可谓是应运而生。

另一方面,深中通道是交通大通道,更是区域融合发展的大纽带。众所周知,大湾区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群之一,而推进城市群内部的一体化发展,破除各区域融合发展的壁垒,正是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的关键一步。

深中通道为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都市圈之间的更高效互联互通提供了新的连接,实际上也就是为融合发展增加了新支撑,为珠江两岸的人、财、物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流通按下加速键。

要知道,拉近不同区域间时空距离,也就是为跨区域的产业分工协作,及各种空间资源、产业要素等的优化配置,打开更大的空间。

像深圳与中山之间,两座城市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都有明显差异,借助深中通道,两座城市进入“半小时经济圈”范围,无论是深圳获取更多的发展空间,还是中山承接相应的产业转移,都有了更多可能性。诸如“深圳总部+中山制造”“深圳研发+中山转化”等产业合作新模式,都值得期待。

事实上,在深中通道建设推进的同时,珠江两岸城市之间的各种“软对接”就在不断完善。不少城市都依托深中通道加速推进从产业到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的互联互通。如在户政、出入境、人社、税务、商事登记等政务服务上,目前已有数百项服务实现了“深中通办”。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强调的,下一步,要充分发挥交通开路先锋作用,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水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

在此意义上,深中通道的开通,意味着一个超级工程建设期的结束,但同时也代表着以此为依托的区域融合发展的新开始。

鉴于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性,深中通道给大湾区一体化融合发展带来的助力,也具有全国性的意义和启示。

比如,当前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入关键期,诞生于市场活力最突出区域之一的深中通道,也可以看作是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再次打通“堵点”。

同时,深中通道这样的关键性交通工程给区域一体化发展带来的“化学反应”,也将为其他区域的融合发展带来新的成功经验和激励。

编辑 / 徐秋颖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